二戰時,為何德國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裝備?

三鹿娛樂


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的很多武器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不要太好,因為我們自己國內生產水品不高,沒有辦法造出和日軍一樣製造精良的三八步槍,因此每一次戰後清理戰場,日軍的很多制式武器都成了我國軍人爭相搶奪的資源。

可是在外國軍隊看來,特別是在他的盟友德國和意大利軍隊看來,日本武器簡直就是垃圾一般的存在,根本上不了檯面。

本來意大利裝備也不好,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有德國這個強力外援對它源源不斷提供各種武器,久而久之武器裝備也慢慢的上來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用在意大利軍隊身上在貼切不過了。意大利軍隊每每和別國軍隊一交火,基本都是一觸即潰。白白佔用瞭如此優秀資源不說,還拖扯著德國的後腿。

可惜的是日本處在亞洲戰場,德國即使想運送物資,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何說本來在亞洲稱雄稱霸的日本武器,一到歐洲人眼中就變成了垃圾,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比就知道了。

日本兵的標配步槍一般都是“三八”大蓋,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射擊精度,放棄了大口徑子彈和殺傷力,雖然總體穿透力不錯,穩定性高,但靜止作用弱,對人體所造成的真正傷害不高,除非射中敵人的致命位置,否則不可能一擊致命。


而德軍的標配步槍“98k”,在栓動後拉式步槍中那可是名副其實的步槍之王,98k採用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更大,精準度也更高,唯一的缺陷就是不太穩。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有蔑視“三八”大蓋步槍的能力。

在製造槍械方面,日本一直強調的理念是滿足作戰的需要,必須滿足精準度高,槍械穩,且還要節省子彈,結果最後造出來的歪把子機槍結構過於複雜,不僅威力小,且重量太大,裝填彈藥費力,無法保證持續性的火力輸出,更糟糕的是這把槍的故障率極高,被譽為二戰中最差的機槍,日本兵都不願用它。

再來看看德國機槍,德國軍隊裝備的可是戰場上的生命收割者——馬克沁機槍,不知道多少亡魂死在這把機槍之下。這把槍不僅威力大,而且輸出火力時間持久,所射擊之處宛如金屬風暴席捲而過。

最後再來對比一下手槍,日本的94式手槍,一產出就被全世界吐槽,手槍本是為了方便攜帶而設計的,但是94式槍體笨重不說,威力也是小的可憐,竟然弱的連塊木頭都打不穿,這在戰場上簡直就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但是為何這把槍最終還是量產了呢?因為這把槍是不用扣動扳機就能打出子彈,另外一點就是重心低,方便瞄準。這並不能阻礙世人對他的吐槽。

而反觀德國毛瑟手槍,手槍排名可是高居世界第二。這把槍的優點在於全自動,且設計標準都是按照步槍來的,這就意味著他的射程和殺傷力都要比普通的手槍高出一截。

要說亞洲戰場的武器還停留在一戰水品,那可真是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研發的榴彈炮和92氏步兵炮放在歐洲戰場上,跟歐洲那些膀大腰圓的榴彈炮相比,宛如新生嬰兒般一樣弱小。你把日本炮彈放他們面前,他們都不屑於用。


這一切都是相比而言,因為比較者是歐洲國家,所以日本的裝備他們才會各種看不上。但在亞洲戰場上,他們的武器還是挺先進的。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以血肉之軀硬是抗住了亞洲唯一一個工業國的侵略,並且贏得了勝利,可見先輩不易。

在此我們一定不能忘懷先烈,正是他們以凡人之軀,硬是抗住了飛機大炮在我國領土的肆掠。


歷來現實


也不見得,日本軍工也有很多亮點的地方,只不過相對來說,日本裝備更適合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而德國裝備更適合歐洲戰場。

你把德國閃電戰那一套搬中國來,他要不在中國修一個八橫八縱的交通網,保準他的裝甲部隊全部陷泥裡面。

當然,把日本軍隊調到歐洲戰場,就剩下吃土的份了。

日本陸軍裝備在歐洲人眼裡就是垃圾

沒錯,我說的就是三八大蓋+歪把子+92式重機槍,全部都是垃圾槍械。

前幾天大家竟然蜂擁而來,得出一個驚天的結論,德國的98K步槍不如日本的三八大蓋,縱橫當時就震驚了,在一個答主領銜下,其他答主紛紛跟風,三八大蓋竟然成為一款神槍。

兩款槍儘管屬於同一種類槍,都是拴動後拉的五發子彈步槍,但是二者相差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三八大蓋依靠的是放棄口徑提高精準度,總結起來就是,穩、準,但是不狠;

98K是口徑更大的子彈,相對三八大蓋,是準和狠,但是不穩。

但是這並不能說性能上不如三八大蓋,在口徑比三八大蓋粗的情況下,槍管更短,卻打得更遠,殺傷力更強,怎麼可能會不如三八大蓋,要知道三八大蓋因為口徑太小,對人的傷害並不太大,不是要害部位可能就是貫穿傷。

之所以有如此差距,就是因為三八大蓋是日本在1905年左右生產的,98K是在1935年左右生產的,二者相差三十年。

機槍方面,日本人秉承的理念就是,儘可能的滿足部隊的各種需求,既要滿足火力,又要射擊精準,還要節省子彈,機步子彈也要統一,最後結果就是歪把子機槍結構太過複雜,一款打6.5mm口徑子彈的槍械,本身威力就不夠,竟然槍膛還承受不住,無奈只能將三八大蓋6.5mm口徑的子彈減輕彈藥,以滿足歪把子機槍。

整來整去整出一個廢物機槍。

德國的機槍那真是沒得說,一直是德國的重點研發領域,從一戰時改裝的馬克沁機槍,到二戰的MG34/MG42通用機槍,德國機槍一直在向簡單化發展,要求沒那麼多,持續的火力輸出,不要停,不要停。

日本研發的各種擲彈筒、以及92式步兵炮估計在歐洲就跟玩具一樣,在歐洲流行的永遠是膀大腰圓的榴彈炮。

說亞洲戰場是一戰水平,絲毫不誇張,你看日本人拿的主戰武器就是一戰前研發的。

日本的海空裝備,也有值得德國人學習的地方

二戰時日本海軍妥妥的世界前三,像意大利的地中海艦隊,那都是個啥!

德國海軍在一戰時候雖然也敢跟英國海軍對射,一戰戰敗後,開始限制德國的海軍發展,德國的海軍陷入停滯狀態,等到二戰前,全世界都在搞航母,唯有德國沒有,這豈是希特勒所能容忍的。

當時能幫助德國製造航母的只有日本,1935年德國海軍考察團到達日本後,對於日本的航母是讚不絕口,當考察團離開的時候,日本直接將很多航母設計圖紙送給了德國,雖然很多可能是過時的,但是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德國建造了二戰中唯一一艘航母齊柏林伯爵號,當然,最終也沒有出海打一架。

從德日結盟這一點來看,德國對日本海軍也是有所期待,不指望日本海軍能夠打敗美國,最起碼可以牽制住美國的海軍。

再就是空軍了,儘管二戰時期德國的FW-190在天空叱吒風雲了一番,但是終究是陸戰飛機,跟艦載機又是一回事,如果德國真的將航母建成,必然還要向日本引進更加優秀的零式戰鬥機作為艦載機。

日本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給了美國空軍和海軍極大的打擊,直到美國繳獲了一架零式戰機進行研究後,才發現了擊敗它的方法,然而,零式戰機的優越性是值得肯定的。

總體來說,德國軍工是比日本強大,但並不是說日本裝備一無是處,意大利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了吧!


史論縱橫


二戰中德國、意大利、日本屬於同一陣營,三國經常進行軍事交流,並不存在誰看不起誰的裝備這種事情。

我們可以從陸、海、空三軍來進行比較分析:

一、陸軍

德國陸軍:

說到二戰時的陸軍,就不得不提到德國的裝甲部隊。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也是戰敗國,戰後被迫簽訂了削弱國家綜合實力的《凡爾賽條約》。

根據條約的規定:德國陸軍被限制在十萬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但規定是規定,德國也有對策。

陸軍士兵大量裁撤但是軍官全部保留,保存了軍事指揮系統的實力;不得擁有坦克,1934年之前就在蘇聯進行研究和生產,而1934年之後,世界局勢已經發生改變。

最主要的是,坦克在一戰中的表現實在太差了,各國並不認為坦克會在未來的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對這方面的管控不是很嚴格。

(一戰坦克)

而德國將領古德里安認識到了坦克的重要性,專門寫了《注意!坦克!》這本書來闡述在戰爭中應該如何讓坦克發揮最大的作用,為今後在裝甲部隊中的運用指明瞭道路。

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後開始秘密擴軍,他支持古德里安的理論,裝甲部隊成為德國陸軍的重中之重。

二戰爆發後,德國裝甲部隊加閃擊戰術,在戰爭中大放異彩。

日本陸軍:

二戰時日本陸軍和德國陸軍從戰術上就有本質的區別,日軍注重步炮協同,而德軍更注重於步坦協同的高機動性,所以日軍在裝甲這一塊不如德軍。但在火炮性能和數量上,日軍是優於德軍的。

日軍武器裝備多是輕型化小型化的武器,如92式步兵炮、擲彈筒(現在美軍還在使用類似的武器)、95式坦克等等,雖然不是當時最先進的,殺傷力並不差。

也就是說,日本陸軍雖然在綜合實力上不如德國陸軍,但兩者只是側重點不一樣,差距並不算大。

也可以說因為地理因素兩者並無差距。試想,德國的裝甲部隊在南亞的密林或山地中,能發揮出該有的優勢嗎?

答案是不能。美軍重裝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稍微沉重一些的謝爾曼坦克在潮溼泥濘的密林中就得趴窩。

意大利陸軍:

意大利對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沒有明確的定位。說它是進攻型國家,武力不足;說它是防禦型國家,還有點力量過剩。

陸軍的裝備並不差,但軍事思想過於陳舊,沒有德軍那麼先進,也比不上日軍的軍隊整合性。

如果非要給這三個國家的陸軍弄個排名的話,德國最強、日本稍次、意大利墊底。

二、海軍

德國海軍:

還是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海軍只能擁有6艘1萬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

一戰主要戰勝國對於德國海軍的管控比較嚴格,所以二戰時期德國海軍比較弱。由於條約的限制,盡走一些旁門左道,製造出了數量眾多的U型潛艇,戰果還不錯。

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的發展史可以說很長。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海軍就一直呈上升趨勢,直到昭和時期,海軍達到日本歷史最強,擁有8艘航空母艦,更擁有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兩艘戰列艦。

意大利海軍:

作為一戰戰勝國,意大利海軍沒有受到過任何制裁,所以它的發展是很平穩的,但意大利人好像對“海軍強國”這個觀念有些不太感冒,所以只能算是歐洲中等。

這三個國家海軍排名:日本最強、意大利次之、德國墊底。

三、空軍

這段歷史比較複雜,分初期和後期。

二戰初期,日本零式戰鬥機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優秀戰鬥機,而轟炸機要數意大利更為先進,至於德國,空軍研發是被《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的,所以並無太大作為。

但到了二戰後期,由於戰爭的進行,日本與意大利空軍的研發力度卻趕不上德國了,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就誕生於二戰德國。

所以如果要論強弱的話,空軍還是不要排名的好,因為整個二戰跨度不大,但科技卻出現了跳躍式發展,直接從螺旋槳式飛機發展到了噴氣式飛機,科技落差太大,真的不太好評價。

【結語】

總之,在主觀上德國和意大利並不需要去看不起日本的裝備;而從客觀上,最終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並不是某種武器裝備,而是軍事思想能貫徹到什麼程度,能否把各方兵力、新舊武器、當前科技、民眾意願等等資源整合到一起。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小雪歷史微鑑:眾所周知,日本、德國、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法西斯軸心國,三個國家雖然都是納粹主義,實行對外擴張的政策,但是,三個國家的軍事裝備卻有優劣之分,槍支、大炮、飛機等等,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日本,對於德國和意大利兩個老大哥的面前,裝備差到了極點。

沒有一點誇大,日本步兵的軍事裝備,跟德軍查了一大截,就連意大利都比不了

在電視劇《亮劍》中,你聽到的最多的幾個詞可能是這樣的:鬼子的三八大蓋、歪把子、九二式等等,當然,這些日本鬼子的裝備和日本歷史上侵華日軍配發的武器有沒有出入?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日本本來就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他們實行了對外擴張的政策,這些步兵裝備,比起意大利都差很多,更別說能夠發動閃電戰的德國了。

日本步兵的歪把子機槍,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裡,是非常好用的,道理很簡單,八路軍使用的還是老套筒、漢陽造,有的膛線都磨平樂,而日本人的歪把子雖然也有缺點,但是攻擊性能卻十分優良,相比八路軍的裝備,那是很強勢的。

另外,著名的三八大蓋,也是日本常規步兵使用的武器裝備,這種武器的槍桿子,並不是鐵的,很大一部分是木頭做的,這樣的武器後面就會出現爆裂等現象,直接影響使用,它的槍身還比較長,非常適合兩個人拼刺刀,所以鬼子一般都喜歡拼刺刀,島國的人雖然矮,但是比較有勁,這方面我們還真的不如他們。

步槍比不了,其他裝備更是弱的沒邊,這就是日本要發動侵略戰爭的原因

除了步槍以外,其他裝備也和德、意相差甚遠,就比如卡爾卡M1938步槍和佈雷達M1937重機槍,這些在使用時都非常優良,而且威力巨大。

還有日本的迫擊炮和坦克,雖然屬於常規武器,但是卻非常簡單。當然,除了地面部隊還有航空兵部隊,當然日本在航空方面的實力也弱,日本的戰鬥機火力普遍比較差,像是97式的戰鬥機安裝的只有機槍。而零式戰鬥機雖然在戰爭開端表現不錯,可是在戰爭的後期因為機身太薄的原因,在作戰中完全出於被動的地位,到最後更是淪為日本的自殺式武器,它的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綜上所述,德國和日本肯定看不上日本人的武器裝備了,比起他們的裝備,日本人的裝備就和燒火棍插不太多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一戰和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其中當屬二戰時期的狀況最為慘烈,因為當時的軍事裝備已經發展到很高的程度,特別是二戰的戰敗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當時他們的軍事裝備水平之高被許多國家忌憚。

但是有網友稱,其實在這三個國家中也存在著鄙視鏈,德國和意大利的軍隊全都看不上日本設計和製造的武器裝備,因為他們普遍認為日本的技術水平很低,不屑於使用。但是與之恰恰相反的,就是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許多八路軍的戰士們都視日本武器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每次戰爭結束後收繳的武器都被八路軍戰士們當作寶貝,有的時候他們還寧願用糧食來換這些武器裝備。果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在意大利和德國的士兵們看來日本的軍事裝備就像垃圾一樣,他們根本就不屑於使用。

其實說實話,意大利的軍事設備也跟日本不相上下,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嘲諷日本的裝備不好。但是意大利幸運的是,它身旁有一個強大的軍事資源,那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事國家德國。跟隨著德國的腳步,意大利的軍事設備水平也慢慢提高了不少,提高之後的意大利就開始嘲諷他的盟友日本。

要從作戰水平上看,意大利根本沒有資格嘲諷日本,即使有一個強大的後盾,意大利在歐洲戰場上的作戰水平真的是不堪入目,可以說得上是屢戰屢敗。還有很多網友們戲謔的嘲諷意大利說二戰德國戰敗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意大利。遠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就沒有意大利這麼好的運氣了。不僅沒有良好的作戰條件,沒有德國提供軍事資源的支持還要被自己的盟友意大利嘲諷。

但是日本離歐洲實在是太遠,德國就是想幫忙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日本成為了雖然在亞洲戰場上是軍事強國,但是與歐洲相比就完全成為垃圾。日本軍人裝備的軍事裝備是被中國軍人們俗稱的“三八”大蓋。雖然在當時在中國已經是很先進的武器了,但是現在看來三八大蓋其實設計並不精良,它的精準度很高,但是子彈殺傷力卻不夠,在靜止作戰時,它或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武器,但是它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對敵人一擊致命。

而遠在歐洲的德國軍隊配備的,卻是現在很多國家仍在使用的標配步槍“98k”,98k步槍可謂是德國軍工實力的精華,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步槍,他的殺傷力的精準度也很高,設計也非常貼合歐洲軍人,德國的軍人使用起來都非常的順手。

雖然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卻比日本軍隊裝備的幾乎所有的步槍都有實力,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足以秒殺三八大蓋。在軍事裝備的製造方面,由於當時的日本工業並不發達,所以為了滿足所長的需要,必須要節省工業材料,設計的裝備經常比較精簡,結果往往成品不盡如人意,連許多日本士兵都很嫌棄日本自主設計生產的武器。

但是德國卻不一樣,身為歐洲工業的中心,德國在軍事設備的設計生產上簡直是精益求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馬克沁機槍,這就是德國的軍火商專門為德國軍隊設計生產的,它的殺傷力巨大,不知道在戰場上一共有多少生命死在這把機槍下。

所以說與德國的裝備相比日本的裝備確實還停在一戰的水平毫不誇張,看不上日本的裝備也很正常,確實有些扎心。

德國和意大利的軍隊不屑於用日本的軍事裝備也確實不假,但是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的軍事水平太高,而意大利僅僅是佔了德國的便宜。但是無論如何,二戰是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個國家挑起的對整個人類的一場屠殺。無論在哪個戰場上,無論使用什麼樣的軍事裝備,反法西斯的軍隊和人民都浴血奮戰,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國家,保衛了人民。


貓眼觀史


單單從輕武器方面講,應該說是德國看不起日本和意呆利~二戰日本使用的最多的當然是三八大蓋啦~

而三八大蓋使用毛瑟槍機,算得上是毛瑟爸爸的私生子,2666焦耳的槍口動能相比爸爸的4000焦耳動能鶸過頭了,德棍當然不會用。

不過6.5*50mmSR由三八大蓋發射時兩百米內速度還能保持在600米每秒以上,彈頭擊中目標還能翻滾,所以近距離還可以。兩百米開外就只能直進直出了。

至於意大利...他們的卡爾卡諾還真比不上三八,但都是工業國家,自己的軍工體系擺著。全部推倒重來也不現實,而且意大利的軍工一點不嚴謹,造出來的子彈質量很隨機...

但日德自己也沒餘糧,救不了的

而機槍方面日本陸軍大正十一式機槍使用前無古人的彈鬥式供彈,彈鬥可以裝六夾子6.5*50有坂彈,由於彈鬥帶來了巨量的可靠性不足問題...

6.5*50有坂機槍彈還是減裝藥版本的,和三八大蓋不能通用,後勤都想罵娘了呢~

而本子陸軍還有同樣奇葩的彈板供彈的7.7毫米92重機槍,學誰不好學法雞的哈奇開思重機槍。

而且92重機槍彈使用的雖然也是7.7*58毫米子彈,然而92機槍彈還有半凸緣,

所以不能和99式步槍的7.7*58毫米子彈通用,後勤罵娘x2

而德國當時使用的是射速每分鐘八九百發的MG34

以及射速更快的達到了1200發每分鐘的“元首褲拉鍊”mg42。

德棍這兩種機槍使用的都是7.92*57重尖彈,這兩更是使用彈鏈供彈來保持火力持續性。比起日本機槍,MG42當爸中爸一點兒也不為過。

意呆利布瑞達30機槍的供彈沙雕程度和日本人有的一拼,這兩屬於難兄難弟這個級別。

手槍方面就不用說了,不管是德國的P38、P08還是意呆利的貝瑞塔34/35,都能看著日本的王八盒子和94式笑出聲。


瘋狗的輕武


你好,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二戰時為何德國和意大利都看不起日本的裝備?這個問題需要仔細分析的。

1、資源分配不同。大家都知道日本資源缺乏,尤其是戰略資源。日本把資源優先給與日本海軍,這就造成了日本海軍非常強,而日本陸軍武器卻是次品的鋼材,這就造成日本陸軍武器在軸心國眼裡是垃圾的現象,不過日本軍工也在改變日本陸軍武器而努力。

2、武器發展不同。德國和意大利是歐洲國家,他們兩國面對武器當然是陸軍和空軍武器為重,這兩個法西斯國家四周都是陸地強國,大力發展海軍不是明智的選擇,陸戰打不贏海軍強大有什麼用?日本卻是和這兩個盟友不同,日本是島國他強調的是需要海軍強大,只有海軍強大才有機會對外擴張,日本反過來把資源優先給陸軍,大力發展陸軍。我想日本連甲午戰爭都不可能贏何況還有日俄戰爭。

3、地理不同。德國和意大利麵對的是法國和蘇聯等強大的路上國家,說白了歐洲強國林立,沒有強大陸軍是要吃大虧的。日本側不同,日本在亞洲沒有強大的海軍也是一樣要吃大虧,畢竟日本是島國需要強大海軍為日本護航,保證日本本土安全。

4、戰爭對象不同。二戰開始德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打的歐洲國家節節敗退,這是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優勢,《海獅計劃》卻是行不通的。要是德國有日本強大的海軍我想《海獅計劃》也許可以完成。二戰開始日本在面對中國戰場上,海軍是發揮巨大作用,在淞滬會戰中日本動用海軍沿途用艦炮給我國造成巨大傷害,日本海軍在海面上長江流域幫助日本陸軍非常大的忙,使日本軍隊可以進展順利。還有日本海軍運輸能力也很強,從日本本土運送巨大的戰略物資給陸軍,設想如果日本海軍不強大日本能有那麼快補充兵員和作戰物資嗎?

5、換位思考。假如讓日本在歐洲和英法聯軍蘇聯開戰,日本是必敗無疑的。日本陸軍裝備不行在歐洲肯定是打的找不著北,在《諾門坎》現在中可以看出日本陸軍不是蘇聯的對手。相反的把德國陸軍對付東南亞國家,沒有強大海軍別說打了,游泳過去都怕喂鯊魚呢,《海獅計劃》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法西斯們面對自己國家的地理需求不同,所選擇注重軍種武器裝備也是不同的。

6、美軍就是兩國的實驗。美國參加二戰後,先歐後亞政策?美國在歐洲和德意法西斯打那也吃了德意不少的虧,美國在和日本打海軍也美少吃日本的虧。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朋友們謝謝!








小宏哥講歷史


首先是,雙方戰場環境不同,德國可以在歐洲和蘇聯施展閃擊戰,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那就是,非常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系統。

同時,主要戰場是大平原,在附近就有石油產區,比如羅馬尼亞。同時附近必須有足夠的龐大的煉油工廠,比如在德國本土。在這種環境下,裝甲部隊,步兵重炮這些武器才可以施展。

發達的鐵路線是德國迴旋兵力和調動資源的核心力量。毫不誇張地說,縱橫於歐陸的鐵路網絡是二戰德軍後勤和戰鬥力的基本保證。運送一個滿編的德國裝甲師,需要80列列車,每個列車編組50節車廂,總計需要4000車廂以上。而裝甲師之外還有獨立的重裝甲營和重殲擊營,大概需要20列列車,1000車廂左右的運力。

二戰前夕,蘇聯的鐵路突破10萬公里,而我國近年才剛剛達到這一鐵路里程。可以想象兩個戰場的完全不同了。而這些裝備在30-40年代的中國戰場,是無法施展的。除非,德國有能力先在中國修建幾萬公里標準鐵路,再修建幾十萬公里軍用標準道路,修建幾千座合格的重型橋樑。德國裝甲部隊和陸軍重炮才能在中國戰場機動起來。

日軍150毫米榴彈炮全重列超過4噸,在中國戰場行軍,就已經非常困難。幾乎絕大部分橋樑都無法承受,也沒有足夠的堅固路面,到處都是山地水網地帶。最後,日軍也從39年開始,使用重量1噸以下的75毫米山野炮,把重炮單位大部分都淘汰回本土。

因為道路問題,到40年以後,日軍就連1噸級別的野炮都淘汰回本土了,大量使用幾百公斤重的山炮。日軍的裝備更加適合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使用,但是這種輕型化系列武器,並不適合在歐洲戰場。除非參戰一方有能力,改造戰場,比如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經常,直接出動幾百艘自由輪,運來大批建築材料,隨後,大批機械化工兵開始進行戰場道路改造。


深度軍事


德意兩國看不上日本裝備(陸軍裝備)是正常的,與這兩個老牌工業化國家相比,日本的工業化時間太短了,從明治維新到1930年代初也不過50年的時間,工業設計、工業底蘊、工業產能...都低於德國和意大利,並且許多重工業設備都是從德國和意大利進口的...而武器裝備製造業恰恰是頂級工業,就圖片上這種“豆坦克”白給德國去不了戰場,只能回爐鍊鋼!蘇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後就將大量的日製裝備當廢鋼鐵鍊鋼了,蘇聯這樣處理日本裝備,德國也會這樣。




日本大本營派人去德國考察“虎式”坦克,也得到了德國的大力支持,製造工程圖紙,裝甲鋼材配方、88毫米主炮炮管鋼配方、穿甲彈的製造,還包括樣車...都給了,但是日本人拖拖拉拉,最後不了了之了,最後樣車也被德軍徵用。
那麼,日本的武器裝備為何在德意眼裡是“垃圾”?原因就是日本的鋼鐵產能太低了!我們都知道鋼鐵是工業製造的第一金屬,而武器裝備的鋼鐵用量也在90%以上,二戰最高峰期間日本的軍隊總人數與德國相比,約600萬:1200萬,也就是德國的一半兒,但鋼鐵產量一直沒到德國的一半,屬於鋼鐵嚴重缺乏的國家,二戰是人類第一次全面機械化戰爭,沒有鋼鐵、沒有其它有色金屬怎麼去製造武器?另外,日本和德國的建軍思想還不一樣,日本是“海洋型國家”,要大量建造遠洋海軍用於對抗美英這兩個海軍強國,大型戰艦所用的鋼材要大大多於陸軍,因為日本陸軍面對的對手是亞洲國家,當時都是農業國,威脅並不大...所以,只能是資源傾斜供應給日本海軍,這也導致了日本陸軍的裝備性能低劣!

圖片上這個槍是二戰期間意大利陸軍的“卡爾加諾步槍”,和三八步槍一樣也使用6.5毫米子彈,但“卡爾加諾”彈倉內可裝填6發子彈,比三八步槍多一發 ,雖然使用相同口徑的子彈,但是在600米距離內意大利槍的性能要好的多,據說肯尼迪就是被該槍爆頭的!

著名的“貝雷塔”9毫米衝鋒槍,性能不亞於德軍的MP40,也是二戰期間意大利步兵
主要武器普遍裝備,而日本二戰期間只是研製出了“百式”衝鋒槍,受資源缺乏的限制也沒裝備部隊,步兵班的遠近距離火力限制低於意大利軍隊。
意大利的
M1935型210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世界上最好的大口徑榴彈炮之一,遠比日本那些性能低劣的火炮先進的多,意大利在二戰甚至一戰之前就是火炮製造製造強國,到了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艦上也普遍裝備“意大利炮”,可見其總體性能馳名世界!

總得來說,受資源缺乏的限制日本陸軍裝備的性能與數量都遠低於德國和意大利,加上作戰對象都是亞洲農業國家,所以日本陸軍軍工部門也沒法去深入研製,造成了日本陸軍的裝備整體性在參戰工業化國家當中最差。


皇家橡樹1972


給你們分析一下軸心三國的武器特點。

德國當然是第一,各方面軍工和技術都世界一流。

不說虎式豹式這樣的明星坦克,單說德國用的最多的四號坦克也是質量優秀,適合大規模裝配部隊。


而和德國比,日本的坦克如97式等裝甲薄,火炮口徑小火力低,而且日本坦克產量很低,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坦克使用量不大需求不高,在太平洋戰場日本的坦克只能當固定炮臺。

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人坦克面對蘇聯坦克基本沒有還手之力,質量數量體型都差了太多。

當然也有人說日本人矮小所以坦克做的也小,我覺得是因為日本資源貧瘠,大堆資源還要造海軍艦船,所以無力發展機械化部隊,許多軍事評論家說二戰日本陸軍還是一戰水平。



意呆利,這個國家雖然一直被噴拖軸心國後腿,但是意大利也是老牌工業國家了,二戰時候軍工很發達的,火炮和車輛生產不少,質量還行,比如……李雲龍的意大利炮?哈哈,開玩笑的。

意大利海軍可是維持地中海局勢的重要力量,意大利本身也是參加過華盛頓條約的海軍強國,

德國飛機不用說了吧,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轟炸機德國水平一直很高,德國有一堆著名的飛機設計天才,德國空軍曾經一度是歐洲上空的王。

日本的零式和後期的零戰各種改也很出色,但是為人詬病的是,日本的資源少,技術相對歐美落後,導致飛機裝甲薄,還經常起火,而且日本人設計飛機,永遠注重性能而非駕駛員安全,同樣的飛機被打受傷,日本飛機飛行員存活率遠底於英美空軍,二戰後期並非是日本沒有飛機可用了,而是日本沒有一流飛行員可用了,培養一個飛行員可比當時的飛機貴多了。


日本的海軍二戰一流,可作戰思想陳舊,天天想著艦隊決戰,想著造戰列艦,大和號號稱世界第一實際上成了吉祥物,毫無戰績,反觀俾斯麥號,雖然沉了,但還是打出了一世英名。

德國不是造不了航母,而是空軍戈林防範海軍做大而反對航母計劃,希特勒也覺得和英國爭海權不現實,海軍只能用潛艇,德國的潛艇戰績奇高,是大西洋狼群,而日本潛艇部隊經常出問題,非戰損失。

日本的航母一開始很厲害,但是中途島後賠了本,美國二戰造了100多艘航母日本只造了20多艘,而且,日本後期的航母,是戰列艦和巡洋艦改造的!艦載機偏少,遠程打擊能力甚至兩艘趕不上一艘美國航母。

在意大利和德國軍隊用著一流步兵裝備時,日本人還在用著諸如38式的步槍,步槍在大會戰中的火力很容易被衝鋒槍壓制,日本的百式衝鋒槍到戰敗也沒普及,輕重機槍裝配率還不如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