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不是因為你對世界太失望,

而是你對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想見你》迎來了最終回,

當大家都沉浸在李子維和黃雨萱的

Happy ending的時候,

似乎都忘了前幾集,

看到陳韻如假裝黃雨萱時,

評論,彈幕,熱搜都是對陳韻如的惡評。

是的,在看那幾集時,

我的確有被陳韻如氣到恨不得給謝芝齊助力。

但是當我看完結局,

拼湊成這樣完整的一部《想見你》後,

無法在心裡再對陳韻如惡言相向。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黃雨萱和陳韻如,強烈的對比

不是每個人都像黃雨萱那樣陽光積極,

敢愛敢恨。

那個卑微躲在角落,

看著別人耀眼奪目而自卑的陳韻如。

被對比過後才是最致命的心碎和絕望。

她在路上,

看到自己媽媽在陪酒陪客會繞道走。

她回家發現父母爭執,

覺得父母都不想要她。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她覺得自己只是個累贅。

她喜歡的人,

像光一樣耀眼的李子維,

坦誠不會喜歡她這樣的女孩。

她在小房間內看著,

同樣的身體,

不同靈魂的黃雨萱,

操控著自己的人生,

輕易地得到母親,弟弟,

和自己喜歡的男生的關愛,

和身邊的同學打成一片。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陳韻如習慣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內向又偏執。

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有陳韻如這樣的女孩,

亦或者你就是。

班上那個內向不多話,

讓人感覺無趣,毫無存在感,

總是在角落一個人的女孩,

敏感又脆弱的人。

就像每個人的青春裡,

都有黃雨萱這樣的女孩,

外向,自信,耀眼,

總是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能和班上無論男生還是女生打成一片。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這個世界好像一直對內向的人不太友善

曾經,小時候我也因為內向不多話,

身邊的小男孩都喜歡聚眾欺負我,

然後我會大哭,

哭了幾次後大家都會說,

不要和她玩,她動不動就會哭,

老師會罵我們的而被孤立。

想融入那樣熱烈沸騰的世界,

卻不知道怎麼交流,怎麼相處,

每個人,

都會因為一些事而成長成不同的樣子。

而我依然內向,不多話,

真實情緒不寫臉上。

過去的經歷。

讓我成長為無論天崩地裂,

絕不在外留一滴眼淚的樣子。

和人相處時,敏感又小心翼翼。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甚至在高中時被班主任叫去辦公室談話,

大致主題是:

懷疑我有自閉症,

希望我能開朗,融入集體。

常在喧囂的環境中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常常無法認同本我。

當然這一切的不融洽在進入大學後,

加上踏入社會後逐漸改變。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昨日和朋友討論到,

我說我以前是話少,自閉,不愛笑的少年,

朋友說,你現在也是啊,

話少,自閉,不愛笑,

在和你不熟的人眼裡你就是這樣。

所以看到最後我懂陳韻如的黑暗,暗淡,

原來我也曾是某個角落的陳韻如

卻也會在和朋友們討論之前劇情的時候,

說出我討厭陳韻如這樣的話

原來我跟大家一樣,

我也不喜歡以前的自己。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當陳韻如能再次操控自己身體,

掌握人生的自主權時,

她選擇假裝黃雨萱,

黑暗的人總是嚮往光芒,

這大概是她為什麼

一直都看不到背後溫暖的莫俊傑的原因吧。

因為他們某種意義上是同類人,

一樣的孤獨,

當你看過光,你怎麼會再回到黑暗中。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那個大家都喜歡的黃雨萱,

可無論她怎麼努力去扮演,

依然還是會破綻百出,

縱使自己已經很小心翼翼的不出差錯。

依然不知道,如果我是黃雨萱,

我的臉上現在要帶著什麼樣的表情?

我的眼睛要看向哪裡?

最終偽裝失敗,

在說出“從來沒有黃雨萱這個人”後,

放棄偽裝。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而活了17年的陳韻如,

不如一兩個月的黃雨萱有存在感

原本她以為只要做回自己就好了,

可現實擊潰了她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大家都在問:

陳韻如你怎麼了?

陳韻如你是發生了什麼事?

陳韻如你怎麼又變回以前討人厭的樣子?

原來大家都不想看到以前的她。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她發現

“拿出真實的自我,

獲得別人的認可”

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青春期澎湃的荷爾蒙與細密的心思裡,

“不一樣的人”難免被貼上“怪咖”的標籤。“大家在青春期的一個困難是,

我要怎麼開口跟別人說話。

當你想到這件事情的時候,

你首先想到的事情是,

我開口的時候他們會不會討厭我。”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明明已經那麼努力了,

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要叫我再努力一點

要我再更好,和我說你要快樂,要開心,

不要再變回以前的陳韻如

就因為我不是你們期望中的樣子嗎?

我真的覺得好累哦,我不想再逼自己了。”

其實殺害陳韻如的不止是她自己。

像是陳韻如的日記本里面寫的一樣,

我們在學著扮演自己的過程當中,

會因為別人而丟棄那個自己。

陳韻如的專屬BGM,孫盛希的《逃》

為誰拼命著 拼命追逐著也不夠

我怕沒有選擇 我怕我不值得

最怕誰又離開 離開不再回來

被誰傷害過 被誰忽略過

我自作 自受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為什麼說她對世界有太多期望?

因為她渴望被愛,渴望被理解,

渴望被認同接納。

如果不是莫比烏斯環的循環,

如果不是黃雨萱打破了陳韻如的悲劇,

那陳韻如就會像

現實社會新聞裡諸多死去的案例一樣,

或許就像《藍色初戀》裡的王詮勝那樣,

沒有那麼幸運。

順便一提,王詮勝的故事源自於生活,

曾經在臺灣真實的發生過,

編劇簡奇峰說:

這個族群現在還是會受到很多的歧視,

大家會覺得討論這個話題是不被允許的,

可是某種程度,編劇依然想為他們說點話:

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

不管我喜歡誰,都不再奇怪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陳韻如、莫俊傑

以及李子維穿越前的王詮勝,

這樣的“非主流人群”悲劇後面,

不是輕飄飄的心理脆弱或者性格缺陷,

而是在漠視與不關心中失去期望。

現實生活中,

也往往不像電視劇那樣,

可以有穿越時空被拯救的戲碼。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較於開朗直接的黃雨萱,

李子維這樣的“主流人物”,

先天左耳失聰的莫俊傑

與深受原生家庭困擾的陳韻如,

他們的青春物語是黯淡且沉默的

可這個世上,

總有人會願意接受這樣性格的你。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陳韻如的黑化與性格,

其實是編劇想引出:

青少年自我認同的命題

其實陳韻如需要的是自我認同,

青春成長期我們被教育著課本上的知識,

卻很少有人關注我們成長道路上,

青春期的自我認同。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簡奇峰針對莫俊傑和陳韻如

這兩個不夠開朗的性格人物塑造的感觸是:

“在我們人格養成的過程中,

會有一個社會認可的無形樣本形象,

比如你必須樂觀,

善於跟別人溝通,

好像你必須成為大家希望中的自己。”

就像莫俊傑說的:

不一樣不代表你不好,不代表你就是錯的

《天佑鮑比》電影中有一句臺詞,

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致陳韻如——神愛我們,是愛我們本來的樣子


我們的青春裡, 都有著,

陳韻如、李子維、莫俊傑、謝芝齊,

想見你是執著、慾望,

是遙不可及的夢,

每個人都有自己定義的想見你,

希望大家都喜歡完整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