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強烈建議大股東減持不要拿到二級市場來,只能在一級交易,大宗交易平臺買的股也不行,你怎麼看?

如來之風


回到老路固然是不對的,但現行的法律法規也是有缺陷的!適當的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為了避免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應把大股東減持的時間延長至15年~20年,讓那些假冒劣質公司在時間的檢驗中,自然淘汰!

劣質包裝的公司,以圈錢套現為目的,必須禁止!如樂視網之類!

真正優質的公司是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如茅臺,格力等!大家反對大股東的減持,也只是反對劣質公司的減持套現!

大股東減持究其實質,是對上市公司資產的變賣,這與上市觸資是為了發展生產的初衷相違背!

因此,限制大股東的減持有其理論根據!

限制劣質公司大股東的減持套現,是必須的!我們的制度必須限制這樣的巧取豪奪!

我們絕不能讓樂視網這樣公司的股東,攫取國民和社會的財富!


當年秦始皇


14億人就沒有一個真正懂股市的?當然不是!是故意“不懂”!因為中國股市的本質就是割大多數人的財富去肥極少數的權貴!比如:沒有T+0,沒有嚴格的退市,沒有節制的IPO,沒有強制現金分紅,沒有更嚴苛的減持限制,沒有牢底坐穿,中國股市就沒有最起碼的公平,這些誰都知道,而且也很容易改,那為什麼不改?因為改了,還怎麼“割”?!如果基礎制度不改革就去好大喜功,只能害更多的韭菜!中國股市的問題沒那麼複雜,更何況還有西方几百年的成熟方案可供借鑑。不是做不好,是做好了就沒法完成收割的目的了!

本週是股指期貨鬆綁的第一週,上證指數連續回調了4天,4天跌掉了150點,而昨天(本週四)更是近1300家個股的跌幅超過了5%。很多投資者表示,股指期貨向來有助跌的功能。自從本週鬆綁後,股市大跌也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多數股民只是減少了損失而已,監管層此時應該對市場多加呵護才是。

還有資深股民表示,股指期貨本身有50萬的交易門檻在這裡,股指期貨還在實行“T+0”的雙邊交易,但現在主板市場上的股票是“T+1”的交易制度,既然推出了股指期貨,股票市場就不應該繼續實行“T+1”的交易制度。而且股指期貨設置是50萬的交易門檻,更讓散戶們失去了做空套利的權利。

對此,我們也認為這次中金公司給股指期貨鬆綁的時機不太好,因為上證指數已經漲到了3200點,很多個股的漲幅已經超過了50%,而且這個時段有近千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大股東減持公告。此時推出股指期貨,而且散戶又不能參與做空套利,那這個市場後面將會任由機構做空賺大錢了。

個人覺得,無論是股指期貨恢復、清理配資還是管控北上的假外資,都是在給大機構大資金進場創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尤其是養老金、社保、外資這些資金如果大規模入市的話,一定需要有個機構可以控盤的環境,確保股市走出慢牛長牛,現在只有清理掉裡面這些專門割韭菜的炒作資金,他們才敢放開進入。所以現在任何股市的監管措施其實都是利好,下跌只不過是這些割韭菜資金逃命,中長期牛市不會變的,散戶只要能摒棄暴利投機思維,堅持價值投資,就能與牛市共舞。


獄警一號


大股東減持套現確實是A股非常頭疼的問題,讓很多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上市不是為融資擴展公司業務,而是上市為套現圈錢而來的。

至於提主提出的問題,大股東的股份只能在一級市場轉讓,不能在二級市場減持,其中包括大宗平臺的買的股也是不能在二級市場減持這樣做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做等於把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兌現之路封死了,根本沒有兌現的地方,大股東的股權只能變為一文不值,所以管理層也是不可能出臺這樣的規定。


真正要想控制大股東減持套現的行為,只能從大股東減持的數量和減持期限拉昇,來控制大股東惡意減持給股市帶來不利影響。比如規定大股東三年之內減持不能超過1%,這樣規定一沒有封死大股東兌現的路;二來也可以避免大股東大幅減持給股市帶來不利影響。

而當前A股在大股東減持是長久的重大問題,現在的大股東一旦等公司上市之後,公司股價快速暴漲,隨後只要等股權一解禁就開始考慮逢高套現,之後把股權留在股市,大股東口袋就鼓鼓的。大股東一旦高位減持完畢股價從幾十元跌到幾元,讓中小投資者為大股東買單,所以讓中小投資者不得不懷疑公司上市是為融資還是為圈錢的?

現在關於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問題確實很嚴重,大股東為了上市出現欺詐上市的;公司一成功上市業績大翻臉;大股東配合各大資金炒作股價;大股東一解禁就逢高減持套現;大股東沒錢了就搞增發等等,都是想盡一切辦法從股市撈資金,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才會引發A股一蹶不振,跌跌不休的局面。


老金財經


1990年我國證券市場開始是留有一部分法人股不能流通,後來隨著市場的發展,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的對外開放,需要與國際接軌,需要金融對外開放,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不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也無法與國際接軌,於是從2005年開始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也就是法人股等所有的股票在上市後的一定時間內是可以解禁並上市流通的,這次的改革從證券市場發展的角度是正確的,現在我們不可以再走回頭路,再重新回到過去,雖然現在的股市對散戶非常不公平,但是,證券市場的發展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公司上市後,限售股的解禁是必然的,問題的本身不在限售股的解禁上,而是在上市公司的質量上,關鍵的問題是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如果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所有的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

證券市場的基石是需要有大量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支撐,如果上市公司都是包裝造假上市的,任何制度對散戶都不公平,任何方法都只能讓散戶成為韭菜。也就是說,證券市場所有的制度和法律的設計都是讓高質量的企業上市,讓造假者和欺騙者承擔所有的代價,這才是證券市場存在的基礎,從制度上確保大量的上市公司能高成長,能給投資才帶來高回報,這才是證券市場的靈魂。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站在投資的角度,也就是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A股牛短熊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第一:大股東大小非減持。股市是資金推動型,股票也是這樣。大家用錢換股票,股價上漲;大家用股票換錢,股價下跌;大小非大股東因為成本低,且低到無法想象,一直是股市下跌的中堅力量。


第二:制度不完善,比如內幕交易,比如財務造假,比如散戶賠付制度,懲罰機制。內幕交易,財務造假過去幾年經常發生,甚至財務造假最近幾年還有很多,比如銀行存款不見了,獐子島扇貝跑了。至於散戶賠付制度不完善,導致散戶畏首畏尾,不敢買。


第三:只進不出,退市制度不完善。A股資金有限,但是公司源源不斷上市,導致無法雨露均霑。


這三點是大部分人認為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其實撇開第一點不說,想內幕交易,財務造假,最近兩年已經的打擊力度已經很大了;還有退市制度今年也退了不少,這說明A股在慢慢完善,A股未來走強不容置疑。


大股東減持到底有沒有問題?我認為大股東減持是沒有問題的;大家要搞清楚一些現實:


第一:公司上市不容易。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中國經濟發展壯大企業功不可沒。所以,很多地方政府獎勵公司上市,是正確的;還有,我們的科創板為企業提供資金,讓企業做大做強,企業也有一份功勞。


第二:大股東對企業上市的貢獻巨大:大股東有些是創始人,公司合夥人,有些是公司上市前的風投機構。如果不準減持,那麼這些合夥人還有慾望經營公司嗎?天下熙熙都是為利,對利潤的追求是企業生存的源動力;風投更是如此;很多優秀的企業為什麼最後發展起來,風投功不可沒。這些風投為啥投?利潤,


第三:大股東減持是對的。大股東貢獻這多,減持兌現利潤,合情合理合法。題主說在一級市場,一級是發行市場,發行市場如何兌現?必須在二級市場。


第四:如何減持對市場衝擊最小:個人認為,減持和業績掛鉤;如果業績完成了多少,減持多少;這樣可以讓造假上市的,讓想著上市就套現的大股東安心做實業。


大家認為呢?


螞蟻聊股市


大股東減持已經演變成為市場的主要問題,而限售股堰塞湖的潛在風險更甚於IPO發行堰塞湖問題。不過,如何減緩市場減持壓力,降低市場非理性拋壓,就頗顯重要。鑑於此,減持新規與減持新規升級版應運而生,但大股東仍可以通過花式減持、組合式減持迴避減持規則壓力,更有甚者通過換購ETF迴避減持規則,以達到變相減持的效果,但這也是一種降低二級市場直接拋壓的有效策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拋壓可能會導致股票價格大幅下行,但綜合而言,多種方式變相減持,有利於減緩二級市場拋售壓力,也是一種應對策略。


郭施亮


對於投資者建議股市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不要拿到二級市場進行,也不能通過大宗交易完成,只能是通過一級市場。這種建議與觀點存在問題,為什麼?又有什麼辦法阻止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中減持呢?

一、對於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認識。

一級市場,通常指的是初始市場,也就是上市公司發行市場。所以,要說大股東要將在二級市場進行減持的資金挪到一級市場中來,這種方式不亞於讓大股東再融一次資,並且會影響二級市場的價格。

比如,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為10元/股,但是這是時候由於大股東需要最近,所以想減持一部分股票。但是呢?由於規定又不能在二級市場中套現。所以只能去一級市場。

那麼,在一級市場中是需要通過中介證券、機構來找客戶,這中間就存在一定的費用。並且,在需要資金的時候賣手中的股份,股份也給打個折。打折以後的價格,再來對比二級市場價格呢?二級市場的價格肯定是高的。所以,對於二級市場也有著潛在風險。

所以,將大股東移至一級市場賣股份的方式,並不合理。

二級市場,投資者能夠自由交易股票的市場,也就是股票。

二、大股東,就不應該有減持、質押行為。

對於大股東減持,特別是大比例減持的行為。個人認為,應當是杜絕。不應當上市以後就開始進行大比例股份的減持、質押等行為。

股市中很多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的行為則是,努力上市-等過三年禁售期-陸續減持,分為三步走。

甚至,一家上市公司解禁期以後,會有著大筆的出售股份的行為,致使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股民成為了最大受害者。

所以,從個人的角度講,大股東對於其管理的上市工資具有管理的重要責任,如果將大比例的股份減持出來,那麼對於公司的責任程度就會降低,甚至致使上市公司頻現虧損的情況。

當然,質押股份也是一個道理。

不管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最終都可能不負責任的“套現走人”。所以,對於大股東減持、質押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能減持與質押。不僅僅是對上市公司能夠達到最佳的負責程度,甚至能夠帶領企業“更上一層樓”。


厚金說


對於這種觀點,我堅決地、堅定地舉雙手贊成。

發展股票市場為了什麼?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的。對於公司來說,在股市裡面發行股票融資,籌集到資金投入到生產中,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對於投資股市者來說,投資股市買股票獲得分紅,或者獲得潛在的股票分紅權利,這其實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股票分紅連接著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本原理,也是股市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但是在股市的實際運作中,有時候背離了股票分紅的基本原理。股票成了投機炒作的籌碼,炒股的投機者對差價渴望遠甚於分紅,股票甚至被稱為賭場裡常用詞:籌碼。即使如此,投機炒作對股票融資、對經濟發展也很有好處。十賭九虧的股民,和孜孜不倦的彩民一樣,都有益於社會融資。

股市投機炒作對股市價值投機造成了衝擊,但體現了股市的包容性,也極大的增強了股市的活力,對股市融資和再融資非常有利。當然股市對投機的過度包容,造成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的欺騙行為過分,股票炒作和股票操縱者的行為過分。

即使有這兩個過分,上證指數還是在2007年漲到了6000多點,而股權分置改革之後,中國GDP翻了好幾倍,上證指數卻再也到不了6000點,低的時候只有1/3。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股東可以減持了,大股東陸續減持了,清倉式減持了,甚至減持以後把財富轉移到海外了。

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應該是企業家,應該把公司分紅作為自己努力經營好公司的獎勵,應該把公司分紅作為自己改善生活的途徑,而不是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票來改善生活。所以說上市公司大股東不許減持套現是應該的。

在法制配套不完善、股市監管不到位情況下,在疊加了炒作股價的股市文化的情況下,在稍微減持套現一下就能趕上一輩子分紅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上市前的存量股票套現政策,簡直就是腐蝕企業家奮鬥初心的強硫酸。

上市可以減持,於是以上市為目的去經營企業;允許市值管理,於是以市值管理的名義去操縱股價;允許股票質押,於是企業家就變成了資本家,不再專心於上市公司的經營。大股東質押股票得來的錢,不是投入上市公司,而是投入了大股東的另外一個戰場。很典型的就是:賈躍亭減持樂視的股份100多億,投入到美國造車了,於是上市公司樂視和樂視的股東悲劇了。

買賣自由,大股東有賣出股票的權利,股權分置改革之前不讓大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股票套現,但大股東轉讓限售股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

股權分置改革之前,二級市場股價的漲跌與持有限售股的大股東無關,但二級市場享受的股票分紅,持有限售股的大股東也享受,經營好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公司經營的好,有足夠的分紅能力,限售股也是不愁賣的。從過去的股市監管環境看,從現有的股市監管環境看,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股市監管環境看,如果大股東沒有歪心思,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大股東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大股東有歪心思,即使在全流通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大股東與上市公司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

風投投資尚未上市的有前途、有潛力的公司,然後在公司上市後退出,的確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仔細想一想,這些風投,為什麼不一直拿著那些有前途有潛力的公司?如果真的分紅潛力大,業務有前途,發展有潛力,限售股轉讓也不是問題,換股也不是問題。退一步講,上市公司高價IPO或再融資,這本身就能增厚限售股的價值。

股市不好的時候,股民痛罵上市公司圈錢,其實股市是融資的場所,圈錢本是題中之意。我覺得股民應該罵的是允許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你允許了上市公司圈錢,就不能再允許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民不能又當爹又當媽啊!


龍久於池


減持對於A股市場來說,確實影響比較大。而且由於A股市場歷來牛短熊長,在熊市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的減持,對於短線股價的影響波動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會出現連續性的跌停,讓股民投資蒙受比較大的損失。


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大股東出現清倉式的減持,這不僅在股價上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在信心上也出現根本性動搖。大股東本身對於上市公司都已經不在相信,怎麼能夠要求二級市場的交易者對上市公司抱有信心的?所以說,減持的規定一直受到各方的關注。

但如果建議大股東只在一級市場減持,這個辦法行不通。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大股東投資創辦公司就失去了動力,不能夠讓自己的投資獲得最大的收益,那麼誰還會投資上市公司?如果沒有了上市公司,二級市場也就消失了。這也是股權流動性改革的一個重要觀點,如果規範減持只能在一級市場進行,那就是制度的倒退,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減持並不可怕,重點在於規範減持的行為。比如在減持的期限上,在減持的信息紕漏上,在減持時間點的選擇上,在違規減持的處理上,要有切實可行的招法,讓堅持在透明規範的範圍內進行,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於市場的衝擊。同時,如果上市公司整體情況不允許,或者觸發了一些規則,應該嚴禁股東減持,簡單說,做不好上市公司就不能減持,比如說盈利達到多少,不做多少分紅就不能減持等等。

改變策略不是辦法,積極應對才有解決之道。減持是一個大問題,應該在市場化的情況下,對於減持行為進行規範,這才能做到減持有理有據,被廣大二級市場交易者普遍接受。


小散李大鵬


不支持這種方式來限制大股東減持,這是走回頭路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有一個範偉演的關於暴發戶的故事:暴發戶為了顯示自己的品味,就喝紅酒,但是沒有甜味,就喜歡“紅酒+雪碧”兌在一起喝;旁邊的助理及時制止:歐洲用了幾百年的釀酒工藝,最大的成就是把紅酒中的糖分去掉了。

A股的重大改革就那麼幾個,其中一個里程碑式的改革就是2005年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股票全流通,很多新股民對“股權分置”都沒聽過,但是肯定聽說過大小非,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只有二級市場發行的股票才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原始股東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這就造成了大股東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漠不關心,雙方利益完全不一致,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事情層出不窮,這就是所謂的“股權分置”,是A股市場獨有的現象,所以在2005年的時候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尚福林主席主導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了股票的全流通,讓A股的制度建設往前走了跨越性的一步,也正是有了這次改革,使得市場對資本市場有了信心,股市也觸底反彈,醞釀了2006年到2007年史上目前最大的牛市。


現在如果禁止大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相當於股市制度建設的退步,十幾年過去了又改回去了。從制度建設上來說,全流通是進步,限制大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並不明智。

而且即便是這麼做了,也並非就對上市公司有利,對股民有利,2018年引發股市下跌的股權質押的源頭就是大股東的減持被限制,2015年股市崩掉後,為了緩解市場的恐慌情緒,限制了大股東的減持,但是公司發展需要資金,於是紛紛進行股權質押業務,最後的結果就是在2018年的時候,股價下跌,引發股價崩盤,股權質押業務的風險全面暴露,2018年成了近十年 來年度跌幅最大的一年。

有些事情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他是一個系統,會引發連鎖反應,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倡導限制大股東減持是為了減緩恐慌的臨時措施,並不能作為一個長期政策實施,況且,大股東的股份一直被限制減持甚至禁止減持,那麼二級市場的股份急劇減少,股價被爆炒的可能性大得多,每次新股發行被爆炒的一個原因就是隻有25%的股票在交易,盤子瞬間就小了很多。

大股東減持是他的權利,股市就是一個股票買賣的地方,都不能交易了,就失去了股市的基本意義,但是需要規範的是減持的信息披露,做好這一點就可以,股票的全流通對股價爆炒也是種壓制,因為大股東的成本低,股價快速上漲那就是為大股東抬轎子。股價就會被壓制。限制了大股東的減持,反而為眾多資金炒作股價提供了基礎。

我是壹號股權,中國併購交易師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