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的哪些"規矩"、"行話"必須掌握?聽聽這位老專家的話

收藏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收藏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投資活動。更是對個人眼力、智力、魄力的一種考驗。玩收藏,信譽始終是第一生命!作為收藏者,需要懂得並遵守如下(包括但不限於)千百年來形成的行規,才能更有利於自己,也更方便於他人。

先摘錄網絡上一位收藏30多年的老專家整理的一些話,給廣大藏友參閱!


古玩行的哪些


1、怕輸就趁早退出


收藏,一般一旦成交是不退不換不承擔責任的,除非你事先已與賣家進行了約定。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規矩,自有它的道理。收藏玩的就是眼力和魄力,當然還有財力。買到假貨,就是打掉牙和血吞。輸不起,是被人看不起的。即使你要回錢,那你在整個圈內恐怕也被進入黑名單。那怎麼防止或減少買到贗品呢?事實上,防止是不可能的,每個愛好收藏的人都交了不少學費,只能是努力學習減少犯錯誤的機會;自己懶得學習又喜歡這個怎麼辦,那就是付錢請你信任的高水平專家或朋友幫你把關,那你請的專家或朋友又走眼了或蒙了你怎麼辦,只能自認自己倒黴識錯人了。這個行規在很多人看來,不合情理,給了一些人賣贗品的護身符,但這正是這行的魅力所在。話說過來,誰讓你只想撿便宜不想付出辛勤的學習呢?怪只能怪自己想撿便宜、學識不夠、智慧不足......所以,特別強調的是,為了適應這殘酷的一條,一定要事先多研究,多學習,自己搞不定就要花錢請高明。不要想免費請高明,除非跟你哥們,世間萬物價格和價值一般都是對應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一定要按時付款


答應買的東西,又不按時付款,是沒信用的。這在任何行業都是不受歡迎的。


3、不要打聽賣家成本


一般來說,這行買東西不要去打探人家買的成本,認準合適就買。你問人家買的成本,表明你還沒入行,人家也懶得回答你,或者隨便應付你一句也沒意義。當然,十分熟的朋友之間無妨。


古玩行的哪些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4、還價意味著出價,出價意味著買下


還價了就意味著你看好決定了,對方同意的話你要以這價格買下,這在其他行業也如此,還價了不買通常都不受歡迎,不過這點在收藏這行看得更重。因為收藏的大都是高素質或精英人士,不是一般的平苦百姓,期望和要求就要更高一些。身份很重要,錢財只是身份的一個方面,一個人的信譽、真誠、道德品質才是身份的核心。舉個例子,你有100個億,買一個100元的東西,你每次還價了不是挑剔就是這那反正就是不買,而另一個人就100元錢,每次買時都爽快。很顯然,前者的身份只是金錢身份,是虛的,因為金錢並沒有讓他得到尊重和歡迎,而後者的身份是實實在在的。


古玩行的哪些


5、不要亂砍價


這對任何行業都如此,誰也不喜歡搗蛋和沒誠意的人,白浪費時間和精力。胡亂報價和還價了不買,都把自己人品降低了,你後面即使真想買人也不願搭理你了。在收藏行業,有的人可能胡亂報天價,有的人可能報價就比較實一些。你如果對行情懂就不用說了,不懂的話就參考下相類似器物的拍賣價按一定比例還價;或者找懂的人諮詢,或者在網上查看類似器物的均價;或者按你真想買能出的最高價浮動10%問價,大部分還是可商量的。關鍵是是否誠心想買,不是真想買,還的價就是胡亂還價。還價是門學問,精品你當普品還價,人肯定認為你不懂行懶得理你;真品你當贗品還價,擺明了胡扯;贗品你當真品還價,那自己就成冤大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6、非買勿詢價


其他行業也如此,浪費自己時間也浪費別人時間。


7、自已覺得有疑問的,切勿亂開口


古玩行的哪些


8、別人在交易時,不管你認為對還是不對,學會保持沉默


收藏的知識深厚博大,寬廣無邊,可能你是對的,更有可能是你不懂的,謙虛一點對自己沒壞處。


9、要尊重行業中間人 (經紀人)


通過中間人交易時,不要去打探賣家的任何信息和直接與賣家交易,否則沒有人格,就沒人再為你服務了,成為行內極不受歡迎的人,畢竟中間人的信息通道比一個買家要大很多,你自認為賺了,失去的卻是整個人與未來的收藏之路。與中間人約定的服務費用在成交時要足額支付。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行的哪些


10、要相信行業中間人,除非您不選擇中間人交易


信任並善用優秀中間人的經驗與智慧,他們的專業知識、信息、把關能力、評價能力,往往能大大降低你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價格,花小錢得到的是巨大......


11、自己要有擔當能力


作為買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己要有擔當、有決策能力,猶豫、稀裡糊塗、含糊、聽故事都不好,要不買錯了怪朋友怪專家,買高了怪賣家,沒買又後悔。錢是自己裝兜裡的,別人都是參考,所以一切在自己。收藏或購買的過程,也是自己性格、學識、能力、品德等各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


古玩行的哪些


12、要擺正心態,一分錢一分貨必有其道理


13、不要總是疑心太重,價格低了懷疑東西不好,價格高了擔心自己受騙.買到的東西懷疑買貴了,沒買到的東西又說自己有多喜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任何行業皆如此,要贏得別人友好對待、尊敬和更優質服務,有利於自己,都要嚴守行規,誠信為人。


古玩行的哪些


古玩行話大致可分為二類

一是俗語,二是術語。

俗語涉及的面較廣,從看貨到對貨物的評價到做生意,整個過程都有行話。

術語行話即是專用語,一般變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專用語,還有翡翠玉器、竹木**、字畫等方面的專用語。    

後加彩:指在漆面嚴重褪色的老傢俱上重新描金繪彩,一般多用於描金櫃。後加彩定義在洗乾淨的舊器表面重新畫彩再以低溫焙燒。後加彩作偽方式多種多樣,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後加了貴重的琺琅彩,素三彩,鬥彩,粉彩等使其升值達到作偽盈利的目的。一種常見的瓷器作偽手法。由清代康熙至民國初年,均有在瓷器上作後加彩的偽作。有的於舊器脫釉後刻暗花,施釉後再上彩;有的用後加彩手法將舊器改造成新品種;更多的是在清代各朝素器上後加彩,使其成為粉彩、鬥彩、琺琅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較為名貴的品種。    

扒散頭:也稱“爬山頭”,古玩修復用語。原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在老傢俱行業特指修補過的老傢俱。多指對殘損殘缺的工藝品進行整修,或者是為了遮人眼目的修補。有人稱此為“爬山頭”,意不通。“扒散頭”有把散了的東西扒起來的含義。“扒散頭”在古玩行業中帶有一種貶義,它與“修復”不同,修復是公開性的,而“扒散頭”則常常是隱蔽的,為的是蒙人。    

敲鋃頭:古玩生意人經營用語。“敲鋃頭”,係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時硬碰硬地交易。如說“這件瓷器是敲鋃頭下來咯”,有時也簡稱一下“敲”字,如說:“格件銅器是阿拉敲下來咯”。用“敲鋃頭”來說明某樁生意,無非是顯示紮實、牢靠,說的人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態。    

偷冷飯:古玩生意人行為用語。“偷冷飯”與“下出籠”有同義,但又有區別。它常常說的是老闆手下人所為,具有瞞天過海的含義,為貶義詞。“偷冷飯”是一種古玩行業的不良習氣,因而會被人們譴責。“偷冷飯”常謂他人所作所為,而絕無以此自詡的。近年來,其他行業也有使用此詞語的。   

新家生:古玩鑑定用語。係指一切仿冒之贗品。“家生”本是器物的總稱,南宋呂自牧《夢粱錄》十三“諸色雜賣”雲“家生動事,如桌、凳、涼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在鑑賞古玩時常說:“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時乾脆說“新家生”。   

搬磚頭:古玩交易用語。指不花本錢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從中賺取差價。是做生意的一種經營手段。這種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靈通,渠道廣泛,可以不花本錢、無投資而從交易中獲利。用“磚頭”來形容古玩器物,無非是想隱蔽一點。    

掉五門:這是蘇作木匠對傢俱製作精細程度的讚美之語。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後,將同樣的幾隻置於地面上按順序移動,其腳印的大小、腿與腿之間的距離,不差分毫。這種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腳印相合的情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下出籠:古玩生意用語。泛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的行為。完全是一種貶義詞,例如“伊下出籠”,“專門下出籠”。古玩行當的弊端諸多,而“下出籠”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種行為常常遭到譴責。    

打悶包:古玩行業中,稱不準開封檢驗的買賣為“打悶包”,有時也指沒有看到東西而交易的行為。據說此語原流行於上海地區的民間,源於打花會賭博的“打悶包”。此語現在滬上其他行當也有使用。    

跑道兒:購買或出售古玩行為的中間人,有的是與買賣相熟的親友,有的是專門的經濟人,不出資不合夥,只從中奔走,說成一筆交易。實際經紀人,拉縴的。    抄後路:生意本來是有人從中介紹的,但買主和賣主都拋開中間人,自行與對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後不提中介費),也防止“戴帽”。這是喪失職業道德的行為。

包袱齋:行內有的人眼力好,但沒錢開店,便用藍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鋪“摟貨”,然後轉手賣出。這種經營古玩的現象被稱之為“包袱齋”。  

鏟地皮:自己不開店,專跑農村收貨,或者是盜古墓的人。拿到東西后再賣給各商家,行里人稱他們“游擊隊”,又叫“鏟地皮”。    

螞蟥工:特指傢俱表面的淺浮雕,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特指傢俱表面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在硬木傢俱上比較多見。    

坑子貨: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傢俱,有時也指新仿的傢俱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    

埋地雷:有些人以為去農村從農民手裡買的貨不會有錯,卻不知道這些貨是作偽的商人故意和農民合夥“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代,而買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面,就只能說“看不好”。    

一槍打:將這批貨物好的帶壞的一起賣稱作“一腳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貨上門,買家決定購買他的東西,讓送貨人將貨留下。    

吃仙丹:買了便宜喜歡的藏品叫“吃仙丹”。    

攔一道:抬高競買者的價錢搶先買來,對手就說他被攔一道。    

叉幫車: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傢俱拼裝成一件。    

高老八:遇到新仿舊的貨稱,或稱“八爺”。    

新加坡:對有些地攤貨,諧音“新假破”。    

交學費:

不太懂行總是花錢買到新貨,或稱“吃藥”。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有一眼: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價值較高,說“這件觀音瓶有一眼”。    

收起來:買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請賣家將藏品收回去,就說收起來吧。    

動過手:老貨壞了重新修補過。    

行里人:從事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員。    

邪價兒:出奇的天價。


古玩行的哪些

包漿:傳世古玩都有一層自然溫潤的光澤。古玩鑑定用語,泛指歲月存留在古玩器物表面的一層包裹物。器物由於外界條件差異而具有各種不同的包漿,例如老傢俱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紅木傢俱的玻璃包漿,青銅器的黑漆包漿。因為包漿是天長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鑑定古玩重要條件之一。    

皮殼:古玩鑑定用語。特指老傢俱原有的漆皮。傢俱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舊時古玩行當裡的人,將傢俱、竹、木、**、紫砂、核雕等古器上的具有一層玻璃質感的包漿,稱為“皮殼”。顧名思義,稱之為“皮殼”的包漿,是一種較厚的包漿,但有些古玩不稱“皮殼”,例如瓷器、繡品、古籍版本、珠寶等。    

開門: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開門”或“一眼貨”。(在玉器及錢幣收藏裡也經常用到“開門”),也有作“大開門”的,就更富江湖氣了。“開門”是錢幣學中的一個術語,也叫“開門見山”,意思是說某枚錢幣的形制、工藝、文字及鏽色和包漿(氧化層)都很自然和舒適,具備了真錢所應有的特徵,亦即“打開門(錢)就看見山(真錢的特徵)”。    

活拿:一名古玩商人從另一古玩商人手裡拿走一件商品,當時不付款,這叫“活拿”。“活拿”的規矩是價位講好了,只能多賣錢,不能少賣,即必須保底。言必有信。價位比買斷要高,一般說,不在給活拿的人付手續費或跑道費,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價上加價,叫“戴帽兒”,多賣歸活拿的人,原貨主不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為用語。就是掮著別人的貨物去兜生意。此語從滬語“掮客”引申而來,有時亦簡稱一個“掮”字,如“讓我掮一掮”,“他要掮我這種貨”。雖說“掮做”與“搬磚頭”都是利用他人的東西做生意,但“搬磚頭”是有了買家後的行為,而“掮做”往往是拿著貨兜攬買家,掮不掉可以退還。    

至尊:古玩鑑定用語,係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來,常說:“東西絕對至尊”。或者也可以說:“儂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興”的反義詞。此語來自骰戲的“至尊寶”,它指骰戲中最大的牌色。此語不僅古玩行當用,其他行業也用,也常見於上海社會流行語中。    

當賬:古玩交易用語。泛指物物等價交換的一種形式,大多為業內人士所為。有人在註釋此語時,寫成“打仗”,那是誤解。做生意怎能和打仗聯繫在一起呢?“當賬”的“當”是對等的意思,如成語“旗鼓相當”。當賬就是賬項對等的交易。    

叫行:古玩交易用語。舊時古玩是在行會里交易的,交易時的價錢是隨市叫喊出來的,是同行之間的買賣,後稱這種買賣行為為“叫行”。同行之間買賣成交的價位,也就稱“叫行價”。    

落家:古玩生意行話。它相對於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話,如說這件青花瓶是從“落家”出來的。    

拖工:古玩走私用語。是指那些專門從事秘密運輸走私古玩的職業人員。此類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屬一種違法行為。“拖工”不是指某一個人,是指一類人。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們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領,並以此獲得暴利。    

工手:古玩製作工藝術語。表示匠人制作工藝品時的功夫。謂之“工手”,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藝”的簡稱。被使用於“工手”的對象,大多是工藝性較強的藝術品,如紫砂、竹木**、金屬器物。而對純藝術品的書畫就不能使用。    

品相:古玩鑑定用語。是品質與外相的意義,泛指收藏品的外觀工藝和內在質量的優劣程度,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年份的器物。如稱:全品相、品相一般、品相一塌糊塗等。品相是構成古玩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賣相:指古玩不真或身份不高,但顯得比較完整,古老或精緻,在買出時顯得“愛人兒”,易受買主歡迎,叫“有賣相”。相反,古玩雖真,但有殘汙或看上去不精緻,則不受買家歡迎,即無賣相。    妖氣:古玩鑑定用語。泛指後仿品和作偽品,為了做舊而殘留下的色、澤、光。這種人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稱為“妖氣”。妖邪手法的狡詐,常常會讓人上當受騙。    

妖怪:古玩鑑定用語。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贗品,也指某些改頭換面的作偽品。人們在使用時,常說:“這件東西是妖怪”。有時乾脆說:“妖怪”,還有時更乾脆,只用一個“妖”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