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位都有工作餐,但老師有工作餐的卻很少,農村學校幾乎沒有,為什麼?

中學一點通


很多單位有工作餐,確實如此。有的單位工作餐基本不用交錢,有的單位只是象徵性的每人每個月幾十元錢,一天三頓隨便吃。可是,老師不同。老師沒有工作餐,即使偶爾在學校食堂吃一次,也要自己掏腰包。農村學校老師,雖說吃住都在學校,但是菜要自己買,飯要自己做,想要工作餐,那是不可能的事。



那麼,為什麼別的單位都有工作餐,而教師卻沒有呢?

首先題主要明白,有工作餐的單位,可以說都是好單位,有錢單位,不管是自負盈虧也好,還是財政撥款也罷,有工作餐的單位都有錢,不在乎單位職工吃那點。

當然,有的單位主要是考慮到單位離家遠,為了方便工作,給職工開食堂,做工作餐。一般而言,單位職工食堂,是為職工服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收取成本費。因此,單位的工作餐相對來說,便宜得多。也有的單位,單位補貼得多,職工基本不用交錢。


其次:教育是清水衙門,每年的教育經費都很有限,學校應付各種開支都覺得力不從心,有哪個校長願意再拿出一部分經費去補貼教師?何況也是真的補貼不起。特別是鄉鎮學校,生源本來就少。

國家是按生源多少給學校撥款的,生源少,撥款就少,有限的教育經費不足以給老師們過多的福利,更別提工作餐了。老師想在食堂吃飯,可以呀!學生怎麼掏,老師也怎麼掏,想吃“免費午餐”,呵呵,想多了!

當然大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地方財政給撥款包括工作餐這一項的話,學校有工作餐還是可能的。

因此,教師有沒有工作餐,不是學校說了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財政收入。如果當地財政收入不錯,對教育又格外重視,捨得撥款,那麼,教師的工作餐應該還是不錯的。否則,就別想了。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