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李蘭娟院士建議高薪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痴迷明星,對此您怎麼看?

經典娛樂話事人


我非常擁護李蘭娟院士的建議,這才是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這樣做能夠引導青少年等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走向更加正確的升學和求職的道路。

雖然明星的收入也是靠著辛苦和演技換來的,但是確實有些太過了,尤其是和那些在科學領域艱苦奮鬥的科研人員相比,二者之間的價值,真的有些不能比較。

誠然,明星的收入主要來自影迷、歌迷的支持,娛樂產業也是社會發展必然高開高走的行業,再加上中國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大,讓很多明星擁有這太多的粉絲和擁護者,這是他們收入的源泉。

有的人會說,明星出名是大家一起炒起來的,人家賺錢是付出了勞動,是社會上的需要,是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這純粹是一種被誤解了的怪現象。這是一種需要控制的現象,是一種普世價值觀扭曲的現象。

這種現象可以控制。很多國有企業即使企業也很賺錢,但是員工的工資卻不能實現和賺錢相同的效率上漲,因為每個地區都有工資上漲的限度,比如某個地區的國企,收入比去年翻一番,但是員工的工資只能上漲12%。因為超過這個比例就會觸碰到政策的紅線。由此可見,明星的收入是可以控制的。

再談一談價值觀的問題。這需要一個導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一個科研工作者辛辛苦苦、不分晝夜、嘔心瀝血的研究一年,卻不及一個明星一個月的收入,這種對比明顯會影響到人們的價值觀。

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年輕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選擇升學深造的時候,第一選擇會是那些能夠讓科學快速發展的物理、化學、醫學研究、電子工程之類的的學科嗎?回答肯定是NO,只要有一個良好的條件,肯定會首選北影、上戲、中戲等等學校。因為這些學校出來之後,出名和金錢可能就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結語:

總之,給科研人員加薪,並且加大新聞宣傳力度,是迫在眉睫的事兒,這樣可以引導年輕人更加關注科研事業,更加嚮往科學研究領域的工作,為今後的科研做出貢獻。並且,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加到引導才行,我認為李蘭娟院士的話非常中肯,也非常及時,我舉雙手贊成。


率職之言


作家劉信達曾經在微博上懟過歐陽娜娜,認為她作為一個00後明星,收入居然比一個從醫60多年的醫生鍾南山要高那麼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的風氣是這樣的:人們開始崇拜明星,有的人甚至瘋狂追星,忘乎所以,好像明星就是他的“救世主”,少了他們就不能活。

而那些能夠實實在在幫助我們的醫生護士,科學家,教師,統統拋在腦後。

還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做一名醫生,那樣就可以救治很多很多人……”

而如果你要問現在的年輕人:你長大後要幹什麼?

他很有可能會說:我要當一名演員,那樣會掙很多很多錢……

據最新資料顯示:中央戲劇學院2019年共67946人次報考,較2018年同比增長23.5%,創歷年報考人數之最;北京電影學院今年報考人數達59059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31.02%,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說明星片酬更多由市場決定,但政策導向、社會認知也會決定明星片酬。全社會都更加關注明星演技、關注他們拍出來作品的好壞,而不是隻看他們的臉蛋,風氣就可能會好轉。

反觀科研人員工資、獎金由國家支付,科研成果很難及時、有效地轉化成生產力,科研人員在其中的貢獻也得不到合理的獎勵。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改革。雖然現在早已不是當年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時代,但科研人員的收入仍然有待提高。

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科技水平的競爭,財富分配不公直接會影響我國的競爭力!你覺得呢?


喲西麻秋秋


對於這個問題,我首先對於題中的問答問題不持立場。但必須要據事理分析,李蘭娟院士是中國的頂尖級醫學專家,病理學家。享譽世界的知名學者,她的品德,情操極為高尚。從這次疫情中已經得到國家,國人公認。世界公認併為之震動。她老人家現在還日夜奔忙地工作著,為早日贏得戰疫勝利,解除病患痛苦,恢復病患健康,奮戰在第一線。

題中說到李蘭娟院士提出要提高某個群體的工薪,不要痴迷某個群體,的講話,我認為,這應該是沒有的事實。不知道為什麼總有小道之人,小道消息,總愛把名人與其他不符事實的虛構問題掀扯在一起。影響國人心目中真正崇高無私,德才兼備,對科學有傑出貢獻的著名學者的清譽。要深刻地知道,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之偉大之處,在於對科學技術的尊重,在於對國家的忠誠,在於對人類的貢獻!


風雨夜歸人Huang


李蘭娟院士的發言,完全符合當今時代潮流,全盤道出了千百萬勞動者的心聲。

當前,孩童長大爭做明星,賺大錢的勢頭,正漸趨日長。這關係到如何培育祖國下一代,紅旗倒底由誰扛的大是大非問題。

同時,明星大腕的鉅額收入,是否合理?是否付出與索取能成正比?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這要由全國民眾來評判,此處不作進一步闡述,公論自在人心。

強國靠科技,振興靠人材。戰鬥在科界的志士能人,尤其是一線科技人員,他們: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勤勞智慧,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囑目的業績,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迸發著自已的光和熱。他們理應得到應有的回報。可事實又怎樣呢?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淺見,希望大家理解和點評。


Y漢忠


你好,我是啟航藍天。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前幾曰李蘭娟院士建議高薪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痴迷明星。建議確實很好。

談談我的觀點。第一科技人員在對社會貢獻很大,在經濟,科學,國防,航天等行業貢獻巨大,他們黙黙無問的工作,由於工作特性,數以萬計的科研成果不能展現出來,從國家層面來講,強國強軍離不開他們,然而他們的工資是國家發的,國家富有才能發的工資多,因此,國家不斷加大科研人員工資水平。

第二明星,在對社會貢獻只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他們在平臺上展現自已光鮮亮麗,讓人們容易記住他們。又因為他們收入高光鮮亮麗的展現,使年輕人痴迷的願因。當然他們也付出了勞動,由於社會分配製度不夠完善,社會風氣促使他們收入高於科研人員。

綜述以上,國家加大對科研人員工資力度,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大樹立好的人生觀,社會風氣逐步好起來,只有這樣實現公平公正,人們觀念才能得以轉變,不久將來改變這一現象。








啟航藍天


鍾南山院士說,他不知道自己的工資是多少。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理應得到較高的待遇,這既是對貢獻者的回報和鼓勵,也是鞭策後來人努力向上的方向。

物質的刺激總是有限度的。一個人的進步也不能完全靠物質來獎勵,精神支柱才是無窮的力量。就鍾院士來講,已經八十多歲高齡,按他的收入,足以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為何在武漢發生冠狀病毒流行時,坐在餐車上前去災區?因為,他不是為了錢,他是為了讓這場疫情早日結束。

李院士也是一樣,七十三歲了。帶著團隊奔赴武漢,提出了免受全國受影響的封城措施,避免了全中國一次疫情大傳播。

難道這兩院士是為錢而來的嗎?顯然不是。他們的索取不是金錢,於是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領域的科研突破。

李院士為何提出高薪給科研人員?科研人員在默默地埋頭工作,他們的工作都處在不耀眼的實驗室裡,也許有數不清的失敗,但他們的專注,他們所從事的科研,是對人類帶來幸福和安康的希望。


知秋144466680


對於李蘭娟院士提出的這個建議,我比較贊同。

當今的社會處於快速發展中,最近我看了一些資料,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科技並不在世界的前列,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我們那麼擁有最多的人民,卻未能科技發展上名列前茅,是的,老一輩科學獎,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在做研究,可是我們還需要後繼有人?

兒時的我們,老師讓我們寫:我的理想,好多同學會渴望當科學家,醫生,警察......

當有一天,我問我身邊的孩子,將來想做什麼的時候?

孩子回答說,當一個明星,可以掙好多錢,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現在我們急需要給當今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不是盲目的崇拜,追星。

社會媒體也應該把弘揚一些正能量的宣傳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明星的各種八卦信息放在頭版頭條。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單純的所謂的明星和藝人能夠帶來什麼社會效益。

有人說明星是從幾億國人中優選出來的,唱一首歌,或者拍上一部電視劇,就可以收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這是應該的。那麼公務員、教師、警察、醫生、農民.....,每個人都在直接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這些人難道不能和明星相比嗎?相比之下,明星的優越性有哪些?

其實說到底,明星的高收入,還是源自於我們大眾,如果大眾能夠平和自己的心態,多注重自身的修養,空閒時間多讀書,加強自身的學習,開闊視野,我們不去聽那所謂的天價演唱會,明星還能高收入嗎?

所以,從你我做起,做好自己,加強學習。


伊瑪2008


李院士的建議當然是好的。

但要想降低明星的收入,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第一:各大媒體。

現在媒體為了流量為了廣告,大篇報道的都是明星。很簡單,因為只有報道明星才有人看。

第二:電視收視率。

現在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評比就像老師們的考試評比一樣也是非常殘酷的。

再好的節目收視率不行也會被直接砍掉。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很好的節目要麼安排在深夜,反正不是黃金時間,要麼因為收視率低直接斃掉。比如某些節目。

第三:整個社會價值觀的重新確立。

現在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是誰有錢誰就是成功者,人人崇尚金錢,沒錢的知識再多誰理你?

就說老師吧。

老師這幾年的地位大家也看到了,打老師的,殺老師的,告老師的是不是越來越多了?為什麼?很簡單,因為老師收入低,沒地位,人家為什麼要尊重你?

第四:財富的分配製度不合理。

我哥哥高中教師,快退休了,目前到手工資5000多元,我小侄研究生畢業,年薪20多萬,用我哥的話就是,我為國家奉獻了這麼多年,還不如你這個剛工作的人對國家的貢獻大嗎?

財富分配製度要改,不然,科研人員工資永遠也上不去。

一個國家想重視科研人員也不是沒有辦法,但整個社會首先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沒有這個氛圍,工資待遇上去了,人們也不會敬重他們。

明星在各個國家都是高收入者,所謂的明星也是行業的佼佼者,他們收入高實際也是正常的。

實際明星高收入和科研人員高收入一點也不矛盾。外國很多國家不都是如此嗎?

明星影響力很大,在某些時候我們也需要明星的示範帶動。想控制他們收入也行,高稅收就行了。

總之,提高科研人員待遇,就像提高老師待遇一樣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的整個社會目前還沒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我們還是以錢論英雄!


人生如夢LLH


這個提議很好,拋開年薪工資不說,這至少是在提醒國民,科研人員的重要性。科技興國,一個國家的強勁實力持續發展,絕對離不開高端科技的支撐,而科技靠誰,很明顯,不是那些網紅,影視明星,而是科研人員,這些科研人員尤其是一線人員,也許沒有英俊漂亮的臉蛋,可能不是所謂什麼誤樂圈裡的高富帥或白富美,但他們默默無聞,低調工作,為了研究出某個科學成果夜以繼日,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當前,網絡普及全國各地,各種娛樂圈新聞騰出不窮,無數追星一族,吃瓜群眾看似精神生活非常的豐富,實質呢?大家想過沒有,你們看到新聞影視的背後,靠這些網絡的發展,何其不是國家網絡通訊的發展成果?這都是科研人員的功勞,國家的發展,還得指望他們,他們夜以繼日工作搞科研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也有家人,他們在為國貢獻的同時,家人們也要他們的照顧,他們也有後顧之憂,所以,李蘭娟院士這個建議非常好,高薪,不能給他們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但至少能在生活物質上更能照顧好他們的家人,這樣,他們便能放下家庭生活壓力的包袱,全心全意的為國搞科研,這是對他們的尊重,更是對國家的支持。


abc簡單愛


實在是不理解人們說一套做一套兒的心理。

明星能掙那麼多錢,掙的是誰的錢?是不是花錢看他們的錢?如果沒人看他們,那他們就沒有什麼價值,他們就掙不到什麼錢。

所以他能掙那麼多錢,就表示有很多人去看他,這就是他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一個電影如果找三線明星拍,那麼可能票房就是幾萬,如果找一線明星拍那麼票房就是幾十億,這中間的差價明星不應該掙嗎?

千萬不要以己度人的以為明星就不累了。前兩天還累死一個高以翔呢,你們以為一個明星能混出來就那麼容易嗎?

為什麼學醫的院士,平時我們看不到,因為平時我們不生病的時候,不會沒事閒的去看看醫生。如果我們天天都能看見李蘭娟院士和鍾南山院士。那生活該有多恐怖?

科學家也不是沒有掙錢多的啊,愛迪生,馬斯克,馬化騰,甚至貢獻了阿里AI的馬雲,這些也是年輕人學習的典範呢。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把科學和明星對立起來,完全沒有道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