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姑墨國比精絕國還要強大,卻為何要向龜茲國俯首稱臣?

kuicheng


姑墨國原址在新疆阿克蘇一帶,《漢書.姑墨國傳》記載,姑墨國,戶三千五百,口二萬四千五百,勝兵四千五百人。北與烏孫接,東通龜茲六百七十里。

唐朝時期,朝延為了更直接管理西域屬國,將姑墨國設置成了姑墨州,屬於龜茲都護府的一大重鎮。

精絕國是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的一個小王國,故址在今新疆民豐縣。

《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

東漢後期,精絕國被鄯善國兼併成為一個州。

龜茲國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位於現在新疆南部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城。

班固《漢書》記載,龜茲國,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南與精絕,西與姑墨接。

在古代,作戰人數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史料記載的三個國家的人口和兵力來看,龜茲國最多,姑墨國次之,精絕國最弱。若用人口和兵力多少來定國力,龜茲國力在三國中最強大,那麼看來,姑墨國會依附於龜茲國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姑墨國會依附於龜茲國,源於以下這場戰爭。

公元106年,漢朝西域副校尉梁慬出使西域時,龜茲有些不願歸順漢朝的百姓和大臣聯合溫宿、姑墨兩國一起攻打自己的國家。這場戰爭打了幾個月,最終梁慬協同龜茲王白霸取得了勝利,此次斬殺了姑墨、溫宿聯軍一萬餘人,生擒數千人。

經此一戰,大概姑墨已默認依附龜茲了。

到公元123年,漢朝西域長史班勇說服了當時的龜茲王白英歸順漢朝。白英把自己捆綁起來,率領著姑墨、溫宿諸國的國王親自登門向班勇投誠。

從龜茲國王可以喚來姑墨國王一同向漢朝歸順這點看來,姑墨國已是完全臣服、依附於龜茲。





元來大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龜茲、姑墨、精絕是漢朝三十六西域國中的綠洲國家,都被西域都護府管理。我們說的漢族傳統音樂——唐樂就包含龜茲古樂,網絡小說讓精絕國也很出名,姑墨國知道的人稍少。我就談談漢代這三個國家的情況。

一、  張騫鑿通西域,龜茲、姑墨、精絕盡屬於中國。

在中國各個朝代中,漢代是第一個打通了與西域各國聯繫的國家,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出使打開了漢代通往西域的大門,被史學家稱為“鑿空”之行。“《漢書·鄭吉傳》班固贊曰:“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於張騫而成於鄭吉。”自此,西域正式歸屬中國的領土版圖。

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後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

自此之後,兩漢與西域互通有無,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從漢經玉門、陽關到西域各國,有南北兩條道可走。依照張騫出使西域時往返所走的道,以後逐漸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南北道基本都從樓蘭開始分,南道由鄯善西行, 經且末(今新疆且末縣)、 精絕(今新疆民豐)、于闐(今新疆和田)、莎車(今新疆莎車縣),最後到疏勒(今喀什葛爾)。從疏勒再向西行,途徑蔥嶺(即今天西部邊陲的帕米爾高原),可到當時的大宛(今費爾干納)、大夏(今阿富汗)等國;北道主要經過渠犁(今新疆庫爾勒)、龜茲(今新疆庫車)、姑墨(今阿克蘇),最後到疏勒。與西漢不同的是,東漢時期開闢了一個“北新道”,其實就是西漢北道的新道(僅指舊北道的前半部分,龜茲之前),以前舊北道是經渠犁到龜茲,東漢時期佔領伊吾(今新疆哈密)地區,由敦煌直接北上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的哈剌)、焉耆到龜茲,之後的線路不變。

西漢在西域的屯田共經歷一百多年的歷史,屯田範圍從伊犁河谷到吐魯番盆地、塔里木周緣到天山以北地區,屯田地區大多分佈在天山南麓的輪臺、渠犁、焉耆、姑墨、龜茲、伊循、樓蘭及靠近匈奴的車師前國;東漢西域屯田,從永平十六年(73 年)到延康元年(220年),屯田時斷時續,屯田區域多分佈在漢匈對峙的前沿地域伊吾、柳中、高昌、樓蘭以及漢匈戰爭的西域後方基地崑崙山南麓的疏勒、于闐、精絕等地。

二、龜茲簡況。

龜茲國位於今天新疆自治區的庫車一帶。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庫車在維吾爾語中是四方通衢、十字路口的意思。龜茲國最大時的範圍大致是東起輪臺,西至尉頭,北倚天山,南亙大漠。即今天的庫車、拜城、沙雅、阿克蘇、溫宿、巴楚等地。

在吐火羅語中“龜茲”的意思是“白顏色”。龜茲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世界上四大文明的十字路口。古希臘、古波斯、古印度和中國的燦爛文明都在龜茲留下了深深印跡。

前272年阿育王勢力擴展到龜茲,阿育王賜龜茲為太子法益封地。西漢初為匈奴統屬。|西漢時龜茲為西域綠洲城郭的大國,曾與烏孫聯姻,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餘里,有戶6970,口81317,兵21076,設大都尉丞、輔國侯、安國侯、擊胡侯、卻胡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左右為輔君各1人。

龜茲在漢政府交通西域的國策中之重要戰略地位。龜茲就象一個紐帶,連接著長安與烏孫,以便漢朝和烏孫等國聯合抗擊匈奴。

龜茲人的先祖很可能是來自南俄草原的原始歐羅巴人——雅利安人,與現今歐洲人擁有共同的祖先。四千年前,曾經有一支遊牧民族生活在現今裡海北岸的歐亞草原,被稱為雅利安人。

他們中的一支遷徙到西亞的伊朗高原,創造了古波斯文明,另一支向南遷徙到印度,創造了古印度的吠陀文明,而向東方,他們很可能遷徙到了從龜茲到樓蘭一帶。龜茲人所使用的吐火羅語與印度、伊朗、日耳曼、凱爾特等印歐語族有較多的關聯,屬印歐語系西支。

從語言學上推斷,廣泛分佈在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中曾有一支向西遷徙到歐洲西部,是英國、法國人的祖先,而有一支卻是向東遷徒,來到伊朗、印度。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遷入了中國的西域地區,成為大月氏人、龜茲人、焉耆人和樓蘭人。

三、姑墨簡況。

姑墨國的分佈地區為今葉爾羌河以北,天山騰格里峰以南地區,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蘇的拜城,現在是風景絕美的旅遊勝地。

姑墨人與龜茲人種相同,和溫宿、尉頭等國一樣長期是龜茲屬國。

《漢書·姑墨國傳》載姑墨國戶3500,口24500,勝兵4500;設姑墨候、輔國候、都尉、左右將、左右騎君各一人,譯長二人;東至都護府治所1210裡,南至於闐馬行15日,北與烏孫接,出銅、鐵、雌黃。東通龜茲670裡。”

考古工作者曾在今阿克蘇地區的古城中發掘出一枚西漢時期曾任西域都護的李崇的印,還發現一枚“漢歸義羌長”銅印,即漢朝頒授西域首領的官印。這些都反映了西漢在西域設官置守、任命各級官員。

四、精絕國與尼雅遺址。

精絕國是西漢時期中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城邦國家,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精絕國以農業為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富庶。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樓蘭)兼併。古精絕國故址在今新疆民豐縣。

《漢書·西域傳》載精絕國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設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

1901年英籍匈牙利人馬克·奧里爾·斯坦因首次在尼雅河畔發現尼雅遺址,盜走大量文物,其中有漢代簡牘記載“漢精絕國”,說明尼雅遺址就是古代精絕國所在地。

來自內地的屯墾軍民將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生產工具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地區農業的發展。在尼雅遺址中發現有鐵鐮、鐵斧、鐵刀等鐵製工具,曾出土漢代的五銖錢。

尼雅遺址出土我國最早的棉織物,最出名的絲織品出土文物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織錦護臂。

精絕國裡的居民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絕國這個名字是突然出現在《漢書》裡的,它以前的史書裡,根本找不到精絕國的任何記載。精絕國人最後在歷史上出現時,已經是改名為鄯善的樓蘭國的子民。尼雅人是突然失蹤的,這是一個謎。

尼雅遺址出土的木簡中反覆提到蘇毗國的侵略,稱蘇毗人性情悍勇,經常攻擊精絕州,威脅著它的安全。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記載蘇毗國就是東女國,世代女人當王。蘇毗國也很神秘,人種來源與來歷也不詳,最後被吐蕃所滅。

五、“三國”間的隸屬關係

為什麼姑墨強於精絕還要臣服於龜茲?兩個原因,一是龜茲是重要的西域大國,姑墨離龜茲太近,人口和兵力也遠少於龜茲;而龜茲是西域中心,兩漢西域都護府駐地都在龜茲境內,龜茲王能娶漢朝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的女兒,政冶地位很高,姑墨沒有這種優勢。同樣的,精絕國雖富但人口太少,本身也不能自保,最終臣服於鄯善(樓蘭)而被吞併。

二是三國經濟類型也不相同。龜茲國和姑墨國礦產品比較豐富,龜茲國甚至有漁業,不完全依賴農業和牧業,都在交通要道上,相互配合進行絲綢、物資等貿易更合適,從地理位置和經濟貿易上兩國利益更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姑墨國依附於龜茲也正常。

這就是三個綠洲國家的關係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