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總說晚點剖宮產,孩子更健康、奶水更足,該不該聽?

分娩在即,寶媽小周因有剖宮產指徵,醫生經綜合考慮,建議她孕39周做剖宮產手術。


但她婆婆得知後卻表示反對:剖宮產越晚越好,孩子在肚裡1天,勝過外面10天啊,而且孩子晚點生,奶水也能儲存得更多,那到時哺乳就更順利啦。

婆婆總說晚點剖宮產,孩子更健康、奶水更足,該不該聽?

聽著好像蠻有道理,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多長輩們的想法,但是否真的如此?一起來了解下吧。

早點剖和晚點剖的孩子會很不一樣嗎?


這個問題要分2個方面來回答。

1、胎兒如果還未足月

早出生孩子的體質一般會比晚出生孩子差,且在各方面的適應能力也會相對低;

2、若胎兒已足月

孩子早一點或晚一點出生,在身體發育上其實相差不大,當然這裡的晚一點也是有前提的,指不超過孕42周,因為超過這個時間再分娩的話,被稱為過期產。而過期產則有可能要面臨胎盤逐漸老化,無法給胎兒提供足夠營養等危險。


婆婆總說晚點剖宮產,孩子更健康、奶水更足,該不該聽?

剖宮產時間的早晚,跟奶水分泌有關嗎?

也許有些新媽媽剖宮產後奶水分泌少的情況,會讓人誤以為是提前把孩子生出來的緣故,但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更多是因手術後傷口疼痛,新媽媽無法及早開奶,或情緒不佳所致。此外,因手術後還需禁食、排氣,也可能造成新媽媽無法及時補充營養來促進奶水分泌。


剖宮產媽媽若想產後有足夠奶水喂寶寶,可試著做到“三早”,即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具體指產後30分鐘內,新媽媽可在家人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跟寶寶進行皮膚接觸,並讓寶寶多吮吸乳頭,從而促進儘快下奶。


婆婆總說晚點剖宮產,孩子更健康、奶水更足,該不該聽?


剖宮產時間該怎麼確定?


一般剖宮產手術會提前安排,以防胎兒過早“發動”。


通常計劃剖宮產的寶媽多有一些阻礙順產的指徵,選擇剖宮產也是為了減少風險。臨近預產期,胎寶寶什麼時候要臨盆無法預知,但若遇上胎寶寶在手術前“發動”,則有可能要進行緊急剖宮產,風險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剖宮產手術還是提前安排較為穩妥。


● 具體剖宮產手術時間,還需醫生在綜合評估後決定。

一般剖宮產時間,需根據胎盤、羊水、胎兒和寶媽等的狀況來定,所以在剖宮產之前,醫生也多會通過B超、胎心監護等檢查來了解具體情況,幫寶媽評估合適的手術時間。


婆婆總說晚點剖宮產,孩子更健康、奶水更足,該不該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