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祕密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醒來的女性》,2017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女性的命運和權利,似乎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誠然今天的中國女性身體早已脫離了裹小腳的習俗束縛,精神上也解開了“三從四德”的鐐銬,那麼“男女平等”真的全面實現了嗎?

前段時間,各地開辦“女德班”的新聞令人大跌眼鏡。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這所謂的十六字“女德”聽起來是“德”實質上是“害”。


是讓女性把身體和精神捆綁起來從而成為“男尊女卑”戒訓的奴隸。

拋開這種明顯侵害女性權益的事例,在日常中我們會不會也時常聽到帶有對女性偏見的暗語呢?


“女孩讀研究生、博士有什麼用?將來還不是要圍著鍋臺轉。”

“好女孩不會一個人走夜路,穿這麼少就是色誘嘛!”

“都三十了還不結婚,變成剩女,真丟人!”

“她一個女人能憑自己的本事這麼成功?肯定靠男人上位。”

“一個女人,這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就不算真正的女人。”

“本公司不要女職員。”

我想以上這些話,你不單在電視劇裡聽到過,也肯定在現實生活中有所耳聞。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國際“婦女解放運動”或稱“女權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中國爭取女性權利的起步稍遲了一些。


在晚清末,一些覺悟的進步女性開始大力為女性權利吶喊,宣傳“性別平等”的新思想。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女性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然而,真正的“平權”談何容易。


男性掌握話語權的歷史已有幾千年,某些價值觀固化已久,甚至根深蒂固,在人的頭腦中形成天然的觀念。


即便身為女性,某些時候也渾然不知女性角色其實是被這些觀念後天塑造出來的。

小時候見到媽媽做飯洗碗操持家務,下班回來的爸爸“油瓶不扶”,便以為男主外,女主內是天經地義的事。

看電影裡男人對女人說“不上班,我養你啊”,一度認為那是女人最好的歸宿,後來才明白敢甩頭說“不用你養”的女人有多自立自強。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所以,實現男女平權的基礎力量其實在於女性自身的覺醒意識。


換句話說,不管他人怎樣定義女性,女性得勇於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止於成為男性的附庸。

本週我們要共讀的這本《醒來的女性》講述的即是女性覺醒、獨立,在命運更迭中找尋自我價值的過程。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因此我們有必要簡單瞭解一下本書作者瑪麗蓮·弗倫奇的人生經歷。


1929年,在美國布魯克林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瑪麗蓮出生了。


父親是位工程師,母親在百貨商店當店員,誰也沒想到這個孩子無意經商,也對理工科沒多大興趣,而是迷上了文學和寫作。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動筆要趁早,10歲時瑪麗蓮就開始創作詩歌和短篇小說。


好筆頭離不開廣泛的閱讀,她酷愛童話故事也深讀經典文學。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常常會提到莎士比亞、伍爾夫、喬伊斯這些殿堂級作家,並對經典之作加以評論。


而對讀者來說,讀瑪麗蓮的小說,在關照情節的同時還能看到對有關西方文學經典作品的有趣述評。


21歲時,聰敏的瑪麗蓮成了女大學生,可沒等畢業,她就結了婚。


家務、帶娃是她的任務,此外,她還得兼職打工供丈夫讀完法學院的課程。


同一時代的法國女作家波伏娃及其代表作《第二性》給了瑪麗蓮很多啟示。


波伏娃寫道“她的雙翼已被剪掉,人們卻在嘆息她不會飛翔”,這讓瑪麗蓮不禁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她不甘於被框在主婦角色裡丟失自我的價值,於是她不僅修完了哲學與英語文學本科課程,還拿下了英語碩士學位,最終成了女博士。

在瑪麗蓮心裡,作家夢一直存在,她渴望自己如伍爾夫所說,“有一間自己的屋子和500英鎊的年收入”,以此能如願專心寫作。

可丈夫反對瑪麗蓮“浪費時間”,婚姻岌岌可危,她選擇堅持做自己。38歲時,瑪麗蓮和丈夫離了婚。

1977年,瑪麗蓮的作品《醒來的女性》終於出版。離婚十年後,這個48歲的女人被稱為作家。

中年離異、女博士,以這樣的關鍵詞來看,瑪麗蓮完全可以寫一本販賣“人生贏家”標籤的勵志書。


然而這本全球暢銷超2000萬冊,被翻譯成22種語言出版的《醒來的女性》絕不是一鍋美式“雞湯”。


全書分為上下兩冊,共700多頁,有人說它冗長,可如果靜靜讀下去,便能從細節中看到女性視角下最真實、沉重的女性生活面貌。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在男性話語權下,女性的形象往往由男性說了算,男作家描繪的女性有意或無意帶有性別歧視,大名鼎鼎的喬伊斯就被認為有“物化”女性之嫌。


瑪麗蓮在本書中舉出不少例子,比如,她發現尼采的作品中把女人稱為騙子,說她們狡猾,試圖控制男人。

女性果真如此嗎?也許只有女人才能真正理解並尊重女人,也只有女人能以看似瑣碎的日常袒露女性深藏於心底的秘密和苦痛。

繼代表作《醒來的女性》後,瑪麗蓮還寫了《滴血的心》、《與婦女為敵》等作品,其主題無一不是反映女性生活、關照女性內心世界。


瑪麗蓮的寫作堅持為女性權益發聲,這源於她自己的經歷,另一方面也跟她的女兒被強姦這一痛心事實有關。


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男權社會中女性如何被置於弱勢地位。

作為一個女性,瑪麗蓮自覺追求女性主義寫作,其作品具有女性文學的鮮明特點。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雖然書中的一些激進觀點頗受爭議,但正因為其“離經叛道”才讓女性們開始深入思考,我們究竟是誰?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醒來的女性》一書聚焦於上世紀30—70年代,再現了美國女性的真實生活圖景。


全書以主人公米拉的命運為線索,串聯出十幾位身份、性格各異的女性角色,同為女性,她們有一個相同的困惑:女人這一生該怎麼活?

本書的英文原名為“The Women’s Room”,直譯為女士洗手間,不過這裡也暗含雙關意,關在房間裡的女人。


書裡的女人們面目不同,可都有統一的身份—某人的太太,在屋子裡奉獻人生的主婦。


主流價值觀教導女性嫁個好男人,當個好太太。


即便她讀過大學受過高等教育,也難以獨立,職場並不歡迎女性。


更糟的是,女性連行動的自由都沒有,要是一個女孩沒人陪著自己去酒吧,男人就理所當然認為她願意和任何人上床。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家境富裕或者貧困,到了一定年紀,女孩都成了關在屋子裡的女人。


不管女人喜不喜歡做家務,想不想生孩子,都得服從“天命”。


無關女性的感受,丈夫提出性要求,妻子就得配合,可如果被冷待的妻子主動,丈夫則會視她如怪物。

主人公米拉生存在這樣的世界,她也曾被關在屋子裡,因為丈夫的背叛,她試圖自殺以結束痛苦。

以倖存者的身份活下來,中年的米拉選擇了另一種活法。


撿起自己的理想,寄身於學術,結交到幾位志同道合同樣受過傷的女性朋友,也有幸邂逅靈魂伴侶式的戀人……

假如故事在這裡結束,便是近乎“大歡喜”的結局,可現實哪能這般輕易美滿,瑪麗蓮把殘酷的真相揭開給世人看。

在希臘語中,“真相”的反義詞不是“謊言”,而是“遺忘”。


她天賦異稟、離經叛道,卻寫出了無數女性心底的痛苦和秘密


這個以真相構成的故事,是為了告訴女性一生不能忘記自尊、自強。


做一個自醒的女性不易,米拉是如何一路成功的?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在開始閱讀本書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當我們談論男女平等的時候,究竟在談論女性的哪些權利?

2、太太、母親的角色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還是女性的自主選擇?

3、女人結了婚是否就意味著只能做家庭主婦而放棄自我?

4、你在生活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嗎?

5、如果你已人到中年,敢於不顧丈夫反對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嗎?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下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