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01

人這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最近,我對國產綜藝的好感度,都被一匹悄悄躥紅的黑馬攻陷了。

《忘不了餐廳》。

豆瓣評分高達9.4,甚至比《奇遇人生》、《嚮往的生活》......口碑還要好。

有人說,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黃渤缺席新一季的《極限挑戰》。

即使在這部綜藝裡,他已經淪為配角。因為,真正的主角,是 5 位年過半百的花甲老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阿爾茨海默患者(俗稱“老年痴呆”)。

印象最深的,是患病10年的蒲公英奶奶。

在最新一期收官節目裡,餐廳辦了一個聯歡會,請來倪萍當主持,老人們表演。

倪萍告訴大家,蒲公英奶奶總說:“我沒事,我們這種病,沒有痛苦”。

實際上,她“撒謊了”。

當她被醫生告知:“你只能活5年”的那一刻,她很彷徨,把自己困在家裡。

她害怕被人笑,害怕自己變成一個“沒用的人”,害怕不能再去老年大學教書......

更害怕的是,給女兒添麻煩。

如果有一天,我忘記了回家的路,女兒要上班,該怎麼辦?


如果有一天,我忘記了家人的樣子,女兒會有多難過?


如果有一天,我生活不能自理,拖累了女兒,她要怎麼辦?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金玟岐。

有一次,她忽然接到媽媽朋友的電話:“你媽媽現在需要動一個小手術,但是醫生說朋友不能簽字,一定要直系親屬”。

那一刻,她整個人都懵了:“為什麼沒有人提前告訴我這件事呢?”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看到這一幕,朋友說了一句很觸動我的話:“我們這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你有沒發現,中國式父母撒謊最常用的三句話是:“我挺好”、“沒事兒”、“放心吧”。

因為,他們害怕給孩子添麻煩。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02

“騙”孩子的父母,害怕不再被我們需要

許久之前,看過一個央視的公益短片——《老爸的謊言》。

年邁的父親,每次接到女兒的電話,總有兩句口頭禪:“沒問題”“挺好的”。

其實,他一點都不好。

明明妻子已經臥病在床,他卻說:“你媽媽沒在啊,出去跳舞去了,不在,不在”。


明明在家裡孤獨度日,他卻說:“我啊,一點都不悶,有那麼多朋友,你放心吧”。


明明很擔心妻子的病情,他卻說:“我啊,吃得飽、睡得香,一天忙到晚”。


明明夫妻倆都步履蹣跚,他卻說:“沒事兒,不要擔心我們倆,家裡一切都很好”。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為什麼要隱瞞?

從意識層面上看,“不想給孩子帶來任何拖累”,是對孩子的體諒與深深的愛。

然而,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父母無法面對“我無能為力”的脆弱

因為,在所有人眼裡,父母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

就像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寫的:“愛不是我多有錢,有多大的智慧和成就,而是我把一切給你,關鍵時刻,替你擋風遮雨”。全民饑荒的年代,為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許三觀不惜賣血。

也正如史鐵生在《合歡樹》中說:“母親的全部心思都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花了很多錢”。癱瘓的史鐵生,對生命感到灰心喪氣時,母親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我們的父母,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

他們像“巨人”一樣,是擁有寬厚臂膀的父親慈祥溫暖的母親

而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最大價值感。

可是,隨著我們不斷長大,不斷向父母證明自己已經獨立,這種價值感,已經漸漸消失。他們會害怕,自己有一天變得不再被需要。

如同蒲公英奶奶,她不斷學鋼琴、學畫畫,去老年大學教書,是為了證明即使自己是阿爾茨海默患者,“我也不是沒用的人”;


為了證明自己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價值,在女兒心中還有價值,不被社會拋棄,不被親人嫌棄。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相反,如果“向兒女求助”,意味著自己僅存的價值蕩然無存。

所以,他們選擇了不向兒女發出“我需要你”的信號,對孩子撒謊“我一切都好”。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03

親愛的父母,其實你們不必把我放在第一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一句話:“無論你3歲,30歲,還是60歲,在我們眼裡,你都是孩子”。

因為是孩子,父母會覺得“我是被需要的”。

歸根結底,他們的人生排序裡,都把我們放在第一。

大多數中國人,在成為父母之後,“自我”的部分,越來越小。

他們的一生,全都“奉獻”給孩子。

前段時間我回家,和爸媽閒聊的時候,我說希望他們以後工作不要太拼命,都快60歲了,是時候享受一下自己的人生了。

我媽聽到後,對我爸說:“聽到沒,早就叫你不要拿命拼,我們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你折騰壞了身體,不是給她們添麻煩嗎?”

我淚如雨下。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不敢窮、不敢病,年輕時讓孩子儘可能地享受父母的照顧;孩子成年後,又開始操心婚姻大事、房子車子;

年老了,又耗盡自己的生命,給孩子帶孫子,卻害怕麻煩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用各種謊言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不用孩子操心。

他們將自己的信念,完全捆綁在孩子身上,卻唯獨忽略了自己,漸漸地,變得沒有“自我”。

可是,人這一生,都不是為了誰而活。

比起伴侶、孩子、父母,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在這一點上,我很羨慕papi醬的媽媽。

一開始,退休之後的papi醬媽媽,每天都“宅”在家裡。papi醬實在看不下去,極力勸說媽媽去上老年大學。

然而,媽媽生氣了,覺得自己的價值被女兒嚴重貶低,甚至過於悲觀:“她是不是不想天天看到我?她是不是覺得我很煩?”

儘管如此,她還是決定去看看。

結果發現,當她的日常可以不必每天圍繞女兒,當她可以不必什麼事情第一時間都為了女兒,她的人生,過得輕鬆快樂多了。

上了老年大學之後,她有自己的圈子。每天跟著姐妹一起唱歌、跳舞、結伴旅行,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增值自己,為自己而活。

久而久之,父母過得更舒心,我們也能更安心地過自己的生活。只有當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活多考慮,其實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好。

相反,如果父母的一生,都只是圍著兒女,這份愛,無論對於自己還是我們來說,都太過沉重。

作為兒女的我們,想對父母說,其實,你們可以不必把我們放在第一位

。你們也能“多為自己好”,自私一點,對自己好一點。

如papi醬所說: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我們愛你們,所以希望你們能為自己本身而快樂。

因為,只有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最長。

我希望你們的幸福感,不全都來自於子女,它應該由很多事情組成的。

例如,你聽到一首好歌,遇見一位故友......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精彩的組合,組成填補你內心的幸福感,但它肯定不只是來源於兒女。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04

親愛的父母,請相信你的兒女

泰國有個很走心的短片。

片中一個曾經坐過牢的男人,去應徵都沒有人敢錄用他,只能靠開摩托車為生。

他害怕孩子問他:“為什麼爸爸做這麼低階的工作?”,擔心孩子“無法忍受過這麼苦的日子” ,更害怕孩子肚子餓沒東西吃,所以每晚睡覺都在哭,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靠在家裡縫補為生的女人,縫一個紐扣,只能賺1.5泰銖,她根本沒錢讓孩子帶去學校用,還得跟別人借錢。

後來,女兒考上好學校,可她只能半工半讀,她一直很愧疚:如果她出生在別人的家,生活應該會比較好過。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另一名雙腳天生畸形的女人,害怕讓兒子感到丟臉,因為他有一個殘疾的媽媽。因為薪水不高,她覺得很對不起兒子,都是“我害他過得那麼辛苦”。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這些,都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看法。

當節目組把這些想法告訴他們的兒女,並拍成視頻給他們看,全員淚奔。

那位曾經坐牢的爸爸,女兒從未嫌棄過他,相反,“爸爸是個很棒的人”。因為,為了養家餬口,他願意不吃不睡,只為了賺更多錢來養家,照顧家人。


“我希望他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就像他照顧我們那樣,直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天,我都很愛他”。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另一邊,殘疾媽媽的兒子說:“她把我養到那麼大,有什麼好丟臉的?就算別人嘲笑我媽的腳有缺陷,那是他們的事,在我心中,我媽是最偉大的英雄”。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還有一位女兒,並不認為媽媽說的“當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好”,“雖然她沒什麼錢,但她給了我滿滿的愛。我什麼都不缺,只缺可以看到媽媽過得幸福快樂”。

這可能是近5年唯一不炒作的綜藝:人一生到底要被父母騙多少次?


你看,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所認為的“窮”“病”“拖累”,根本不存在。我們在意的,是你們是否幸福快樂,是你們是否有需要幫忙的時候。

其實,“我長大了,以後有什麼事,我可以去照顧你”

心理諮詢師胡慎之說過:

好的感情,都是互相麻煩出來的。只有我們彼此麻煩,有來有往,感情才變得深厚起來”


親愛的父母,我不想你什麼都是自己扛,我不願你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不要放棄任何表達你內心渴望依戀與關注的機會,我真的很願意被你麻煩

壹心理專欄作者鄭秋強曾寫到,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非暴力溝通模式,可以是“描述感受-表達需求-提出請求

”。

例如,父母體檢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可以這麼對孩子說:“我去醫院體檢,醫生說可能有XX病,我有點緊張,如果你有空的話,能陪我去醫院確診一下嗎?我會覺得安心一些。”

親愛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愛我,但請不要再說“我很好”之類的謊話了,我也想有機會去表達愛。

我真的不認為,你是在拖累。

雖然我有時候會不耐煩,會讓你以為我討厭你。

其實不是的。

所以你並不欠我什麼。

所以,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扛不動的時候,大聲喊吧:“我需要你!”

能當你的兒女,是我此生最幸福的事情。

世界和我愛著你。


最後,說句題外話,《忘不了餐廳》即將收官,一直以來,這個節目受到很大的關注。因為,它第一次關注到“認知障礙”。


儘管看起來,這群老人似乎“格格不入”,但他們各個都“身懷絕技”,有人是秧歌高手,有人寫得一手好書法,還有人說一口流利的倫敦音英語。


大家都說,他們活成了我年老時期待的樣子。我想,這或許應徵了一句話:“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歡迎大家關注最後的收官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