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四功五法”都有什麼?

萌萌小笑笑


戲曲表演的“四功五法”是從包括秦腔在內的戲曲的表演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戲曲表演的方法、技巧在秦腔中達到很高的成就,其美學特點在秦腔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 秦腔的唱腔特點鮮明,清人嚴長明在《秦雲擷英小譜》中說:秦人出口皆“音中黃鐘,調入正宮”,而秦腔之唱“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鉤,累累乎端若貫珠,斯則秦聲之所有而崑曲之所無也”它的唱腔能夠做到敘事與抒情的巧妙結合,“調中有句,句中有字,字中有音,音中有態”。在唱法上真假嗓並用,達到慷慨激昂、高亢悠揚、令人熱耳酸心的效果。


  • 秦腔的念,優秀的演員都很有功夫,不是韻語,卻有韻味。與唱緊密結合,使演唱更具抑揚頓挫之美。
  • 秦腔的做,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有豐富的表演程式。如手的動作有:雲手、穿手、劃手、抖手、攤手、佛手、拱手等;手指的動作又有劍指、蘭花指、菊花指等;眼神的表演有:瞪眼、轉眼、望眼、瞟眼、飛眼、斜眼、青眼、白眼、媚眼、兇眼、圓眼、笑眼、哭眼、吊眼、醉眼、鳳眼等;與眼相配合,有顰眉、黛眉、遠山眉、立眉、吊眉、破眉、愁眉、冷眉、淡眉、濃眉等;身的技巧有轉身、搖身、躬身、彎身、屈身、扭身、仰身、趴身、側身、及軟腰、閃腰、縮背等身段;步有丁字步、八字步、方步、掏步、催步、門步、雲步、碎步、搓步、跨步、弓箭步等;頭髮、鬍鬚則有一系列“梢子功”、“髯口功”。此外還有踩蹻、吹火、耍翎子、耍水袖、耍帽翅等很多表演特技,具有獨特的舞臺效果。


  • 秦腔的打,有複雜的套路和嚴格的法則,通過武打要表現出人物的感情,表現出戲劇性。秦腔的武打給其他劇種,包括對京劇有很深的影響。


秦腔的表演與其音樂風格相一致,也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身段、臺步比別的劇種更誇張,大動作多於小動作,粗線條多於細線條。既具有形式美,又要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