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你的下一站要去哪裡?

人類科技發展的今天,對於病毒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有一個機構叫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給病毒分類的。根據最新的一期報告(2018年10月17日),已分類的病毒共有4958種。但是仍有大量的新病毒,由於現有的分類方法的不完善,無法被分類。此外,有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新的病毒在不斷的被報道。所以4958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角。

病毒 沒有新陳代謝,只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它不需要什麼生命活動,可以在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有機物的地方近乎永遠的活著。(似乎感覺有些可怕但這只是理論上)病毒的目的就是無休止的繁殖,一旦找到合適的宿主,然後把自己的遺傳信息注入到宿主細胞裡,複製,利用宿主細胞裡有的氨基酸製作蛋白質外殼,最後裂解宿主細胞,逃逸出宿主體外,又變成結晶,繼續這樣的生涯。
  如果宿主體內有能夠殺死這個抗原的抗體,那麼病毒是不能無限繁殖而不死的,如果宿主細胞沒有這種能力,病毒是消耗宿主的,如果宿主細胞沒有被消耗殆盡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永生的……但是,宿主總有消亡的一天,病毒沒有辦法,繁衍是它的唯一目的,只好結晶逃逸出沒有利用價值的宿主體外了。
病毒的第一站是在19世紀末,人們發現了它。在這之前,人們在研究微生物時,已經發明瞭能阻擋細菌通過的過濾器,用這種過濾器來除去液體中的細菌。但在1892年,有一位名叫伊萬諾夫斯基(1864—1920)的俄國植物生理學家在研究菸草花葉病時,卻發現有病的菸葉汁即使用過濾器過濾後,擦在無病的菸葉上仍能使好葉子生病。他由此推斷:一定有一種更小的,能通過細菌過濾器的微生物存在。後來有些醫生在研究某些人和動物的疾病時,也發現一些經過過濾除去了細菌的液體仍然會使人和動物生病的情況。由於當時人們還沒有“足夠高明”的觀察手段,所以沒能看到這類比細菌更小、小到過濾器都阻攔不住的小微生物是什麼樣子,卻從它們活動的結果推斷出這類具有濾過性和致病性很強的微生物的存在,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病毒”。

關於病毒的起源有三種不同學說

第一種學說認為,病毒是地球上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最為原始的生命物質,病毒既具有化學大分子的屬性,又具有生物的部分特徵。這似乎提示,在從無機自然界到生命出現這一漫長的轉變過程中,病毒正處於非生物到生物的過渡位置,填補了這個空白 。 (但沒有任何進化學上的證據支持。)
第二種學說認為病毒是一種高級微生物的退新性生命物質,微生物細胞在生命歷程中的部分基因丟棄使其喪失獨立的自我繁殖能力,最終退化為病毒。(該假說成立的證據不足)。


第三種學說認為,病毒來源於正常細胞的核酸,因偶然途徑從細胞內脫離出來而變為病毒,這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病毒起源的內源性學說。支持這個學說的多半來自於一些實驗的間接證據:(這些間接證據可部分解釋DNA病毒的起源,但要說明RNA病毒的起源卻十分困難。)

1979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宣佈,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病,並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檢查人員在最近兩年裡,對最後一批尚未宣佈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吉布提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四個國家確實已經消滅了這種疾病,於是發佈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幾千年來,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毀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國發明瞭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三分之一。後來,發達國家逐步控制了這種疾病,但非洲農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開始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消滅天花的活動。現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國家的七個實驗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病毒與生物體的鬥爭一直在進行,這一站又一次來到我們人類之中 。在現代社會,較高的人口密度給流行傳染病的傳播創造了一些客觀條件,而我們想完全消滅病毒是不太可能的。或許在幾年、十幾年或是幾十年之後,冠狀病毒又會捲土重來。其中的科學原因可能是我們還不知道病毒基因演化的規律,如果未來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找到了病毒演化的規律,我們是有希望完全制服這個惡魔。

病毒的下一站必定會是終點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