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你的下一站要去哪里?

人类科技发展的今天,对于病毒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有一个机构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病毒分类的。根据最新的一期报告(2018年10月17日),已分类的病毒共有4958种。但是仍有大量的新病毒,由于现有的分类方法的不完善,无法被分类。此外,有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新的病毒在不断的被报道。所以4958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病毒 没有新陈代谢,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它不需要什么生命活动,可以在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有机物的地方近乎永远的活着。(似乎感觉有些可怕但这只是理论上)病毒的目的就是无休止的繁殖,一旦找到合适的宿主,然后把自己的遗传信息注入到宿主细胞里,复制,利用宿主细胞里有的氨基酸制作蛋白质外壳,最后裂解宿主细胞,逃逸出宿主体外,又变成结晶,继续这样的生涯。
  如果宿主体内有能够杀死这个抗原的抗体,那么病毒是不能无限繁殖而不死的,如果宿主细胞没有这种能力,病毒是消耗宿主的,如果宿主细胞没有被消耗殆尽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永生的……但是,宿主总有消亡的一天,病毒没有办法,繁衍是它的唯一目的,只好结晶逃逸出没有利用价值的宿主体外了。
病毒的第一站是在19世纪末,人们发现了它。在这之前,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已经发明了能阻挡细菌通过的过滤器,用这种过滤器来除去液体中的细菌。但在1892年,有一位名叫伊万诺夫斯基(1864—1920)的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却发现有病的烟叶汁即使用过滤器过滤后,擦在无病的烟叶上仍能使好叶子生病。他由此推断:一定有一种更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微生物存在。后来有些医生在研究某些人和动物的疾病时,也发现一些经过过滤除去了细菌的液体仍然会使人和动物生病的情况。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足够高明”的观察手段,所以没能看到这类比细菌更小、小到过滤器都阻拦不住的小微生物是什么样子,却从它们活动的结果推断出这类具有滤过性和致病性很强的微生物的存在,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病毒”。

关于病毒的起源有三种不同学说

第一种学说认为,病毒是地球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最为原始的生命物质,病毒既具有化学大分子的属性,又具有生物的部分特征。这似乎提示,在从无机自然界到生命出现这一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病毒正处于非生物到生物的过渡位置,填补了这个空白 。 (但没有任何进化学上的证据支持。)
第二种学说认为病毒是一种高级微生物的退新性生命物质,微生物细胞在生命历程中的部分基因丢弃使其丧失独立的自我繁殖能力,最终退化为病毒。(该假说成立的证据不足)。


第三种学说认为,病毒来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因偶然途径从细胞内脱离出来而变为病毒,这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起源的内源性学说。支持这个学说的多半来自于一些实验的间接证据:(这些间接证据可部分解释DNA病毒的起源,但要说明RNA病毒的起源却十分困难。)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国家的七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病毒与生物体的斗争一直在进行,这一站又一次来到我们人类之中 。在现代社会,较高的人口密度给流行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而我们想完全消灭病毒是不太可能的。或许在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冠状病毒又会卷土重来。其中的科学原因可能是我们还不知道病毒基因演化的规律,如果未来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找到了病毒演化的规律,我们是有希望完全制服这个恶魔。

病毒的下一站必定会是终点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