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次创业,我犯过的6个错误和教训

我是刀姐doris,自从我的原博客doriskeke时期开始,大家就知道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新工作我都会记录下我的经历和感悟。

2019年是我第一次从企业职场走出,步入了创业。从拿工资的变成发工资的,激动人心又心里忐忑,我当时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刀姐doris,注册了公司女子刀法,致力于用营销内容、社群、方法论、课程等在她经济下赋能企业更好服务女性。

一年回首,我特别想写写我的一些错误和教训。其实在19年末就想写,当时家里正好出了点事,当时没有心情写。

现在过了一个春节,在线开工2周了,我在家也复盘了我的2019,思绪慢慢开始沉淀,想和你分享一下,这一年我犯过的错和教训——

1.一度走偏,以为什么流量都是好流量,结果去打造个人博主人设,忘记了初心,是想要建立一个赋能机构。

我在去年6-7月的时候当时听了一个MCN的朋友的建议,他说我其实很适合打造自己的人设,博主人设,也许自己可以变成一个职场&女性博主。

于是我当时开始每天在微博还有小红书上发文,的确发现流量很快就起来了。不久还接到了许多广告。

刚开始挺开心,但是走着走着,发现大家要我拍照片,写文字,推广产品。

我在想,我怎么开始做这个了?这可不是我辞职创业的目的,我是想要做一个赋能大家做好品牌,学习新营销的机构啊。

当时做了一段时间博主,自己的虚荣心也越来越起来,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2019年初次创业,我犯过的6个错误和教训

当时给ICY还拍了广告代言

好笑的是那段时间网上对我的负评也越来越多,“就是个去了个美国,借着自己职场经历打人设,没有真材实料的人”,看着这些我很伤心,那段时间情绪很负面,甚至还在微博上挂过几个素人。(现在想想实在好笑!)

但是又觉得再往下走的确不就真的变成一个自我炒人设的人了吗?当时团队也四分五裂,大家每天看我忙着要写自己的过去,忙着当“网红”,他们也很迷茫。

那段时间我深刻反省,不是什么流量都是我需要的流量。虽然职场、女性、个人经历更容易吸粉,但是我的初衷和目的不是成为一个这样的博主。所以我选择了放弃。

从8月开始,我开始做起了行业峰会,拒绝了所有需要我个人人设打广告的客户,把他们介绍给朋友,而我决定,自己的文章要以专业为目标,用专业能力赚钱。

职场分享还是可以写,但是职场分享只是业余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以商业为目的。

微博我也不再刻意去写什么,反而是随心所欲地写,就记录记录我创业平时的想法就好了。小红书也不高频运营了,就偶尔把照片和自己感想贴上去就好了。

评论区你爱说啥说啥,我有时候连评论都懒得回。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有个创业前辈告诉我,如果你真的想做的是一个机构,自己得往后站,不要往前冲,不然,公司不是公司,只是你一个人。

因此,我也拒绝了许多别人叫我出去演讲的要求,我希望能把自己更作为平台,去承载其他人。

这样实施下来,的确,我每天越来越开心了。

2.刚开始不敢花钱招优质匹配人才,过度关注人效,导致恶性循环。找到牛逼又信赖的合伙人,敌过50人。

说到创业,虽然我是拿了融资的,但是我一直想告诉自己,就当自己身无分文自己创业,不要疯狂招人,而是要看好单位经济成本。

所以我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是盈利的。(其实是一个错误)

刚开始招人比较简单,也就3个正式员工,1-2个实习生,我们差不多就4-5个人的样子一直坚持到了7-8月。(就是我上面说的醒悟期)

我当时其实就是一个编辑,一个社群运营,一个个人助理/商务这样的配置,大多也是刚毕业或是毕业没几年的。

我其实觉得与其当时说是个团队,不如说都是我的助理的赶脚。

刚创业那会,我也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干嘛,进了办公室,我自己还得想想今天要干嘛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为了人效,把每个人时间都安排得很满,不停地教他们怎么做这个,做那个。再加上我之前说的,我一边忙着自己更新好几个平台的内容,一边当时又要运营社群,又要搞线下活动,又要接广告,还要做营销课,又要每天回复很多因为看我文章找过来得人,就像哈利波特遛狗——五马分尸。

2019年初次创业,我犯过的6个错误和教训

我当时有个错误,就是不敢去招一个稍微资深点的人才,很多事都亲历亲为。于是你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都没经验,所以我得帮着干,我天天忙着在干执行的事,没人看大方向,于是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而且当时我每天很喜欢抱怨自己的下属不给力,怎么什么事都要我自己操心?

因为没把人放对位置啊。

人才问题其实都是老板的问题,老板根本没把组织架构搭对。

为什么没搭对?因为老板自己的战略优先级根本没想清楚。什么是战略优先级?就是对哪些业务say no。

直到我在7-8月的时候,当时我开了一个线下闭门会,主题是关于团队管理的,其中领英的增长负责人静怡说到一个点线面的原理,点醒了我,——


2019年初次创业,我犯过的6个错误和教训

我突然明白了,我作为老板,就应该去看面和体啊。我天天在做点,这公司能做大才怪。

虽然现在是盈利的,但创业拿融资就是为了加杠杆快速跑的啊,于是我立即意识到问题出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的认知瓶颈才是问题啊。

当时我就决定,首先必须要招人,招好的人才,为后期培养优质的团队,才能跑起来。

其次,把业务模型要想清楚,到底我的终局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目标是一年内多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反推我现在需要哪些人才,为未来搭建。我不想把我的创业做成一个小工作室,那我的理想怎么实现?

当时我想清楚了以后,终于开始快马加鞭去寻找合伙人,我知道我缺的是一个跟我能互补的合伙人一起去打江山,去招募更多江湖豪杰来加入我们。

自从这个认知障碍突破了以后,果然事情都不一样了,业务开始快速增长,每招一个人,收入又增长不少,反而利润也越来越高了。

一边招人一边快速优化,跟不上的人自然会走,走了再招,直到找到彼此都觉得合适的人,就是对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终于在11月迎来了我从衣二三时期就一直想挖的一个合伙人喵四,作为我的运营合伙人。我喜欢做内容、喜欢天马行空、比较乐观白目。她细致严谨、靠谱落地、数字敏感。有了她进入以后我俩就再次加速,把2020的计划想得更加清楚了。

有了合伙人有太多好处了,仿佛就有了一个可靠的work husband(工作上得丈夫),有烦恼的时候一起分担,想不清楚的可以一起探讨。

我之前总是会把我的一些迷惑跟团队一起讨论,这是个很错误的想法。我自以为是增加了透明性,让大家一起感受到创业的激情,一起在试验田里找到方向。

但结果怎么着?我团队一些小伙伴受不了,提出了辞职,跟我说,觉得我的思路整天都在变,不稳定。

我当时很吐血,创业初期不就是一起找方向然后快速迭代吗?

后来我发现,之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公司的,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拥抱变化的,很多人喜欢的是安稳,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慢慢打磨变好就可以了。

还有,我作为老板,给他们灌输那么多自己还在思考中的想法,反而给他们很多不安全感。他们是需要的老板,是一个定心丸,定海神针。

所以自从那时起,我便不再把我自己没思考成熟的事分享给团队了,但是我可以很安全地分享给合伙人。

说到合伙人,为什么会找喵四,因为我认为创业如果要找合伙人,必须找可以信赖,是可以背靠背一起往前冲的。喵四在我创业初期,创业前就屡次帮助我,不惜任何代价,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质量都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可靠的人。我认为合伙人就是这种,就算别人在我面前各种说她的问题,都能很自信地说,“不可能,我相信她”的人。

所以有了她以后,果然很多事都做得得心应手。我也有了很多时间,能思考未来。

3.不用在意别人说的业务问题,可以听取,但不用焦虑。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定位清晰的,需要时间去跑出来。

说到这个,很多人会在创业初期帮你出主意,对你出意见。我收到的太多了,来自投资人的、朋友的等等。

比如就拿内容这件事打比方:别人会对我说,你写文章缺少点风格……你写文章太干了,不宜于传播……你看那个谁谁……你是不是应该内容出一个SOP(标准操作手册)?

我听完这种意见刚开始都会很焦虑,啊呀是啊我文章没有风格,太干了,只写方法论,阅读量也就才2万。

那段时间我各种学习别人的,一会学学这家的风格,一会学学那家的。我把市面上好的文章都拆解重构了。学了半天,就是找不到我自己了。

我后来有段时间想,算了去他的,老子爱写啥写啥!于是就啥都不管,先写。写着写着,在我们年终复盘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自己的风格,发现自己在吐槽的时候可以一阵见血,并且能把很复杂的理论说得很简单。于是我就把我的内容写作马上输出成了可以模板化的SOP。

渐渐的,我们接到许多品牌方付费想让我们来分析他们的营销和业务,不要求任何导流,只希望我们分析。并且我还屡次在对方的嘴里听到了“刀姐是营销圈公众号里的头部”。我想,我这样就成头部了?我菊花一紧……但是却一股快乐上了心头。

在这件事过后,我发现,没有人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风格,自己的定位的。那些出去演讲说的一套套的,要么是很多年后回看来整理的理论,要么就是它脑海里自己编的。

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风格,是需要时间去闯,去跑出来的。如果你还不知道,那说明你尝试得不够多。

4.迷失,看着别人碗里的想要,眼红,忘了自己的恰恰是别人都没有却想要的。静下来问问自己,问问周围支持自己的人,就会找到初衷和方向。

前面也说到了,有时候一迷茫,就容易看别人。看别人就会想,怎么别人有这个这个,我们怎么这么差啊。

然后就会突然之间开始学,学着学着,变成了四不像。既不像自己,也没别人干得好。

学别人其实是一件最没意义的事,苹果不会学诺基亚来超过诺基亚,要做就从头开始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我前段时间其实挺想学习其他几个社群的,我最近在思考的时候才发现,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的优势是能聚焦的是品牌方、甲方。那为什么不把这个优势放大,站在品牌方的背后,全方位地帮助他们呢?为什么要去学别人呢?

静下来问问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和擅长之处。放大它,而不是看着别人眼红。

5.一忙就忘记了创业初期员工是核心资产,花时间给他们分配工作,不如花时间跟他们谈心。留住他们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去年年底,我最伤心的是,就是一个我带了一年的孩子选择了辞职。我用心花了很多时间在她身上,也在各种场合提起她,但是人家还是要走。走的时候也不直接告诉我。我有种被甩的感觉。

员工要走,要么钱没给到位,要么就是心伤了。我相信我钱给到位了,那肯定是心伤了。

后来在年底的时候我和团队其他人聊起来,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让他们说说对我的反馈。

当时淡淡就对我说了一段话,戳中了我的心,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意是

”刀姐,我觉得你跟我们除了聊工作,很少聊其他的。每次聊着聊着,最后也都回到了工作上面。感觉我们就是为你工作的劳动力一样。我感觉既然是一起在创业,你要收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只是在抽打我们跑得更快点。“

当时我真的是当头一棒啊。对啊,我一直忙着提高大家的效率,不停聊工作,我忘了大家都是人啊,都有迷茫,都有困惑,尤其是刚毕业不久的孩子,其实当时加入我也是因为喜欢我这个人啊。

写下来也是让自己记住,如果真的珍惜员工,花时间和员工谈心,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而不是只是谈工作。

当然在团队管理上,我还有很多其他的领悟。

比如前两天我在微博上写的:招聘就像导演选演员,选角的时候尽可能拿自己心中的形象去套,越近越好,录取之后稍微宽容一点,让他/她活出自己的风格。
总结就是:招人,前紧后松。而不是反过来,之前招人不谨慎,后面一直抱怨。

另外,及时反馈很重要,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是一个游戏心态,希望努力就能立即看到回报,尽量可以做到每月及时的金钱激励,不行的话,也不要吝啬于言语上。

当然如果不适合的员工,及时优化。

6.没有给自己留任性时间,去放空。

最后但也不是最后,我发现创业的根本还是要自己开心。如果整天想着怎么让别人开心,自己肯定是不开心的。

创业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更高了,选择A还是选择B,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都是有选择的。不要把自己逼得好像自己没选择一样。(我希望5年后的自己依然记得)

我去年就是活得太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了,我从小到大都是,一旦停下脚步我就担心会被人超过。

但是有时候忙,只是战术上的勤奋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不如给自己留时间去任性,去放空,去思考才会有更加有质量的成果。一个对的战略,它带来的复利的功效可能会超过几百小时的忙碌。

以上是我通过第一年创业得到的一些小感悟。

去年,尽管自己内心无数次崩溃,发现昨天自己的傻逼,自己一路迭代,焕然新生,但我们终于让大家看到了我们,看到了刀姐doris和女子刀法,我也觉得越跑越激情。

一年下来,我成长了许多,也汇集了更多强者。

想到时趣的老总张锐曾经对我说过他当时创业时的感想,我现在真正明白了有意义:“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总是想自己变强,但是后来才明白,要找到强的人,帮他们变得更强。”

也想到我的天使投资人范老师,对我说过”你要做的是一个杯子,能够承载更多,而不是证明自己这个杯壁多硬。“

创业拼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一边奔跑,一边我们的价值观也开始愈加清晰了。

今年开始,我们会快马加鞭继续前行,我们会带来更多的产品,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我也想说,无论做什么,其实我们都是在做自己,以及和人相处,创业不是只有拼业务、谈生意,更重要的是做个人(be a human),这是一场旅程。

这一年我家里发生了很大的事,我最爱的爸爸突然离开了我,让我意识到,生命是这么短暂,周围的爱人可能说走就走,我们离开时什么也带不走(等我有一天理清了自己的情绪,我会再写一篇谈谈我对生命的看法)。

既然如此,那就享受人生这个旅程,因为我们都在旅程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我们一生终将有一天结束,但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可以留存很久,带给很多人幸福和快乐。这才让生命和一起体验有了价值和意义。

也期待我和在读的你,一起成长,还是我最初的那句话,分享我的点滴,释放你心中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