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協主席姜昆主持文聯晚會,你怎麼評價他勵志的一生?

觀天下39648853


姜昆己當曲協主席多年,說的相聲也很多,每年都有主持的晚會節目,在他主持的晚會上,他的語言渲染力,動作表現力,語調的感然力,總感到特像說相聲,這可能是他主持的風格吧,有喜歡這種風格的,也有攪嘴這種風格的,總之,曲協還是能夠正確執行黨的文藝路線,發出正能量的聲音,多數老百姓還是愛看喜歡的。


天夢1383789


姜昆代表了那個時候的一代人,他們上山下鄉,勵志進取,為共和國起到了奠基作用,也是深受傳統教育,根紅苗正的有為青年,因此,他們敢於鮮明的抵制低俗文化,是其骨子裡的自然流露,是弘揚主旋律的正義之舉!對他的一生,如果給予否定,豈不黑白顛倒?!


獨夜舟148


近日,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0春節大聯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彩排,來自各藝術門類的老中青藝術家歡聚一堂,向全國人民送上了新春的祝福。

當然作為當下幾十臺春節晚會之一,文聯晚會既沒有堆砌流量明星,也沒有話題炒作點,註定不能跟央視、湖南、東方等流量大咖爭奪收視,只能在小眾市場服務一部分觀眾。

但即便如此,在這個有話題就炒熱話題,沒話題製造話題的年代,這麼一臺低調的晚會,也能找到大書特書的地方。

比如主持人姜昆,一個剛剛邁入七十門檻的相聲演員,就有人打算評價他“勵志的一生”了。其實現代醫學高度發達,七十歲真不算老,而且姜昆的地位跟收入,足以讓他身體保持一個非常良好的狀態,所以照片上的姜昆看起來也就四五十歲,感覺跟郭德綱差不多大,其實按年齡他是郭德綱父親一輩的。

姜昆這一路走來,確實可以用勵志來形容,他見證了新中國文藝史最精彩的一個章節,從百廢待興到百花齊放再到如今的群魔亂舞,並且他參與了其中一部分,也貢獻了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想。即使姜昆現在就退休,他的一生也是會被文藝史所記載的,而且是功大於過,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功臣。

姜昆近些年在某社團粉絲眼中,成為萬惡的體質大魔王,專門打壓他們偶像的大反派。其實在姜昆的過往來說,與郭德綱的那些事兒其實微乎其微不足為道,但在娛樂主義的追星飯圈看來,姜昆這一生都是為了迫害她們愛豆,並且時至今日仍然在不遺餘力的打壓白蓮花社團。

受迫害妄想症這種病,如果偶像病入膏肓,一準會在粉絲群裡面瘟疫般蔓延。郭德綱就病得不輕,他的粉絲大部分都是晚期以上。




就拿這次文聯晚會來說,其實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姜昆跟楊瀾搭檔主持這個點,因為上一次他們合作主持,是三十年前的《正大綜藝》,這是現在追星粉絲們聽了會整個人變問號的節目,但它是當時中華大地的綜藝帝王,相當於《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魯豫有約》+《最強大腦》的熱度疊加。而姜昆就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巧妙”就是它的slogan。

另外第一屆央視春晚,就是姜昆主持的,跟他同臺的還有劉曉慶跟馬季。

姜昆其實算新中國第一代新相聲傳人,侯寶林是把相聲從市井文化轉為鄭智宣傳工具的第一人,馬季是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師按照老相聲技法跟新相聲內容培養出來的第一個集大成者,而姜昆是馬季最看中的接班人。

現在某種甚囂塵上的言論認為,相聲是郭德綱振興起來的。其實如果沒有侯寶林將相聲去糟粕化,並讓它變成文藝宣傳工具,之後一度成為舞臺主流,馬季姜昆馮鞏等都是新相聲巔峰的參與跟見證者。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文藝界萬花齊放,相聲進入創新不足的窘境逐漸式微。這才給了郭德綱重新撿起糟粕逆向創新,迎合年輕觀眾的成功。

如果沒有侯寶林馬季姜昆讓相聲在主流藝術領域立穩腳跟,就沒有郭德綱打造“拯救相聲”的人設基礎,也不會有粉絲們給他歌功頌德的生存空間。



姜昆在曲協位置上,其實是功大於過的,只是因為急功近利,走了很多歪路,比如相聲研究生、嘻哈相聲、網絡相聲等。但正因為他敢於試錯,才給後來人留下很多寶貴經驗,避免更多人同樣踩坑造成資源浪費。這也是姜昆不夠圓滑過於天真的地方,他假如願意保守而且尸位素餐,是可以在崗位上磨洋工等待退休福利的。

敢做事不怕做錯事,這在國內官廠其實很難,你把姜昆換成郭德綱,郭德綱可能更像個圓滑世故的領到,還不如姜昆這般敢打敢拼。

姜昆這一路走來,有功有過可圈可點,而他郭德綱粉絲被當成反派靶子,其實對他真實評價影響不大,畢竟那種聲音是真正的小眾,而且不會被歷史記憶的。


鹹魚茶館


他就像是前清的遺老遺少,抱著老黃曆不放,沒能融入新時代的潮流,不能與時俱進還打擊人家,以顯示自己是正統。早晚要被歷史淘汰。


心如大海154146453


說到姜昆,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郭德綱,正是因為與郭德綱之間的恩怨,讓姜昆頗受非議,可以這麼說,有多少人喜歡郭德綱,就有多少人厭惡姜昆。當我們在抱有成見的時候去評價一個人,是難以做到客觀公允的。

我一直堅信,不管是在什麼領域,但凡能夠做出點成就的人,都不是靠歪曲邪道得來的,其背後肯定充滿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郭德綱如此,姜昆同樣如此,我們不能因為喜歡郭德綱而否定姜昆,同樣也不能因為喜歡姜昆而對郭德綱惡言相向。我喜歡小黑胖子,喜歡聽著他們的相聲入睡,但我也並不全面否定姜昆,我認為他能從那麼多曲藝演員當中脫穎而出,成為80、90年代頗受歡迎的相聲演員,進而成為曲協掌門,我想肯定不是草包一個。

人無千日好,任何行業的人,都不可能永遠被人們所喜愛,再厲害也只能各領風騷數十年。今天,我們無比喜歡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但再過一些年之後,他們肯定還會被更具吸引力的人或團體所代替,就像郭德綱超越姜昆一樣,因為時代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們的審美和情趣也總是多變的。

對於姜昆,我認為一生足夠勵志了,一個從東北走出來的孩子,成為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在走過的七十年人生歷程當中,你批判也好,表揚也罷,這些屬於個人的成就是現實存在的。



元芳有看法


姜昆,中國著名內地相聲演員,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年輕時期,就有當文藝戰士的夢想,曾在黑龍江上山下鄉八年。曾經唱過歌,跳過舞,使用過樂器。

1972年入職團宣傳隊,重新燃起文藝的激情火焰。最早與著名相聲演員師勝傑合作相聲,才真正找到相聲義演的感覺,早年也名噪黑龍江。可以說,一生經歷文藝豐富,表演精湛,影響力強。

在黑龍江八年,曾經當過農工,基建,挖水井,很多農活都幹過,還當過一年半的炊事班長。姜昆曾經說過,黑龍江那八年,是他最坎坷的時光。但那段時間的鍛鍊,也讓青年的姜昆收穫頗多。

姜昆師從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姜昆沒有讓喜歡相聲的人們失望。有深厚傳統文化的姜昆,一直都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不僅善於相聲語言的表達,而且非常自然而有分寸。

因此,憑著很多相聲精品,人們就這樣認識了姜昆。而且比如《吃雞》,《誇家鄉》,《看電視》這樣的相聲小品家喻戶曉的時候,姜昆也隨之在相聲界站穩了腳跟,並且名聲大噪。特別是《虎口脫險》,讓全世界都認識姜昆相聲實力。

幾十年來,姜昆都堅持說相聲,被成為主流相聲演員,從業幾十年,姜昆在相聲界兢兢業業,說出了相聲的思想,相聲的本質,還有相聲的價值。如今作為中國曲藝家主席身份,能夠站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舞臺主持晚會,相信人們都會喜歡。








高原櫻花


姜昆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評價他的一生未免有點過早。

不過,他這大半輩子有很多談資。要說他最勵志的,就是從一個下鄉的知識分子青年,一躍成為中國曲協主席。這麼多年以來,縱橫在文藝界,而且成功地把相聲分為了主流和非主流。

姜昆主持文聯晚會,引一波回憶殺

近日,中國文聯2020迎春晚會在人民大會堂彩排,來自文藝界的老中青三代歡聚一堂。晚會的總導演是原央視主持人周濤,主持人有楊瀾、姜昆等。


姜昆今年已經70歲,如此高齡主持文聯的春晚,證明他在文藝界的地位頗高,背後有他平步青雲的歷程。

姜昆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在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第十屆榮譽委員、黨員。

姜昆1950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煙臺。16歲,在北京初中還沒畢業,就趕上了某個特殊的年代,結果奔赴黑龍江,在那裡插隊8年。


在這8年期間,他幹過很多苦活累活,種地、打石頭、挖水井等等,後來到了宣傳隊當了文藝戰士。

1976年,26歲的姜昆隨著返城大潮回到北京,被中國廣播藝術團選中,來到國家一級說唱團當相聲演員,師從馬季說相聲。

1983年參加央視春晚,擔任主持人並表演相聲。

後來進入中國曲協,先是理事,沒多久就成為曲協主席,直到現在。

姜昆自從回到北京以後,就一直活躍在文藝界,多次參加央視春晚,與李金斗、戴志誠、李文華、唐傑忠等人合作相聲。

30年前,姜昆與楊瀾合作主持過《正大綜藝》。一晃30年過去了,現在的二人又一次同臺主持,均有很多感慨。

而且姜昆獲獎無數,被文聯授予“德藝雙馨全國藝術家”稱號、勞模等等。還被聘為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山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南通大學兼職教授。


回顧姜昆這大半輩子,仕途走得挺順利,在文藝界混得風生水起,很多主流相聲演員都想跟他套近乎。

差點把相聲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姜昆是半路出家說相聲,跟馬季學的都是創新的相聲,歌頌型、教育型的,很多傳統的東西都不會,比如貫口、太平歌詞等等。

嚴格意義上說,姜昆並不是專業相聲演員,相聲的4門基本功課說學逗唱,他有好幾門都不及格。


好歹他在文藝界有一定身份和地位,才有那麼多機會登臺表演相聲,還上過央視春晚。但在他的努力之下,相聲越來越沒人聽了,後來差點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且,姜昆出現以後,把相聲界成功分為主流與非主流,這還是頭一次。相聲誕生的這100多年當中,只聽過常氏相聲、馬氏相聲、侯氏相聲,卻沒聽過主流與非主流。

如今主流的相聲演員越來越不受歡迎,德雲社卻越來越火,相聲界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這也與姜昆有很大關係。

是他的所作所為造成了德雲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且這種局面還會持續很久。在姜昆的進一步努力之下,公式相聲博士李宏燁、苗阜等人,更是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R娛記


評價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大背景;姜昆當然由不例外。

從故事的起點開始,應該說到姜昆的師傅馬季先生;當時中國相聲事業後繼乏人,眼看著老一輩比如侯寶林郭啟儒等等漸漸老去,所以當時的中國廣播說唱團就動了尋找接班人的心思。

另外,那個年頭強調“文藝和工農兵相結合”、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中國廣播說唱團也經常上上下下為工農兵送去各種形式活潑的節目。

有一句話叫做“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姜昆就是這樣一個“有準備”的人;碰巧當時北京的知識青年都集中下放去了黑龍江建設兵團——

過的是“準軍事化”的生活;為了活躍兵團生活,姜昆以及其他有文藝細胞的男女知青就都被各自所在的兵團選中加入了“文藝宣傳隊”,定期或者不定期“彙報演出”;

姜昆,因為在學生時代就喜歡文藝表演 ,膽子大、善於模仿,常常參加各種業餘文藝表演,乃至後來在建設兵團小有名氣;

再說去黑龍“採風”兼彙報的馬季先生等人,一聽說有姜昆這麼一個人,急忙前去考察;一番瞭解以後覺得姜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

於是馬季一行回到北京以後,又經過多方疏通關係,最後姜昆如願拿到“調令”,加入了中國廣播說唱團,有幸拜馬季為師。

話實說,姜昆的經歷也算不得多麼“勵志”——無非是“關鍵時候遇到了關鍵的人”;姜昆應該感謝的是那個時代,是特殊年代百廢待興。

說白了,姜昆先生的相聲基本功與科班出身、從小就有師傅點撥的藝人還是有著相當的距離;也許也是因為時代的限制,傳統相聲的表演形式被“糟粕”掉了!

姜昆應該感謝的還應該有那些曾經和他作搭檔的老一輩藝術家,比如馬季、李文華以及唐傑忠等人;特別是李文華與姜昆的配合自然天成——沒有李文華,哪有姜昆!

姜昆應該感謝的還應該有電視傳媒,特別是央視的“春晚”——春晚頻頻上鏡,全國老百姓終於也認識了這個黑龍江建設兵團來的小夥子。

姜昆以及馬季等相聲名家說的相聲,用現在的標準來看,也許根本就不是相聲——很乾淨,少了“現掛”以及“插渾打科”等暖場的噱頭——電視鏡頭前的相聲與“小劇場”的相聲有著天壤之別!

姜昆先生的勵志故事不在建設兵團,而在回到北京進入專業劇團以後對相聲表演以及相聲改革的執著——

如同傳統文化一樣,相聲藝術這個傳統表演項目也是逐漸式微,日薄西山——幹不過小品;表演形式單一,缺乏好的作品;姜昆先生倒是堅持辦了幾屆“相聲小品大賽”,但是說相聲的最後都改行演了小品!

為了相聲這門藝術不至於消失,姜昆先生倒是非常執著,不忘初心;可是無奈時代似乎不再需要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閒看秋風999


講道理,有助於提高社會風尚。但講道理是講給別人聽的,迷惑別人,圖利自己。真正講修養的人,是行動做到而不說,以身作則。講道德,是別人說好,自然是別人受利。但不講道德,就會犯眾怒。自己要把我分寸,處理好。就人性而言,有道德的人,不用給他講;不講道德的人,講也沒有;更有打著道德旗號的騙子。做到等價交換,問心無愧就行。


WYF蓬萊


作為曲協主席的姜昆的確是曲藝屆的大拿,一些膾炙人口的段子實乃經典。願姜昆老師寶刀不老,繼續在文學藝術屆發光發熱,再作貢獻。只是近些年相聲屆沒有更多新人出現,更沒有叫得響的新作品問世,實在遺憾。大師級老一代相聲演員不斷有人離開,新人很少有人能頂上來,關鍵還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且相聲屆亂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