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鴿什麼樣的尾巴最好?

禽大夫


賽鴿尾巴的要求,總體來說是要緊湊不鬆散,合併起來的時候為一羽或一羽半,也就是常說的”一字羽”。

從賽鴿尾羽的長短來說,要考慮您選擇的賽事了,如果是選擇長距離賽鴿,那麼尾羽可以適當的長一點,這樣的賽鴿平衡感好,耐力強,飛行中穩定性好;如果是短距離賽鴿,那麼尾羽就要稍短一些,這樣的鴿子暴發力強,速度快。

什麼都有利弊,就看您自己的定位在哪方面了,當然也不能單憑賽鴿的尾羽或某一方面去衡量,要從各方面綜合考慮,一羽優秀的好賽鴿不是單獨某一方面優秀,而是整體的勻稱。

以上是我個人多年的一點經驗積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西部雨露


首先說明一點,賽鴿運動對於賽鴿本身來說是一個整體結構的綜合運動和外在因素人為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等干擾因素組成的多元化運動。賽鴿自身對於比賽來說更是關鍵,賽鴿的條件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單純的講賽鴿的某一個部位的優劣勢不合乎邏輯的,因為鴿子在飛行過程中是需要整個身體結構去做飛行運動的,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都會很麻煩,所以選擇鴿子儘量要綜合分析,全面查看。

如果說非要做出一個部位的選擇,那麼要求也是有的。具體說什麼尾巴更好一些則根據鴿主自身的能力和喜好的距離不同所對應的尾羽結構也有差異,一般我們覺得所謂的一字尾是非常好的,一字尾也可以說明這隻鴿子的結構是比較不錯的,尾巴作為飛行時的舵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應對上升和下壓氣流的影響時非常明顯。

尾巴要自然地延著腰部過度下去和頭頸成四十五度角,尾巴要收的緊密,切記不能鬆散,也有人會說,大尾巴散尾巴的冠軍也有許多,這怎麼解釋?其實每場比賽的氣候和環境因素不同所對應的獲獎鴿子也不同,所以不凡也會有許多尾巴不好的鴿子入賞,但是如果當你看到一萬羽鴿子的高位入賞鴿子的時候你就會明白整體的重要性和所強調的尾巴的重要。大尾巴散尾巴的鴿子在順風情況下表現良好,在逆風情況下則會變得很差。

當一隻鴿子上手時尾巴會有種很自然的平衡,在不受特殊刺激時尾巴絕對不會打開,當你上手一隻鴿子的時候用手指按壓胸骨和背部,稍加壓力如果這隻鴿子的結構有問題,它會出現尾巴打開等現象,這是骨骼脆弱的表現,是應該予以淘汰的。

有一些神經質的鴿子在你上手的時候會出現扭動腰肢,但是在扭動腰肢的時候它的尾巴不會打開,只是尾巴左右擺動,這是賽鴿活力的表現,要特別注意這樣的鴿子,往往這樣的鴿子會給你意外驚喜。尾巴在上手時扣手的鴿子是許多人非常喜歡的,扣手是一種自然反應,鴿子為了調節平衡做出的一種平衡反應,但是我們還是喜歡尾巴相對穩定的鴿子,當你上手時在沒有特殊刺激時尾巴不會出現特殊反應的鴿子。

最後我要說冠軍鴿可以出現各種尾巴結構,各種因素都會使得比賽結果出人意料。所以我們在選擇鴿子的時候要全面選擇不能拋開全局只求一點。

不知我的回答能得到鴿友肯定嘛,歡迎互動交流,謝謝!


依麓湘隨


最討厭拿鴿子身上的一部分來評價鴿子的好差了。人的腿長就一定跑的快嗎?蛇的尾巴窄能跑快嗎?羚羊的尾巴短跑的慢嗎?鴿子的尾巴再好,整體身體素質差,也是渣。賽鴿就好像是人類的野外生存挑戰,拼的不單單是速度,而是多方面的綜合考驗,比如說,身體素質,導航能力,飛行速度,躲避天敵能力,覓食能力,抗病能力,野外惡劣環境等等。這些因素都影響鴿子的回家時間,豈能單憑身體的某個部位來判斷鴿子的好差。


農村日記家裡蹲


我一前養過精英賽鴿。在公棚飛過冠軍。前寬後窄一子尾。爆發力強?拿到手中有種拿不住的感覺。😂😂😂😂😂😂


山東淄博沉默昆蟲


尾巴是向下壓的好,這種表現是說明腰部有力,能爬高,也就是說飛高處容易,放山多的地方這種鴿子歸巢率較高

一、養“賽績鴿”還是養“品系鴿” 這個問題給鴿友帶來很大困惑。今天看到這人養“賽績鴿”初戰告捷,戰績輝煌;明天又聽到那人玩“品系鴿”連連奪冠,令人羨慕。不同信息的衝擊,搞得一些鴿友沒了主意,不知玩什麼好了。其實“賽績鴿”和“品系鴿”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賽績鴿”的優勢是培養週期短,見效快。名次鴿相配,當年就會出成績。不足之處:一是投資大。我們都知道,買有賽績的鴿子是比較昂貴的,並且你若想不斷取得好成績,就要不斷引進。二是穩定性差,後勁不足。由於“賽績鴿”大多是雜交鴿,其遺傳不穩定,成績時好時壞,顯得後勁不足。若想保持成績好,就要不斷投入資金,引進有更好賽績的種鴿。 “品系鴿”的優勢是投資相對少,遺傳穩定,一旦出成績,能使你保持多年,後勁足。缺點是選到純正品系的種鴿較難,並且培育週期長,容易使一些性急的鴿友失去耐心。 鴿友一定要在認清“賽績鴿”和“品系鴿”長處和短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養鴿條件及個人愛好等實際情況,確定自己養什麼樣的鴿子。一旦確定就要持之以恆,不能朝三暮四,這山望著那山高,否則你永遠不會獲得成功。經濟條件好,希望儘快出成績的鴿友,比較適合養“賽績鴿”,確實能夠達到“投資大,見效快”的效果。而經濟條件差一點的鴿友,比較適合玩“品系鴿”,但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 二、養“外籍鴿”還是養“國鴿” “外籍鴿”熱、“國鴿”冷的現象已十分普遍。現在誰家的棚裡若沒有幾羽“外籍鴿”,簡直稱不上是養鴿子的。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要正確認識,冷靜對待。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許多“外籍鴿”確實好,飛行速度快,衝擊力強,手感好,羽色漂亮,遺傳性強,和“國鴿”比確實有它的許多優越性。畢竟國外的賽鴿運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的改良,提純淘汰,留下了許多好東西。但是,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迷信,不盲從。世界上再好的東西也有其缺點。“國鴿”能吃苦耐勞、歸巢性穩定等優點是“外籍鴿”所不具備的,特別是在超遠程競翔中,更顯出其優勢。所以我們絕不能輕易放棄自己棚內那些優秀的“國鴿”。中國優秀賽鴿的出路恐怕是在中外結合上,正象毛主席說的要“洋為中用”。中外鴿結合的成功例子已舉不勝舉,關鍵是要不斷總結和探索,培養出中國的“詹森”、“楊阿騰”式的優秀品系鴿,只有那樣,中國的賽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三、養“短程鴿”還是養“遠程鴿” 這恐怕又是目前鴿友困惑的問題之一。由於公棚賽和大獎賽的興起,利益驅動,使許多鴿友將主要精力已完全集中在500公里這一級別的比賽上,大量的人力、動力和財力投入到短程賽鴿的培育上,而完全放棄了500公里以上級別的比賽。“短程鴿”和“遠程鴿”誰優誰劣,這很難說清楚,純屬是個人愛好,就象你能說百米飛人劉易斯是優秀運動員,而王軍霞就不是優秀運動員嗎?百米賽跑有百米賽跑的魅力,馬拉松賽跑有馬拉松賽跑的動人之處。 現在“短程鴿”熱是有其原因的,一是目前各公棚賽和大獎賽多集中在500公里這一級別上,豐厚的獎金自然吸引著眾多的鴿友。二是“見效快”,“短程鴿”當年配對,當年就能看出結果,滿足了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三是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養“遠程鴿”要等一兩年的時間才夠放飛的歲數,放飛後,鴿友又要苦苦等待幾天才能見到歸鴿,人們已沒有這麼多的耐心了。 其實最吸引人、使人興奮的是1000公里左右的比賽。500公里比賽只是檢驗了賽鴿的速度,而1500-2000公里的比賽又只是考驗了賽鴿的耐力。唯有1000公里左右的比賽,才是賽鴿的速度和耐力的最佳結合點。500公里比賽的冠軍往往使人不服氣。看公棚賽大家都知道,鴿子回來時都是成批的,落棚後,誰先進棚,誰就是冠軍,無怪有鴿友說,這不是比哪羽鴿子飛得快,而是看哪羽鴿子的腿快。而1000公里左右的比賽就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國外最重視的比賽也是1000公里左右的比賽,比如因為有幾萬羽鴿子參加的巴賽羅那大賽最著名,其冠軍鴿也是價值最高的。1000公里左右的比賽就如同奧運會比賽,是最強手之間的較量,各國都很看中,目前也引起了我國的重視。中國信鴿協會決定每年舉辦國家賽,就是適應了這一潮流,必將激起廣大鴿友的高度熱情。 四、是否參加“公棚賽” “公棚賽”的興起對賽鴿運動來說,無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的意義在於:1.為廣大鴿友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賽鴿機會;2.使賽鴿活動真正走向了市場,並使之形成一種產業,有利於賽鴿運動的發展。 參加“公棚賽”是檢驗一羽賽鴿本身素質的最佳途徑。我們都知道,公棚上千羽鴿子是在相同的條件下餵養訓練,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的鴿子一旦飛出成績,完全是鴿子本身的素質好,適應能力強。所以說,公棚獲獎的鴿子其做種的價值較高。 有條件的鴿友還是應該參加“公棚賽”的。但要注意的問題是:1.選送適應環境能力強的鴿子。2.送全天候的賽鴿固然好,但這種鴿子畢竟很少,所以要送適於好天氣和適於壞天氣的兩路鴿子。這樣獲勝的機率方能高一些;3.不能孤注一擲,只玩公棚,不參加協會組織的各項賽事。 養鴿的樂趣不只侷限於比賽的結果,平時的選配、餵養、家訓,甚至集鴿,在家等鴿,持鴿報到等等,這其中的樂趣是你在“公棚賽”中無法獲得的。


經典信鴿


鴿子尾型有圓頭和齊頭之分,圓頭好於齊頭,十個羽片疊在一起形成一字型的一字尾,尾巴不要太長和散開。如果要是玩快鴿子也有一個半尾的。下圖村松白有展示一字尾和一個半尾,沒有絕對的好壞。其餘圖中的鴿子也都是獲得冠軍和獎位很高的鴿子,請各位鴿友欣賞。

歡迎圍觀,感謝關注我為鴿狂《鴿友會》並轉發,謝謝!



我為鴿狂


賽鴿尾巴是鴿子飛行中重要的輔助部分,尾巴主要的功能是協助雙翅、身體,來駕馭氣流、調節方向、掌握平衡、幫助升降等,但不起決定的因素。

一般來講尾巴收縮要小、緊,握在手中,要鴿子“一篤三斷”。指頭縮、身勻、尾鉤、尾部向下壓,並仍然收縮小、緊,且與身體的軸線連成一條線。

尾巴的力量來源於信鴿身體後部的肌肉,一般要求後部肌肉發達,也就是說要求尾巴力量發達。根據經驗,抓在手裡,尾巴鬆開,不一定說明尾部無力;有些鴿子平時接觸人機會少,比較膽小,一握在手中也會尾部張開。這是動物的本能,一遇到驚險,就儘可能擴大自己的身形體來威脅來犯者,等到經常捉它,與它混熟之後,這一現象就會消失。

信鴿的比賽結果是由許多因素組成,尾巴在比賽中起一定的作用,但絕不是主要作用。很多成績鴿並不配有很理想的尾巴,鴿友們在圖中看到的尾巴都很漂亮,只不過是一隻賽鴿經過訓養、放飛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長大了,達到了最為完美的階段罷了。


禽大夫


一字尾,理解不同,就有不同的誤區。不論是一字還是散尾巴,功能都是掌握平衡,控制方向,只要鴿子飛行時能夠靈活運用和掌控自己的尾巴,再結合自身翅膀等其他部位的配合,才能飛得平穩,靈活自如,取得好成績。所以是不是一字尾,並不是特別關鍵。只是個人觀點,不一樣請勿模仿。


厲害了我的鴿


一柳的鴿尾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