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如期而至 充裕流動性助A股上攻

本報訊 央行“降息”、再融資新規落地,A股三大股指集體應聲大漲。2月17日,上證綜指大漲2.28%,報收2983.62點,回補鼠年首個交易日創出的下跌缺口。創業板指更是一路狂飆大漲3.72%,再次刷新3年多新高。分析認為隨著疫情控制出現的積極變化,監管層穩經濟的任務會加快進行,而隨之帶來的貨幣政策有望寬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將不斷增強,這都對支持後期A股市場繼續上攻。

MLF“降息”如期而至 市場資金面充裕

政策組合拳接連打出。2月17日,央行開展200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業內俗稱“麻辣粉”)操作,中標利率為3.15%,較前次下降10個基點。上一次MLF“降息”是在2019年11月5日,當天開展的4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下降5個基點至3.25%。

MLF可為市場注入中長期流動性,此前在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首日,可為市場注入短期流動性的7天期逆回購、14天期逆回購均已下調過10個基點,分別為2.4%、2.55%。且當天央行共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創下單日之最。

2月17日,央行還同步進行了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為2.4%,與前次相同。由於當日有1萬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此舉淨回籠7000億元。節後至今,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高達3萬億元,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與近期的貨幣市場以及債券市場的利率大幅下行相印證。後期復工好轉,資金會逐漸進入實體企業。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央行開展“MLF+逆回購”,縮量對沖到期逆回購,1年期MLF中標利率3.15%,下調10個bp,符合市場預期。從短期看,有助於提高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的能力;從中長期看,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確保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

目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用MLF置換部分到期逆回購,一方面可以拉長資金投放的期限,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下調利率,為LPR利率下降打開空間。預計2月20日新一期LPR利率報價,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利率均下調10個bp,分別為4.05%和4.7%。

溫彬認為,下階段貨幣政策仍將保持靈活適度,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隨著通脹漲幅回落,降準和降息仍有空間,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興業證券展望,貨幣政策預計將保持相對寬鬆的態勢,此外資管新規有較大概率延期,均有利於風險偏好提升。預計銀行體系短期資金供給將階段性增加,市場整體處於利率下行+流動性寬鬆環境中。

A股應聲大漲打開向上空間

2月17日,滬深兩市雙雙放量大漲,滬指漲2.2%,回補節前跳空缺口,創業板指大漲3.7%,創3年新高,板塊普漲格局,下跌個股僅百餘隻,逾180只個股漲停,多頭情緒較為亢奮,從板塊來看,農藥、軍工、大飛機、農業等板塊領漲。滬股通淨流入45億元,深股通淨流入41億元。截至昨日收盤,滬指漲2.28%,報2983.62點;深證成指漲2.98%,報11241.50點;創業板指數漲3.72%,報2146.18點。

對於市場,專家和機構如何看?方正證券的策略觀點認為,週一市場大幅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二是再融資政策落地,標誌著新一輪再融資寬鬆週期開啟;三是央行加做2000億MLF並下調MLF利率,後續LPR利率有望跟隨下調。

方正證券認為,目前中央以及地方政策加力推進復工,多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加大財稅支持、加大穩崗就業等多舉措入手,利用政策組合拳來扶持中小企業。後續需復工的進度以及逆週期政策的不斷落地,可能的舉措包括定向降準、降低LPR利率、推進專項債的使用,赤字率上調等。可維持積極配置的思路,風格上堅定看好成長股,成長股的核心邏輯在於產業發展大趨勢持續向上,目前是5G引領,宏觀層面的擾動提供了良好的佈局機會,此外,政策以及流動性提供較大彈性。階段性看好券商以及逆週期加碼相關的基建和地產鏈條。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疫情對於A股市場的影響是屬於典型的事件型衝擊,並不影響A股市場長期的走勢。A股估值上處於全球資本市場的窪地,和A股歷史上相比,也處於歷史大底的位置,因此疫情的短暫衝擊,並不會改變A股市場長牛慢牛的走勢。

平安證券預計,A股將受政策紅利推動繼續向上,科技估值的向上空間被打開。科技引領的結構性行情仍將延續,當前更看好受益最大的新興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5G產業鏈、雲計算產業鏈、生物醫藥行業、電子行業、傳媒行業等;在疫情拐點到來後,可重點關注待修復的工業週期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