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有什麼實用價值?

貓哥2019


在哲學方面,王陽明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說,否認心外有理。認為事物的道理或規律離不開心或意識;他還認為,離開人天賦的良知,就無所謂萬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萬物存在的依據,所謂物也就是人的意識的表現,精神、意識等是第一性的,萬物則是意識派生的。

在認識論上,王陽明宣揚“致良知”與“知行合一”說,認為人的認識就是對本心良知的自我認識,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規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達到本心的良知,也就達到了對一切真理的認識。

王陽明還宣揚“知行合一”說,但這種知行合一不是認識與實踐的統一,而是把知與行合而為一,以知為行,認為知是行的先導,行是知的體現,知是行的開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總之,王陽明的心學哲學思想糾正了程朱理學的煩瑣流弊,注意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陽明學派,流行達150 年之久,其思想中包含的個性解放的因素,則為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熊十力等人的推崇。王陽明的思想在明代中葉傳到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日本思想界頗有影響。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裡,如《傳習錄》、《大學問》等。其中《傳習錄》最為典型。

王陽明學說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陽明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王陽明主張“致良知”,認為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只有每一個人去掉內心世界的“惡欲”和“私慾”,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就是他所主張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說,認為事物的道理或規律離不開心或意識



誠冬


王陽明的心學核心就在於致良知,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

在應用方面,我是這樣應用的,凡是出發點則從內心來關照,關注我們的念頭,發出善念,當一切事物從善因出發的時候,事情總會向好的一方面發展,這也就是宇宙的吸引力法則。

其實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致良知。良知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它就像珍寶,但是在世俗的慾望之中蒙上了灰塵,當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出發點是好的時候,良知就回歸了。

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起心動念,佛經中所說的善護念。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在我們的心裡,要有社會倫理綱常,要能知善知惡,有良知,有底線,有原則,這樣做人做事都會是一個非常靠譜的人,長期堅持下來知行合一,就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人,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值得託付的人。

這就是陽明心學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做一個靠譜的人。


龍虎山燕然居士


有用的,王陽明的心學包含了很多東西,儒家所言的正心修身都在其中,學習心學從小的方面說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方向上能夠實現修身、齊家、立業的理想人生。


火楓一葉


知行合一是《達學》提出"悟達合一"的表象。知行合一是悟出來的,知不如悟!行的目的為了達,行不如達!知必悟。行必達。





達學創始人陳利民導師


他的價值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詮釋與繼承,陽明心學結合古人的智慧,通過龍場悟道,把中國人的智慧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了解致良知的重要性,讓後人更能明確怎樣解決人的根本問題。




雲石趣事


明心見性~知行合一~大道至簡~止於至善

道是體、德是相、用是萬有,形而下。

道是本體,無形無相,靠悟,去除分別判斷取捨心;德是道的相,進入這三維加時間(時空),靠思維可以感知,即一(有),道(無)生一,所以有生於無;用是指萬有,皆是生於一,而一源於無。

所以,悟道,即是迴歸本源,心入無為法,合德歸道,即天人合一。

一翳在目,千花亂空;

一妄在心,恆沙生滅。

本自清淨,本無生滅。

悟則剎那間,迷經千百劫~


順其自然杜科斌


心無外物,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告訴我們,做人從守住自己的心開始

心外無物,心生萬物!

一切從心出發!


果老星宗傳人彭師


當然,我覺得心理是無處不在的,有人就有心理活動,自然也能用上心理學,至於怎麼用,用來做什麼,這就看自己了。畢竟刀本身是沒有傷害的[碰拳][碰拳]



愛白酒的強子


王陽明的心學包含了很多東西,儒家所言的正心修身都在其中,學習心學從小的方面說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方向上能夠實現修身、齊家、立業、的理想人生!


尉遲曉琴


我說過多次了,普通人不太善於思考的話不要看心學。簡單來說,心學就是讓你自己思考的學問。但這個說法非常理論和蒼白無力的,沒有實際意義。

如果說實用價值則是很多人,長期研究王陽明心學的人也沒有理解了的。這就是反對偶像和標杆。

王陽明就是對儒釋道理解的過於細緻而不得要領結合自己的實際行動總結出來只有靠自己才能解決問題。又擔心人不走正道,輔以良知。就是用心思考走正道才能萬事如意。這個意思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就不說。

補充下實用價值的直白理解。就是孔子是錯的,老子是錯的,孫子要走正道,佛是騙人的,道也是騙人的,一切牛鬼蛇神都是騙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