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疫情襲來,在巨大的需求驅動下,不少口罩生產企業紛紛擴產,更有大量外行準備跨界。

但這一行他們真的摸透了嗎?他們可曾認真想過,疫情過後行業發展何去何從?到那時,現在咬牙買設備的人會不會再把設備“打骨折”賣出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目前,我國的口罩產業鏈條清晰完整,成熟度高。

口罩生產原料主要是高溶脂纖維聚丙烯,目前國內產能比較充足。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產量約為90萬噸,1噸高溶脂纖維聚丙烯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萬-100萬隻,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20萬-25萬隻。

然而,這次疫情大規模暴發的時間正好與春節假期重合,由於口罩廠家和上游原輔料供應商基本都已停工,大批工人返鄉過年,物流企業很多也已放假,使得口罩產能遠遠低於正常,市場供求矛盾極度緊張。

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口罩行業步入發展“快車道”繞不開兩個關鍵時點: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的霧霾。

非典結束後,口罩市場實際上沉寂了很多年。直到2013年,我國頻繁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原本沉寂的口罩行業再次迎來發展機遇。2015年以來,由於嚴重霧霾天氣影響,普通民眾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使得口罩的市場需求量明顯上升,產能迅速擴大。但由於國家治理霧霾的力度很大,近兩年北京等地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口罩滯銷現象嚴重,也使得很多廠家紛紛停產轉產,退出了市場。

眼下這陣風又颳了起來,很多人打起投機的主意,我國口罩價格比較透明,正常情況下沒有那麼高的利潤支撐,價值低的口罩甚至是按照“分釐”計算利潤的。現在口罩市場很好,但是疫情期過了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原本25萬元一套的設備現在要價120萬,很多原本並不是做口罩機的企業也來摻一腳,紛紛做起了口罩機生產線,讓人不禁起疑:難道口罩機的技術門檻這麼低?

然而大家想過沒有,等疫情一過,很多企業新買進的設備可能還沒有來得及使用就擱置了,那時候去買一些二手貨,就有可能打一折降至12萬。。。

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而行業內對於口罩市場發展的研判主要是基於日本的口罩市場,尤其是家庭用口罩的市場潛力。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統計,2018年日本全國的年產量約為55億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億枚。從長遠來看,市場也許會不斷擴大,但這次疫情來臨和消去時,口罩市場的供需失衡更為人所關注。

口罩機變成“印鈔機”:從一臺25萬漲價380%至120萬,還搶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