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到底厲害在哪裡?

Hello妳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鷹擊-12被外媒渲染成“世界上最難攔截的導彈”,主要原因在於鷹擊-12不僅飛得快、而且還飛得遠、打得準。這就是它的厲害所在,也是有別於俄式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一個全新的譜系。

二十年前,我國剛引進俄製現代級驅逐艦的時候,其標配的"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被稱為航母殺手,在外媒也算是風靡一時。我們都知道,這款被稱為航母殺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有兩大特點,超音速飛行和掠海突防,但遺憾的是這款導彈的射程只有120公里。放在上世紀還算是一款遠程反艦導彈吧,但是現在反艦導彈的射程大都突破了300公里的大關,部分型號達到了500公里以上。

那麼鷹擊-12的第一個特點就出來了,射程遠。雖然官方,沒有披露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情況,但在外貿型號上,射程被限制在了280公里左右,按照慣例,自用型號的射程更遠一些,也就說鷹擊-12的射程超過300公里。儘管如此,也達不到網絡上有些流傳的五六百公里的射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技術上看。

實事求是,目前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在300公里-400公里之間的數據相對是比較可信的,在官方的表述中也經常出現“重型反艦導彈”或者“中遠程反艦導彈”表述,這也符合官方對於反艦導彈的稱呼慣例,要知道官方對導彈的描述還是有很講究的,絕對不會虛報。

在來看看,國際上的總體發展水平。目前超音速導彈在歐美國家並不是很熱,基本上都是俄羅斯在發展,以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為例,該型導彈在設計上與我國外貿產品CX-1超音速導彈有些類似,採用機頭進氣,最大射程為280公里,特別強調一下,這是布拉莫斯目前自用型號的射程數據。

至於飛行速度,當前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大致停留在3馬赫一下的層面,這也是當前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展的一個技術瓶頸期。我國主打出口的CM-302和CX-1來那個款超音速導彈,在高空模式下最大飛行速度為3馬赫,低空模式下也就是2馬赫多一些。國外的幾款知名產品也大致就是這麼個水平,因此鷹擊-12的飛行速度快參照點是相對亞音速講的,其最大飛行速度大致和CM-302外貿型差不多,不會有太大的助益,自然也就達不到網絡上宣揚的4-5馬赫。

鷹擊-12超音速導彈既能達到國際同類型導彈的飛行速度,同時又能保證超過300公里的射程,這就是難能可貴的,它的優勢自然而然也就彰顯出來了。鷹擊-12最早是優先開發的空射型號,這就意味著鷹擊-12能夠極大提升航空兵的遠程反艦作戰能力,300公里外就可以發射導彈,空射型本身就有一定的優勢。

此外,很多人忽略了我國近些年發展的反艦導彈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在追求導彈射程的同時,也持之以恆的追求導彈的毀傷能力,從鷹擊-62到鷹擊-18、鷹擊-12之所以官方的表述為重型反艦導彈,很重要的這些導彈的戰鬥部都很大,追求的目標就是命中一枚要能夠幹沉或至少癱瘓一艘7000噸級以上大型艦艇。

比如,鷹擊-62重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戰鬥部的裝藥300公斤以上,可以擊中一枚使得一艘7000噸級的大型水面艦艇喪失戰鬥能力。後續發展的新一代鷹擊-12和鷹擊-18自然也不會弱。另外鷹擊-12由於全程超音速飛行,強大的動能加上原有的戰鬥部裝藥,命中毀傷的威力自然也不會弱,至少不會比鷹擊-62弱。

綜合上述,鷹擊-12的厲害之處在哪裡?就在於其不僅具備國際同類產品一樣的超音速飛行速度,而且射程打的更遠、命中精度更高以及毀傷威力更大。我們的發展理念是,隨著艦空導彈系統的完善,導彈突防概率呈現出下降趨勢,還不容易能命中一枚,那就要發揮出一枚的最大毀傷效能,最好是一枚就可以幹趴下。

這是沒必要吹的,這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思路。總比無腦吹導彈飛得有多快要實際的多,找一個準確的參照點,進行同等的對比,這才是最合理的。比速度俄羅斯的鋯石導彈據稱能達到7馬赫左右,這已經是高超音速的範疇,果真鷹擊-12達到4-5馬赫,那就不叫超音速了,就叫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了。理性看待,技術不是吹出來的,戰鬥力是打出來的,吹是吹不出來的。


鷹鴿分析


首先這是一型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其實,說到這裡,鷹擊-12的特性就已經說完了。


如果不明白繼續說,鷹擊-12長度達到6.3米,戰鬥部質量500公斤,射程600公里,前段以1.5馬赫速度掠海飛行,末段可以加速至4馬赫進行攻擊。

這也類型的導彈,在世界軍火市場上並不多,算是目前對艦攻擊武器裡面性能很強的一型。


這裡得說說怎麼看數據了,600公里的射程,已經接近美國海軍F-18戰機的巡邏距離。在這個距離上進行攻擊很可能打入航母的警戒圈。

同時,500公斤的戰鬥部(有裝備核彈的可能性)則會對大型船隻造成最嚴重的損害。

這是美國4200噸巡防艦史塔克號被一枚法國飛魚導彈命中後的狀態,要知道飛魚導彈的戰鬥部重量只有165公斤。


其次是飛行速度,1.5馬赫的的速度飛行最大射程也僅僅需要19分鐘。並且鷹擊-12導彈掠海飛行,從發現導彈到命中的反應時間僅僅給敵方小於2分鐘(海拔70米觀測距離)。使大部分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對鷹擊-12進行有效防禦。


同時最大速度4馬赫的末段攻擊速度則艦船的近防系統承擔更大的壓力。——一句話這枚導彈不好防禦。


那麼電子干擾是不是對鷹擊-12能起到作用?目前也不起作用,鷹擊12在末端的導航方式為激光雷達制導。

在彈體前部裝有激光掃描機構,利用窄波段激光掃描和識別目標,這時傳統的電磁干擾系統對鷹擊-12是無效的。


激光末端導引的反艦導彈是我國比較新的反艦導彈形勢,主要就是為了應對現在廣泛使用的電磁干擾系統,達到確保命中的目的。


軍武數據庫


鷹擊-12反艦導彈最大的特點,以及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快以及遠。他在同樣速度的反艦導彈中射程最遠。

圖為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瞬間,可見其外形極具現代感。

圖為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命中靶船,直接貫穿了船體,可見其動能巨大。


反艦導彈發展這麼多年,依然沒有改變過去的兩大類型劃分,也就是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低空掠海反艦導彈兩種。這其中,俄羅斯精於超音速反艦導彈,而美國和西方各國則主要發展亞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最終證明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威力、突防效率等方面具有優勢,而亞音速導彈則在精度和射程上有優勢,除了中俄兩國發展的YJ-18、3M54E等亞超結合反艦導彈外,很難把兩種不同類型的導彈優勢融合起來。

圖為YJ-12導彈的空射型號,YJ-12導彈具備海空立體打擊能力,適裝性好。


未來的海軍強國必然都要求擁有各種不同的反艦導彈,實戰中,同時發射不同類型的反艦導彈,會使敵人防空體系在應對兩種不同模式的導彈中來回轉換,降低防禦效能,提高攻擊的成效。過去,我國一直大力發展大射程的亞音速掠海突防反艦導彈,知道裝備YJ-12導彈,我國海軍才算是真正具備了亞音速+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打擊組合。

圖為YJ-12反艦導彈。


YJ-12反艦導彈飛行速度接近5馬赫,基本已經來到了高超音速導彈的門檻,在實戰中,這樣的反艦導彈只會給敵人全部系統1次攔截機會,超過5馬赫的導彈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就成為不可攔截,進入高超音速導彈的行列。YJ-12反艦導彈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但是也在導彈最下面一級使用了助推發動機,因此導彈的射程也不短,達到了400公里以上,在這個速度的反艦導彈中,射程最遠。

圖為艦載YJ-12反艦導彈的傾斜發射架,體積較大。


YJ-12導彈威力巨大,一發就能擊沉或重創一艘7000-9000噸的驅逐艦,發射平臺較多,可以由軍艦發射,也可以由轟-6系列轟炸機發射,尤其是轟-6K和轟-6N等戰略轟炸機,一次可以攜帶6枚,一架轟炸機的打擊威力近乎於一艘大型驅逐艦,如果大量發射,能夠有效壓制敵人大型航母編隊,屬於“航母殺手”。

圖為試驗艦上搭載的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

圖為YJ-12反艦導彈和其他反艦導彈的大小對比。


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YJ-12這種導彈也會很快被新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取代,他們的飛行速度更快,射程更遠。比如俄羅斯未來將裝備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7馬赫,射程600多公里,可以在航母戰鬥群防區外發射,而且不可攔截,打擊威力更強。我國也正在開發艦載的滑翔式彈頭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到時候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就不再是絕對的主力了,不過在此之前,他依然擁有無與倫比的威懾力。

有消息指出,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可以攜帶小當量的戰術核彈頭,如果真如此,那麼他的打擊威力將不可同日而語,一發就能對付一個航母戰鬥群,其威力可想而知。


海事先鋒


現代化改造提升完成的051B型驅逐艦167號深圳艦,前段時間訪問了深圳市,有許多深圳市民上艦訪問,167艦的雄姿瞬間就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雄偉的167艦,英姿颯爽,雙100毫米主炮、1130近防炮、反潛魚雷發射器、艦載垂直髮射裝置等都被熱心腸的市民傳上了互聯網,成了我等愛好軍事的寫手完成稿件以後絕佳的配圖材料。

從網上流露出的艦載武器圖片判斷,原167艦上4座4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被4座雙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所取代,停泊深圳碼頭的167艦並未裝滿導彈,只有2座雙聯裝即4枚導彈,其餘兩個傾斜發射裝置空著,並未裝上反艦導彈。

從圖片可以看出,鷹擊-12反艦導彈的體積要遠超原艦上的鷹擊-83反艦導彈,其發射筒相當龐大,作為軍迷個人登上過多型國產驅護艦,對多型反艦導彈相當熟悉,知道反艦導彈發裝置的龐大,167艦上新型反艦導彈之大,依然超出了個人的想像,所以此型是一款大型反艦導彈。

現場展板上文字材料,證實了個人的判斷,鷹擊-12反艦導彈主要用於打擊敵大中型水面艦艇、航母及艦艇編隊,是國內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中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首次裝備了167艦,具備突防手段多樣、巡航速度快等特點,號稱“航母殺手”。

從中可見,海軍對鷹擊-12反艦導彈的作戰性能自信滿滿,所謂的號稱“航母殺手”,實際上是海軍自己叫出來的,互聯網上就掀起了波瀾,此綽號當然不翼而飛了。

據搜狗百科,鷹擊-12反艦導彈重量約2.5噸,彈長7米,飛行速度4馬赫,末端衝刺速度4.5馬赫,採用低空突防射程150公里,高空導彈打擊模式射程300公里。

鷹擊-12的尺寸和重量,顯然已遠超俄製KH-31反艦導彈,其研發成功,使中國加入了亞太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競賽,除了鷹擊-12以外,海軍尚有更先進的亞超結合飛行模式的鷹擊-18反艦導彈。

倘若鷹擊-12反艦導彈末端攻擊速度能達到每小時4000餘公里,則將對敵水面艦艇有效攔截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因為近防炮系統包括近程防禦導彈的反應時間將被極大地壓縮,即便發射了防空導彈和攔截炮彈,真要打下4.5倍音速高速推進的鷹擊-12反艦導彈,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難怪中國海軍自信滿滿,對外宣稱鷹擊-12反艦導彈是“航母殺手”。

但實話實說,由於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在650公里左右,因此水面艦艇包括空中戰機必須突破航母艦載機的空中攔截,空中戰機距離航母300公里、水面艦艇靠近航母編隊150公里左右時,才能發射鷹擊-12反艦導彈,事實上在戰時,是絕難突破對手艦載機的攔截,因此實戰時,所謂的“航母殺手”是要打上引號的。


國平軍史


鷹擊12怎麼樣?網絡有人這麼看,近身不得,依據是某國艦載機的作戰半徑650公里,而鷹擊-12的射程最大也就是400公里,很難突破攔截,這種說法有無道理?可以說道理有一點,但不完整。如果以未來轟-20掛載會如何?估計就不是他們所能想像的了。遠海上不了艦,但亦可以作用近海呀,只要鷹擊12性能高,不愁用不成。因是被世人奉為“最危險反艦導彈”,可是對它還是蠻擔心的,一擔心發射質量太大,據傳說有3噸,這麼一個大傢伙,打什麼的,沒人不清楚;二是末端速度高,有人說高達6個馬赫;三是抗干擾能力強,不怕被攔截,根本防不勝防,實難攔截。等等吧,總之它在世上反艦導彈的排名不算低。

它不是最強的。“魚叉”和“日炙”,都不足100公里,日本ASM3到達240公里,俄羅斯還有款KH31,到達160公里,與印合作的“布拉莫斯”,能達到300公里,速度也快,全程超音速3個馬赫,被印度祭為神器,有稱世上最強者。對反艦導彈,美軍長期一款“魚叉”,最新型的“魚叉”Block II ER型達到了310公里,但隱身能力不如挪威185公里的NSM,發射質量也比洛克希德公司的LRASM高,因此海軍做出決定,採購了挪威的NSM。鷹擊-12隱身性能不及NSM,靠的不是隱身,走得還是快的技術路線,不過新研製的鷹擊18可以。

“戰神”上的實驗。能攜帶它的平臺,除了近海輕護,有無潛射不知道,珠海亮相了KD20,射程到達多少不知道,有網絡有轟-6K發射它的模糊照片,看不清楚。在拿下制空權以後,沒有什麼不可以,殲-16呀,殲轟-7“飛豹”,都是不錯的平臺。以空制海,大有精神。轟-20出世後,自可更進一步。所以不要說鷹擊-12的射程,還有隱身能力等,末端能機動變軌,速度還快,這就是鷹擊-12的絕招秘笈。


魂舞大漠


據已知數據,國產“鷹擊”12反艦導彈,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敵人防區外發射,而後以1.5馬赫的速度掠海靜默飛行,巡航高度在12—15米之間,突破距目標50公里處以3—4倍音速變軌機動飛行,末端速度最高達到了6倍馬赫,還可以做螺旋規避動作,其突防能力,使目前已知的防禦攔截系統無法做到有效攔截,也就是鷹擊12每擊必中。

以美國航母為例,其最大防禦半徑在180至400公里之間,防禦任務由F14或F/A18與E2C預警機完成。而鷹擊12射程在400公里以上,戰機可在航母防區外發射導彈。航母裡層的防禦任務分別由航母編隊的驅逐艦(距航母45至180公里區間)和(0.1至45公里範圍)由航母艦載防空導彈、“密集陣”多管速射炮以及電子戰武器完成。超過3—4倍音速的變軌突防能力,使其幾乎不可能被攔截。其800公斤高爆戰鬥部(潛射型戰鬥部重達1200公斤),1枚鷹擊12,就可讓一艘90000噸級的航母遭到滅頂之災。



鷹擊12,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之一,400公里的射程,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的124公里和俄羅斯的SS—N—22“日炙”90公里的射程。同類產品中只有日本的ASM3反艦導彈,採用了固體火箭助推器和衝壓發動機,達到了高巡航馬赫數,ASM3最大飛行速度是3.5馬赫,射程在200—250公里之間。但由於日本沒有大型導彈載機,主力戰機為F2,因此,ASM3重量不足1噸,長度只有5米,一架F2可攜帶4枚ASM3。


鷹擊12彈長9米,彈徑1.2米,總重接近3噸,採用複合制導,抗干擾能力很強,由轟6K或殲16、殲轟7A戰鬥轟炸機攜帶。


燕北林叢


武器裝備這種必須“站”在科技發展頂端的東西,一般來說更新換代的速度都比較快,所以要想不落後於時代,就得時刻改進研發出更加先進的出來,而我們海軍為了擁有更加強勁以及全面的反艦能力,一下子搞出了2款第四代反艦導彈,也就是鷹擊-18和和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8屬於亞超音速相結合的飛行方式,剛發射之後的巡航階段以0.8馬赫的速度進行地空掠海飛行,末端發現敵艦後加速到3馬赫的速度進行突防攻擊!因為採用了這種飛行方式,鷹擊-18反艦導彈節省了不少的燃料,所以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600公里,不過所消耗的時間的也隨之增加!

與鷹擊-18不同,鷹擊-12則是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除了會採用助推器之外,鷹擊-12反艦導彈的液體燃料衝壓發動機則非常強勁,這種發動機結構簡單、重量輕、更重要的是推重比較大,可以使得鷹擊-12反艦導彈的速度達到3-4馬赫,並且幾乎是全程保持這樣速度!

不僅飛行速度非常快之外,鷹擊-12反艦導彈還擁有兩種不同的飛行方式,以14公里的高空彈道飛行時,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但此時容易被敵方雷達探測以及攔截),而已低20米以下的空掠海飛行時再加上3-4馬赫的速度,比鷹擊-18的突防能力都強,但此時鷹擊-12的最大射程只有250公里,這也是全程超音速飛行的弊端之一!

另外,鷹擊-12反艦導彈能夠達到3-4馬赫的飛行速度,得益於其使用了液體衝壓發動機,但也為了保持進氣性能鷹擊-12設置了4個進氣道,4個進氣道呈X型佈置在彈體周邊,同時還設置了4個主彈翼和4個可摺疊的彈體尾翼!這樣下來,雖然鷹擊-12本來的彈經只有0.5米,但加上進氣道和彈翼之後鷹擊-12的整體尺寸變得非常大,即便是摺疊尾翼之後也無法放進055型驅逐艦那種850毫米的口徑的垂髮裡面,所以鷹擊-12只能用於艦載傾斜發射架發射、飛機掛載發射或者地面發射車發射的發射方式!

總體來說,鷹擊-12反艦導彈的速度更快,中間飛行的時間更短所以給敵方留出來的反應時間也就更短,所以突防能力也就更強一些,而且鷹擊-12使用250千克的半穿甲戰鬥部,基本上一枚可以讓一艘5000噸以上的驅護艦喪失戰鬥力!整體性能與鷹擊-18不相上下!


天下布武


一句話概括鷹擊12反艦導彈吧。它是一款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具體來解釋一下呢。大型鷹擊12反艦導彈整體長度為6.3米,戰鬥部的重量為500公斤。看來兔子的火力不足恐懼症還是沒有根治啊,不管做什麼都是要大個的。哪怕是扔出去都得砸一個大坑。而它的有效攻擊範圍是400公里。超音速,鷹擊12反艦導彈全程都是以超音速飛行的,前半段以1.5馬赫音速飛行,而在末端突防階段則飛行速度為4馬赫。這種飛行速度完全可以把奧特曼揍下來。最後總結一下,這麼大個傢伙肯定不是用來打人的。而要想作為洲際導彈使用的話,射程是不是有點太近了?所以到最後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反什麼的就不言而喻了。

400公里的射程,說近不近,但說遠也不算太遠。和航母戰鬥群650公里的作戰半徑相比還是有點兒近了。但是就可以考慮以其他方式來發射,並不一定非要正面硬碰硬。可以這樣來看的話,鷹擊12反艦導彈並不光是路基發射或者是水面艦艇發射這兩種方式。而且鷹擊12反艦導彈的具體數據官方並沒有給出,說不定還有潛艇型和空基型。到那個時候近距離發射依靠超音速的末端突防能力。完全配得上鷹擊12反艦導彈最危險的反艦導彈稱號。

而為了應對敵方反導彈系統的干擾。鷹擊12反艦導彈在末端追蹤目標的時候使用的是激光制導。所以現在常用的電磁干擾技術對鷹擊12反艦導彈沒有作用。在依靠其超高音速的末端突防速度,想要依靠防空火力網來防禦鷹擊12反艦導彈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鷹擊12反艦導彈完全可以採用飽和式打擊的方式,在這種狀況下還想要攔截,可就難上加難了。


沐風談兵論道


目前已知裝備了超音速反艦導彈國家和地區有:中俄印臺。

中方目前有兩款超音速反艦導彈有:鷹擊12、出口型CX-1。鷹擊12反艦導彈高低彈道都能打,打高彈道時,音速能達3∽4倍,射程500公里左右,若是打全程低彈道,射程約為120公里∽180公里左右,音速2倍∽2.5倍左右,使用數據鏈進行制導,使用智能追蹤系統,即根據對方攔阻火力,進行復雜的機動進行躲避,其導彈彈頭上的雷達,使用主被動雙模式,可以根據威脅度,更換不同的新型末制導雷達,最遠的可以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在40公里處鎖定目標,最近的可以在15公里∽20公里鎖定目標,例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極難干擾和擊毀!

由於超音速導彈飛行太快,必求一擊而中,不中目標,基本也就沒機會了,因為超音速反艦導彈一旦未中飛過目標,再掉頭飛回來,極其費力,弄不好過載太大而損毀,燃料也不夠了。而亞音速的美國的魚叉,中方的鷹擊802等類似反艦導彈,都可以一擊不中,只要沒被摧毀,可以通過干預數據鏈,將導彈掉頭回來再攻擊,只要燃料還夠就行。 目前世界上能生產最先進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家僅:中俄兩家。 這主要是最先進的反艦導彈,其彈體使用的是一體式超聲速氣道,極難加工。前蘇聯當時為了對付龐大的美航母編隊,突破其宙斯盾抗飽和攻擊的攔截系統,重點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經過多年發展,俄羅斯在這方面最為先進,經驗最多。

我國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先後研製出鷹擊1(C101)、鷹擊3(C301)超音速反艦導彈。但由於其加工使用的是分佈式超音速氣道,需要捆綁式助推段火箭,因此彈體龐大,比較笨重。雖超過了音速兩倍,但低空性能不好,不能做大機動,結果未裝備我軍,直到掌握了一體式超聲速氣道的加工技術,研製出鷹擊12,才開始列裝我軍。其縱觀鷹擊12整個導彈外形,加工精良,彈體氣動性能極佳光滑,也很輕,不像俄彈比較笨重。由於我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優於俄羅斯,其末制導技術要強於俄羅斯。應該說由於鷹擊12成功準備,我和俄羅斯在此技術上難分仲種,都達世界頂尖水平。目前超音速反艦導彈能高低彈道都能打,掌握其關健技術的僅中俄兩家。

臺目前吹噓的超音速反艦神器:雄風3型,其實是美研製的用來給自己軍艦,做反導試驗的超音速靶彈,美國自己知道其缺陷,自己沒裝備賣給了臺,臺人傻錢多,買來以後,在美國幫助下建立生產線。但由於超音速氣道加工複雜,還得需由美國的技術支持或委託美幫助加工。臺某些軍事專家把雄風3,吹成無堅不摧的神器。事實上,雄風3由於不是一體式超聲速氣道,需要捆綁助推火箭以幫助導彈超音速,因此,彈體龐大笨重,只能飛高彈道,無法貼海全程超聲速攻擊目標,這是因為不是一體式超聲速氣道,很容易由於速度太快,在海浪干擾破壞,中途折損,而且由於太過笨重,機動也困難。臺吹能打遼寧艦,真是痴人說夢,牛皮無邊。其由於飛的太高,很容易會被,護航的054A導彈護衛艦的紅旗16,052C、D導彈驅逐艦的紅旗9給攔截掉。更難突破紅旗10、1130萬發密集陣式的11管艦炮的摧毀。

印阿三吹噓自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實彈體為俄製造,導彈彈頭雷達,使用了俄國和西方部份技術。由印度工業技術落後,未形成有效的批生產技術,因此,準備極其有限,技術也不穩定,時有發射失敗的消息。

日本現在也在積極研製超音速反艦導彈,日F2戰機進行了多次發射試驗,但還未有成功裝備的消息。

中方現在正在給出口巴鐵的054AP導彈護衛艦上列裝了鷹擊12導彈,由於受國際軍控條約限制,其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被限制在300公里內,最遠290公里。但也足以對印軍艦構成致命危險。 目前,只有中俄超音速反艦導彈能打低彈道,貼海飛行。由於鷹擊12推進劑先進,尾噴口做了消焰處理,所以尾煙少,紅外特徵低極難防禦,中方自裝鷹擊12導彈,射程遠,可以在美艦隊防區外發射,但打5、6百公里時的鷹擊12彈,要重一些,目前轟6,能帶2∽4枚,殲轟7只能帶一枚。

美國目前還未列裝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反艦導彈,主要還是魚叉,標準6多用途彈。美國正研製隱身反艦導彈,還未有裝備報道。


東方的兔子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主要是空射和水面艦艇發射兩種模式,這是一種飛行速度達到3馬赫的大型超音速導彈。基本上是全程超音速飛行,對航母編隊的打擊是相當致命的,因此鷹擊12也反航母利器。

其厲害的地方在於:第一,繼承了俄蘇式超音速反艦彈的打擊模式,全程超音速飛行,射程達到300至400公里;第二,使用先進的複合制導模式,有北斗導航定位、主動雷達捕捉目標,紅外圖像識別保障,確保命中大型水面目標。

兩大優勢可以使得我方載機、載艦可以在防區外發射導彈,避免過於靠近美軍防空圈,同時導彈可規避宙斯盾系統末端防禦,突防能力強,這才是鷹擊12的優勢。

現役反艦彈中鷹擊12算是數一數二的,比蘇俄的反艦彈更強,畢竟我電子系統比蘇俄強,在智能航路規劃、末端打擊方面都有新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