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道歉:深層次的根兒在這裡

一,道歉?不會

在國外,很多人不會把道歉當做沒面子的事,在他們眼中,道歉不分職位高低,也不分家庭地位,父親跟兒子道歉,丈夫跟妻子道歉,都很正常。

而以我們的傳統,讓父親向兒子道歉,這種概率太小了,很多父親可能一輩子都沒和兒子道過歉,因為父親在兒子面前就沒有“錯”這一說。

在公司裡的上司也同理,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很少能看見領導和下屬道歉承認錯誤的,至多是一句“這事過去就拉倒了”。潛臺詞就是告訴你我已經知道錯了,你就趕緊就坡下驢吧,再不依不饒我剛才那句話可就不算數了。

二,責人,就是最好的脫責

王朔講個一個故事。

為何不道歉:深層次的根兒在這裡


中國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在公園裡,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孩子不小心摔了個跟頭,在後邊跟著的爺爺、奶奶趕忙跑過去,孩子在哇哇大哭,對於摔倒的責任,總要有個人來承擔,即便我們旁邊沒別的人也要賴在其他的東西上:“瞧這破石頭,絆我們孩子一個跟頭,都賴它,別哭了乖寶”。

孩子淘氣,爬桌子底下玩去了,起來的時候一抬腦袋磕桌子角上了,爺爺奶奶跑過去一邊安慰著孩子,一邊還要拍打桌子兩下:“讓你磕我們孩子!讓你磕我們孩子!”。

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長大了會給孩子產生一個非常不好的影響,那就是出了事就一定先把責任推卸出去,我們常講,敢作敢當是一種優秀的人格,總推卸責任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久而久之,道歉對於我們來說就變得越來越難。

馬未都說:“這種推卸文化會導致我們嚴重缺乏反思精神,出了什麼事一定都是先從別人身上找原因,自己永遠不承擔責任,怨天尤人,不是賴領導就是賴制度,總之先把自己摘乾淨再說。這就是我們的社會走向文明的最大阻力。”

為何不道歉:深層次的根兒在這裡


三,不道歉:骨子裡的傲慢

在這次疫情中,可見的低級錯誤隨處可見,但就是見不到有人道歉。

譬如,明明不該有的謠言”訓誡書”,就算事後已經證明是錯的離譜,就是不道歉,死不認錯。刑不上大夫與法不責眾,似乎從來都是天經地義。

再有說病毒不會人傳人的專家,就算輿情洶洶,但是無論是當事人還是相關機構,就是不道歉,不認錯。裝聾作啞是其表,骨子裡的滿是傲慢。

更有當初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物資充足”、”緊平衡”的,結果,滿世界的各自求助滿天飛,幾乎轉身就打臉,也沒見人家說一聲,我錯了,對不起,很慚愧,很心痛。

這,其實,都是做人不厚道、不誠實、不擔當,缺乏自我認錯的勇氣所致。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是人都會犯錯,道歉沒那麼難以啟齒,不丟人,事情都是自己做出來的,為什麼敢做不敢認呢?!

毛主席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同志。不知這話,在今天看來,似乎也並不過時。

為何不道歉:深層次的根兒在這裡


死要面子,終將活受罪。

這是民間大白話,也是至理,從來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