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大公司離職的人最後都去了哪裡?

朔方子


因為大公司出來的,在自身實力上、平臺背景上更有優勢,所以在職業終點的選擇都更有主動權,大致分4種情況:

大平臺到大平臺

從大公司出來仍舊留在大公司,這是大多數大公司出來的職場人的選擇,一方面是適應了大公司的文化氛圍、競爭態勢,另一方面是習慣於在大企業的高光之下。總得來說從大平臺到大平臺之間的平行過渡,會有三種細分的選擇:

1、更大的平臺:從一個百億級的企業到一個千億級的企業,對於大公司出來的候選人仍舊是一次躍遷,對其來說仍舊是職業上的一次昇華。

2、待遇更高:碧桂園的現任總裁莫斌就是從中建五局挖過去的,雖然莫斌當時也是在中建五局擔任董事、總經理,公司體量規模也要比碧桂園要大,但是薪酬上確是能達到中建五局所給不了的6885萬

3、職位更好:職位更好有可能是職位title有所提高、也有可能是其崗位戰略地位有所不同。

前百度COO葉朋加入百度之前擔任蘋果中國區總經理,之後擔任阿里巴巴副總裁,2014年加盟陸金所,2015年4月擔任平安眾籌董事長。

這些前前後後的公司都是大平臺,但是在職位價值、核心程度、title上都在提升。


創業/自由職業

在大公司任職後的人才,往往因為大公司平臺累積的實力背景、平臺背書、甚至資源的整合,都更容易去實現創業。其中互聯網BAT中出來的創業者不計其數,甚至阿里出來的創業人叫做阿里系,帶有濃厚阿里管理風格。

另外一條路和創業相似,但是有所不同,就是自由職業。職業職業的種類很多,但是大多數大公司出來的因為接受大公司的系統培育具有系統知識,同時有大公司的背景,所以更多的會從事諮詢顧問、培訓講師、自媒體工作者等等,比如在市場上打著前阿里某某總這樣頭銜的講師就可以找出十幾位出來。


去小公司擔任高職位

這會是一小波人的選擇。在原大平臺擔任職位不算高,但是去到小公司後就能擔任更高階的職位,算是職業發展的一種方式。比如阿里巴巴高管1688B類大市場產品運營負責岑文初加盟樂刻運動出任公司CTO以及CPO就是一個典型。

這類選擇不能單純的說是好是壞,畢竟小公司也有可能變成航空母艦,誰十幾年前知道阿里會這麼大呢?但是大多數這樣的選擇,尤其是本身級別不高的時候,有時候是一種沒有更好選擇讓步,而走向這樣的路徑往後的每次跳槽就大概率是越跳公司體量越小。


退休

畏懼高位的人,在一家企業離職出來後也可能會選擇退休了,要麼是早已實現財務自由不需要在打工,之前純粹是熱愛,要麼就是對原企業的深厚情感,各種原因離開後不想再服務其他企業了,各種原因都有,所以退休。

百度的俞軍被,稱為貼吧之父,在百度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百度創始人李彥宏。2009年離職百度後擔任淘寶顧問,顧問性質的工作,畢竟早就財富自由了,然後漸漸淡出職場。


以上觀點,請參考。

關注@職場教練李麟,給你更多職場方法論。 十四年職場經驗,職業生涯諮詢師、管理諮詢師,職場老司機,用過都說好。

職場教練李麟


關於大公司的離職的人最後去了哪裡這個問題,米哥總共前後經歷了數個公司,並且都是數千上萬人的外資公司,接觸的相關的同事也比較多,所以對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那麼就說說從大公司離職後,主要有以下幾種去向:

1. 離開大公司後,去一些小公司做中高層領導

一般來說,大公司的制度和程序比較規範和完善,如果在這種公司工作,認真學習的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的。只要學好相關的程序文件和管理流程與方法,想要跳槽到一些新開的小公司,那麼就是創始元老級的人物,對於相關的流程控制管理方法,制度程序,真是信手拈來,用起來也得心應手。米哥十幾年前在一家有著近5000人的美資公司工作了幾年,後來因為個人原因辭職了。後來朋友介紹去了新開的幾百人外資公司工作,又碰到了原來那家公司的幾位同事,都是從原來的公司跳槽過來的,並且都是這家公司的部門的頭頭,生產,工程,採購,人事都是原來公司的同事在把持。分析原因,因為原來公司大,管理規範,在電子製造行業,有口皆碑的,老闆也願意也這些來自大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同時因為像這種外資的大公司,一般大陸人,即使能力再強也很難擠進高層管理級別,所以要想有更好的職業發展,也會選擇幾年後跳槽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2.離開大公司後,自主創業做老闆了

還有一種,就是在一些大公司工作多年後,積累較好的人脈資源,就會離職做起了老闆,當然也就是轉行做起了這些大公司的供應商,從中分得一杯羹。從米哥從工作的大公司來看,公司的生產需要配套的供貨商多達數百家,有些供應商是要求比較簡單的,但在公司的工作的人不能直接做,所以很多同事就抓住這個機會,從公司辭職離崗後就做起公司的供應商,從一年幾萬幾十萬慢慢地做到幾百萬上千萬的都有。

3. 還有個別人,離開大公司也混得不盡如意

當然米哥也見識過,有少部分人從大公司離職後,跳槽得比較頻繁,個人本領和能力沒有長進多少,即是好高騖遠,這山高望著那山高,結果混得即越來越差,最後幾年過去,比原來還差,又想回來的公司裡來也是有的。

總之,在大公司工作,如果真的潛心下來,可以學習到很多能力和知識,特別是大公司的規範化的程序文件和辦事流程,然後離職後,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崗位。


米哥職場漫談


這個問題,有多種答案。

一,大多數去了更大更好的平臺。

在這個大公司積累了經驗和人脈,也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格局和眼界,讓他身價上漲,所以很多都是尋找機會去了更大的平臺,或去了給待遇更好的單位。

我本人就是一步一步,尋找著機會從原來的單位,一步一步跳槽到薪資和規模更大的單位。

二,有去了規模小的公司,但更有發展空間或給了高的職務或待遇。

職場中有許多人,在大公司過得並不舒心,有的過得相當壓抑,上還上不去;就此過下去又心有不甘;想去更好的公司,又找不到機會。

於是,權衡之下去了規模小但待遇高,或能給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單位。因為大公司的歷練和資源,能更好地得到發揮。

三,有人自己創業了。

因有了資源和渠道,不甘屈於人下。就選擇了另立山頭,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四,有人因種種原因,比如人際關係不好,或看不到未來選擇了同級跳;還有人跳槽失敗,跳到空裡,越混越差了, 等等,答案有很多。

離職跳槽的建議:

1.跳槽時不能只看薪資待遇,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盯待遇,在各行業中跳來跳去,不利於成長。

所謂術業有專攻,這樣很難在一個領域深耕,難以成為專業人士。

2.要看行業發展趨勢。跳前一定要考察好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再謹慎跳。

3.要提前打聽好要前往的單位,這幾年發展的如何,如果可能就瞭解一下未來的規劃等等。

很多人跳過去後,企業不幾年不行了的。

歡迎關注@軒下伊人,十多年外企經驗,專注寫職場,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與你一起找到更好的自己。


軒下伊人


回答問題的人少,大概是這類人都在忙,沒空或懶得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就是從某大公司(華為師從之)出來的,在同一行業裡,自主創業至今20多年了。可以告訴你的是,該行業里約30%的企業主是從該大公司出來的,或曾經同該公司合作過……不要以為離開大公司了就是loser,天塌了,就沒飯吃了,持這說法的都是一些中庸之才。事實上,離開大公司的是二類人,其中10%-20%主動離職創業。當然,這類人是沒人說好的,更不會有人宣傳,或主動告訴你,所以知之者少。


斌客97332320


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的人又進了另外一家大公司;

有的人去了規模小一點的公司,做了更高的職位;

還有的人自己創業了。

一般都是看個人的定位及個人職業生涯的偏好方式,以及他離職時的職業規劃狀態。

1、最近剛好看了李開復的書《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的前半段職業生涯就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的。最開始他是留校2年,然後進了蘋果公司,之後去了SGI公司,再之後去了微軟,最後去了Google公司。


每次跳槽,他的職位和待遇都更上一級。一方面是他自己有能力,在整個業界的評價很高;另一方面他也很善於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在那個還沒有流量、個人ip的年代,他已經利用業餘時間自己做了一個網站,給中國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就是這樣李開復在中國年輕一代人中的影響力很大。微軟、google公司也是看中了他的這種影響力,讓他負責整個中國區的業務。


2、先是在大公司,後來跳槽去小公司的,一般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職位頭銜。


我有兩個朋友原來都在國內很大的汽車公司工作,汽車公司都是響噹噹的大公司。那時他們的崗位都是高級工程師,但後來其中一個朋友離開了,他去了老家一個做汽車零配件的公司,工資甚至都沒有現在這家公司的高。但是老家那個零配件公司給了他部門經理的崗位,也就是他從一名技術專業人士晉升到了管理崗位。


那時他32歲,他說到了他那個年紀,工作追求的東西就不僅僅是工資了,他想要走管理路線。而大公司想要做到管理層何其不容易,所以他就選擇接受了先從小公司的管理做起。這也算是職業生涯的一次轉型。


3、在大公司呆了很多年,也有人辭職去創業的。


我身邊就有很多在大公司呆了很多年,積累了很強的專業技術和不錯的人脈資源,選擇自己創業的。也許上班族都會有一個情懷,有一天再也不用打卡、不被任何人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創業就可以實現這樣的狀態。


前面提到的李開復老師也是,他最後從google離開,也是自己創業了,做了創新工場,專門輔導和孵化年輕人的創業。雖然他離開的時候,公司極力挽留,並開出了更好的條件,但他都婉拒了,他覺得自己還有想要做的事情,必須自己創業才能完成的夢想。這也是一種創業家的情懷吧。


不管是繼續進大公司打工、還是到小公司做管理、還是去創業,都是個人的職業方向上新的選擇。一旦決定,儘管全力以赴就好。在這之前,可以朝著自己理想的職業方向努力,到這一天真的來到的時候,才不至於慌亂無措。


喬糖糖日記


有大公司工作經驗,加持了一段光環而以,離職後,從一個坑,走向另一個坑,為生存,為生活,為夢想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