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職場上很多從領導崗位上退休下來的人都有很深的人走茶涼的失落感?

南飛雁134223595


在其位時,阿諛奉承,刻意巴結。無人敢挫其鋒芒。有些小人用得到你時阿諛奉承,退下來了。看見舊領導不自覺會厭惡,因為本性就是驅惡逐利。這對領導本身,會有一種很清醒的落差。這個時候才明白其人生的成功來自於崗位而非本人。這對自詡成功人士的偽成功人士是一種很厲害的心理打擊


涼薄人怎奈何陷溫柔


我們單位原來的老大,2003年免職時全單位的人都在放炮仗慶祝,可悲的是他還有好幾年才退休,那幾年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熬過來的,每天上下班連門口的保安都朝他吐唾沫,《員工公示欄》上他的照片也被吐了口痰,單位聚餐時沒有一個人願跟他坐一桌......所以,人,還是不要太壞,要知道,報應一定會來的,早晚而已。



翡翠獅


在臺上得罪人太多或者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指手畫腳唯利是圖唯我獨尊。我們單位有一領導有句名言:我幫不了你忙,但我可以讓你成不了事!當領導若干年,他是這樣說的實際也是這樣做的。退休後很失落,眾目睽睽之下被一職工羞辱,走在路上,手舉得很高與以前的同事打招呼,實際各位同事根本不想理他。


手機用戶5966508887


【我退休 我快樂】我就是去年在離退休還差五年的情況下 自行申請提前退休的 我沒有感到人走茶涼 也沒有感到失落 反而是一種解脫 因為我早有思想準備 退休了 我首先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尋找自己需要的生活方式 比如說 積極參與一些公益活動 旅行 上網寫文章 學習養生 徒步鍛鍊等等 當然 角色轉換 有個短暫過程 這就要看自己平時的文化素養 行為習慣 興趣愛好 為人處世 經濟基礎等 因為 人生很短 長命不過百歲 退休了 就是要退而不休 而不是退了就休 那樣 失落感更強 人走茶涼的陰影就難以抹去 但有的人退休後就是這種感覺 久而久之 自己就會認為工作和退休反差大 經濟收入差距大 這樣反而會造成心裡不健康 無所事事 給自己帶來疾患 甚至過早死亡 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歡迎討論 相互提高!





龍二月


這個我有同感。12年前我在一企業擔任主要領導崗位下海,上級領導研究,補發我5年的工資作為安家費,補助費,可到今天一分錢也沒發給我。電話寫信找人不知跑了多少趟,他們互相搪塞,相互推諉。新官不認舊賬。





笑看人生23571299


退下來的領導沒有必要有失落感,難道人走茶還熱?難道人走茶不涼?

君不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在領導崗位,有的人趨炎附勢,甚至可以說趨之若鶩;你在領導崗位,有可能囂張跋扈,有的人忍氣吞聲,表面上恭維你;你在領導崗位,有可能拉幫結派,動了有些人的奶酪;你在領導崗位,有可能堅持原則,照章辦事,得罪了有些人;你在領導崗,有的人勢利眼,對你吹吹捧捧,你退下來勢利眼的人又去巴結有權勢的人,哪裡還會理睬你……

你不要有失落感,順其自然,坦然面對,問心無愧,樂活每一天。要像意大利詩人但丁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英子1164


在位時壞事幹多了的,退休後肯定就沒人理了!我原來有一個領導,就是喜歡幹背後損害他人利益的事,他還沒調走時,我們全體就已經孤立了他!他走後(高升)回來檢查工作,我們同樣沒人理他!到現在他還沒退休,我們原單位的也沒一個人去理他!聚會從不叫他,一提起他大家都罵聲一片!


人生如藝320


固然有人情冷暖這個事實,但關鍵是個人心理問題。人本來就是一樣的,工作時當了些年頭兒,就覺的自己不是凡人了,退下來您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組織上還按照規定給予各種關照應該知足了。至於自己的下屬和各種關係人還要繁重的工作還要求生存求發展,真的不容易,不要太敏感,要多理解。我也是從領導崗位上下來的,剛開始不少人還希望我發揮餘熱,讓我給在任的領導說句話,第一是不給在任的潻難,第二、吃了碰丟不起那個人。何必呢!社會本來就這個祥。明白這個道理減少很多煩腦,徹底放下就混身輕鬆,看看周邊的老百姓也是奮鬥一輩子又如何?知足吧!


Y061200


不但是領導崗位,即便是一般員工也會有人走茶涼的感覺。原因很多,一是自己在職期間自覺不自覺的就把工作崗位視為自己的領地和第二個家,與崗位相關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這種想法會在潛意識裡深深紮根。同事之間是夥伴,也是競爭對手。退休了,離開你的領地,會有新的人組成新的平衡。你再回到這個地方,就會有客人或外人的感覺。所以感到人一走,茶就涼。與普通百姓相比,當領導的失落感更加嚴重。領導退休後,馬上會有新的人接任。原先的部下短時間內會對你尊重、客氣,但前呼後擁,一呼百應肯定沒了,所以失落感更嚴重。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退休後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建立一個新的朋友圈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退休生活。


孫廣立10334


人走茶涼背後的心理現象
在職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都會遇到或見到些“人走茶涼”的事兒。原來位高權重、出門前簇後擁的領導,卸任後只落得“門前冷落車馬稀”,回到原單位辦事還得看人臉色,說盡好話。遭了冷遇的人撫今追昔,不免感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人情真的寡淡如茶湯嗎?其實並非所有人際關係都如此這般。在各種各類的人際關係中,莫不包含兩種因素:一是情感,二是交換。兩種因素在不同類型的關係裡所佔比例不同。舉例來說,父母之於兒女的關係往往純粹而無私,並不希冀從兒女那裡索取什麼好處,而僅僅是付出純然的情感。至於一般的熟人關係、客戶關係,則可能只建立在各自利益基礎之上,投入的情感因素極其有限。而還有一些關係介於情感與交換之間,比如老同學、老朋友、老戰友,這些關係中既包含了多年的情誼,又可能在工作和生活相互幫助,共享資源,產生交換或互惠的關係。從這一角度來看,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大多以交換為主導。特別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建立在權力與服從的基礎之上,較少摻雜以個人情感因素。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權力關係解除之後,雙方之間的關係和態度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造成“人走茶涼”的反差中,也可能存在個人因素。過於弄權者,好以權力施威於人;暫時屈於其下之人,一旦有出頭之日,不計前嫌已屬仁義,卻萬難懷有感恩圖報之心。擅用利益者,好以小恩小惠控制他人;恩惠買得來人力卻買不來人心,好處一旦用盡,必將人去樓空。反之,也有一些領導或謙遜自律,或素性平易,既有令人欽敬的人格魅力,又對下屬諄諄教導、關愛有加。與這樣的人朝夕相處,誰人都難免從中獲益,更會生出感情和友誼,彷彿不僅是作為上級和下屬,還如同師長與後生。這樣的人,即使離開原有崗位,也往往會被同事和下屬時時念起,或許逢年過節仍願登門拜訪,或許不時還會想起他對自己的影響。
當然,“人走茶涼”並非總因為舊人不夠好,而是因新人更重要。維持社會關係與情感需要投入精力,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總要投注在與個人攸關的方面,這也無可厚非。既已成為舊人,就需調整心態,重新定位角色,將心態放平和。因工作調動而離開舊崗位的人,應更多投身於在新環境中建立關係,積極打開局面。而離退休的人員乃至領導,則更需要改換思維定勢,適應新的生活,多把晚年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朋友、興趣和愛好上,在人生的其他關係、其他領域中尋找價值與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