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日前,長安汽車發佈新的消息“長安汽車援產口罩,助力打贏‘疫情攻堅戰’!”。這是繼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之後,又一家宣佈“跨界”造口罩的車企。

目前,雖然疫情得到一定程度地遏制,但隨著各地企業陸續開工,原有的主要用於醫用和生活的防護口罩的產能再次捉襟見肘。在這樣的情況下,比亞迪、五菱、廣汽等車企先後投入到“助攻”隊伍,如今再加上長安汽車——長安汽車集聚資源,決定自造口罩,直到疫情結束。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01

現在全國有多缺口罩?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截止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了94%。其中,尤其是一線防抗亟需的醫用N95口罩已經達到了128%;而醫用非N95口罩的全國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06%。如疫情集中地區的湖北的日產量從2月2日的4.5萬隻增長到了15.8萬隻。

而在筆者看來,即便全國口罩產能能夠達到100%——據工信部資料顯示: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其中醫用外科口罩產能為220萬隻,而醫用N95口罩產能僅為大約60萬隻),但由於人力資源、交通運輸、原材料、設施設備、政策等因素,其實際產能仍舊有限,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而根據目前情況看,疫情幾乎已經波及到了全國。我國多少人口?已超14億!就算每人一個,這得需多少時間來準備?而實際情況遠沒這麼樂觀,因為口罩不宜重複使用,大家在購買時多是抱著“多買些備用”的想法。而在疫情重災區,尤其是“戰疫”第一線,更是隨時都在更換。所以,這麼看來,現有產能是遠遠不夠的。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有人說不是還有存量嗎?

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疫情來得突然、口罩具有有效期(國標GB2890-2009的防毒口罩有效期一般是3年)等因素,庫存的口罩數量必然有限;其次,由於恰逢春節假期、需求量突增、整體調配根據地域具有先後順序等客觀原因,再加上口罩不宜重複使用(嚴格意義上講,N95口罩使用時間一次不能超過4小時)等“主觀”因素,現在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有人說,不是還可以從國外購買嗎?

有數據顯示,中國擁有的口罩及呼吸防護相關企業的數量多達16594家,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的50%。再加上,目前疫情在國外也有出現,大家對口罩等醫用物質也開始“未雨綢繆”。因此,目前從國外購買的口罩數量也是有限的。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因此,正如2月11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所希望的那樣“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積極實施技術改造、轉產、擴產”。因此,長安汽車的這次“援產”也可以說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勇於挑起國企、大企擔當,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從“造車”轉產“造口罩”。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02

“轉產”口罩,各自能力如何?

在筆者的印象中,此次疫情中,比亞迪應該是第一家提出造口罩的車企。其實比亞迪除了造車外,還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因此,這對於比亞迪而言,跨界造口罩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而且,當初比亞迪決定造口罩時,還立下了“軍令狀”——3天內設計出圖紙,1周內設計出設備,10天內出產品。據悉,自2月8日提出“造口罩”以來,到2月17日前後就實現了量產。而且,到2月底,每天可生產的“BYD”牌口罩數量將達到500萬隻。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而廣汽集團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也在2月11日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預計2月22日完成12臺設備的安裝,2月底達到30臺,其中部分用於廣汽集團生產體系,另外一部分將提供給廣州市的其他企業。如果這些設備全部投入生產後,每天產量可達180萬隻。

而上汽通用五菱雖不是第一家“造口罩”的車企,卻是第一家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並通過專業檢驗的汽車企業,並具備口罩研發生產、經營的相關資質。目前,五菱共建了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全部投入生產後,日產量預計達170萬隻以上。而首批100萬隻“五菱”牌口罩早在2月13日就已經下線。從提出想法到產品下線僅用了3天,再次刷新了“五菱速度”。


比亞迪、廣汽、五菱、長安,為何這麼多車企開始“轉產”造口罩?


寫在最後:隨著越來越多車企、中國石油、服裝廠等領域企業紛紛涉足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料生產,是否應該有一個整體調控機制,以防產能過剩呢?畢竟,疫情只是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