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當你獨自面對堅持時,你都有哪些人生感悟和改變?

獨孤成痴溫情而活


模仿村上,不知所云

畢業兩年了,從猶猶豫豫,零星敲打到貌似入門某個行業,到最後決定放手一搏擔起掙錢任務的時候,命運卸掉了我所有的責任與負擔,只為能生存。

我應該是幸運的,老爸老媽是別人口中會過日子的夫妻,得以啃老,吃著他們以前的積蓄。被生活安排的失掉了社會中扮演的許多角色,前兩年丟掉了“學生”身份,後兩年丟掉了“社畜”身份,在家裡唯一剩下了“兒子身份”,偶爾去奶奶家當“孫子”。

我媽說:“在家挺好!”

這場瘟疫讓許多的家庭不再完整,我媽心痛的看著死亡那一欄數字的增加,不知怎麼就冒出了一句:“家裡還有地。”也許我呆在她身邊,她就感到幸福。

我說我胸有大志,一臉調皮拍著胸脯看著老媽。

“你可以科學種地,年產值翻翻。”老媽看起來如此平靜。我說我志不在種地,老媽說那地以後也屬於我。

我恍然大悟了一般,兒子可遠行,土地帶不走。變化的身份,不變的牽掛。有了土地就有了耕耘,否則就廢了。

我似乎從來不曾回饋過憲法賦予我的土地,我可曾耕過一天地?我有幸能夠回憶起摘過棉花、薅過草。

此刻站在這雪後的土地上,天空如藍寶石般透明,萬里無雲,陽光午後如此的暖人,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明麗。那些灌溉了的麥苗將是以後的希望,那低頭尋尋覓覓的中華田園犬,將是我對“銅臭”的追求。當有一天即使失掉所有,回到這也還有憲法賦予我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