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解讀⑥】原創:完善現代農業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發揮縣級產業園的鄉村產業振興作用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⑥】原創:完善現代農業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發揮縣級產業園的鄉村產業振興作用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自2017年開展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以來,全國已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07個,對鄉村產業振興做出了重要引領。2019年4月,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推進會上強調,切實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四級聯動”體系,實現梯次推進、協同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01 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的意義

“四級聯動”體系是當前產業園體系的重要完善。在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的同時,各省積極開展省級產業園創建活動,有的地方開展了市級產業園創建活動。在實際創建成效中,國家級產業園在區域甚至全國都起到了引領作用,很好的整合了區域資源,極大推動了區域及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省級產業園以在省域內產業優勢突出為基本要求,一方面為國家級產業園提供儲備,一方面引領省內現代農業發展;全國少數地方開展了市縣級產業園建設,與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共同搭建了覆蓋網絡,發揮各個量級產業園的平臺和載體作用,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做重要支撐。“四級聯動”體系的建設能更好的促進市、縣級產業園的創建,形成完善的產業園網絡覆蓋能力。

“四級聯動”體系能更好的拉動縣域農業經濟發展。縣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承載著我國最廣泛農村地區的發展訴求。我國縣域面積普遍較大,經濟規模大小不一,且農業活動複雜多樣,以有限的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園的數量全面拉動全國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幾乎難以實現。全國2862個縣級行政單位,按照產業的地理分佈和自然條件限制,不是每個縣域都有條件創建國家級、省級產業園。而且,國家級、省級產業園拉動和輻射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的效果受距離遠近、產業關聯度等方面影響。“四級聯動”體系的建設能通過完善市、縣級產業園建設,更好的引導縣域內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也能更靈活的發揮各類主體的優勢,充分聯繫帶動農民,促進富民增收,加快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四級聯動”體系能更靈活的促進鎮、村產業發展。鄉鎮在帶動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推動要素集聚、搭建發展平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市、縣級產業園對園區規模和發展模式的要求相比國家級、省級更加靈活,能夠更好的發揮帶動廣大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創建“四級聯動”體系過程中,有利於各級政府更好的理解及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作用,結合省、市、縣鄉村振興的內在需求,合理佈局產業,共享產業鏈條,形成立體的鄉村產業發展網絡,將產業園建設的拉動力充分延伸到鄉鎮、村莊。

02 完善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機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明確了方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完善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

(一)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產業園體系建設機制。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在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地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為基礎,進一步推進市級和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產業園體系建設機制,以四級產業園體系建設為抓手,整合中央、省、市財政獎補資金,結合縣級配套資金及涉農財政專項資金等,推動全省縣級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二)探索不同經營模式下的產業發展路徑和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產業園建設體系基礎上,按照項目經營主體類別的不同,分別按照企業主導、合作社主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導、家庭農場主導和大戶主導等篩選出一批經營效果好、聯農帶農作用強的產業園進行掛牌,並予以支持,實施產業園雙掛牌行動。

(三)完善以產業鏈條為紐帶的產業園協同發展方式。當前,多個省份的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建設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各園區間的互動交流機制和產業聯動機制。在產業園“四級聯動”體系建設過程中,應按產業分類,積極共創共享,將科技創新和應用,人才引進,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效益最大化,共同發展壯大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03 積極推動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工作

農業與農村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助力縣域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的發揮“四級聯動”體系建設對整個縣域的農業經濟帶動效果,應加強縣級產業園建設。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和推動縣級產業園建設。

(一)鼓勵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創建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鼓勵以村和村小組為單位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整合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圍繞該村/組主導產業,申請創建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充分調動鄉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整合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支持中央、省級、市級財政獎補資金及縣級配套資金和涉農財政專項資金用於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將其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啟動資金,用於鄉村產業發展的建設性投入。

(二)積極構建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發揮產業園的平臺作用,整合資金、土地、政策、人才與科技等要素,形成投資窪地,吸引企業的資金、技術、市場等資源,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其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政府為鼓勵鄉村發展而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與支持的資金為本金,通過返租倒包、股份合作、流轉、租賃等方式與企業等經營主體合作,在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發展鄉村產業。

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在鄉村社會的政治地位和威望,整合該村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採取措施為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降低管理成本和前期投入,並承擔部分管理職能,獲取來自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管理性收入,以及租金、分紅等收入,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三)探索構建村集體收入分配與鄉村自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管理模式。在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上,探索構建村集體收入分配與鄉村自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管理模式,將村集體收入重點應用於鄉村產業發展投入、鄉村生態環境維護、鄉村文化環境建設、鄉村人才環境建設和鄉村民生改善,建設具有自我發展和維護能力的田園鄉村。在投資鄉村民生改善過程中,探索構建村民醫療保險繳納、養老保險繳納、大病和教育救助等村民福利支出與《村規民約》執行相結合的約束機制,推進《村規民約》的執行,建設文明鄉村。


作者:魯 燕 王曉燕/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