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有句老話:市場不喜歡壞消息,但更不喜歡不確定性。你認為如何?

野馬和尚


回答:那不是喜歡不喜歡的事情,是自然規律,是誰也抗拒不了的現實,尊重現實,處理現實情況,會做的更好吧。


太平洋165534040


這句話是對的,對於樂觀、理性的投資確實如此,就像這次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導致的期貨市場、股票市場春節過後的行情走勢,最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投資市場,交易者喜歡是穩健的,持續的,平滑的走勢,這樣意味著風險可控,行情可以預測,分析,也是能夠找到確定性,雖然這種確定性只是相對的。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事件發生在過節期間,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確定性,無法確定能夠給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利空,能帶來多大的利空因素,這些都是過節期間還有持倉的交易者惴惴不安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因為一切都未可知。

樂觀的投資者不喜歡聽到壞消息

投資者的天性都是喜歡低價買入,等到價格漲上去,賣掉,賺取穩定的價差收益。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股票市場的很多交易者來到期貨市場上,不能理解做空這一機制的根本原因。

壞的消息,對市場帶來的是恐慌性、不可預測的下跌,就像是踐踏式的人流一樣,可能連命都沒了。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節後的期貨和股票市場的開盤情況:

1、國內商品期貨指數開盤

2、國內股票市場大盤指數節後開盤

巨幅下跌,當日國內市場25個品種直接跌停,股票市場3000多隻股票,直接跌停,這就是壞消息來帶來的市場恐慌性,對商品期貨,股票市場帶來的影響都是摧古拉朽式的影響。

如果你持有多頭,這種大幅下跌的行情中,最好的可能性只是虧損,如果再壞點,倉位沒有控制好,爆倉只是開盤一瞬間的事情,所以沒人喜歡這樣的消息。

市場的不確定性等同於“風險”的不確定性

投資追求的從不確定性中追求“相對”的確定性,這裡所講的是指交易的機會。

除了交易機會,還有一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的失控,甚至連止損都來不及,不給你機會的止損,做期貨交易的都知道,止損是交易者的保險繩,再次回到市場上的籌碼,如果連籌碼都沒有了,即使再好的機會,也沒有博回來的可能。

所以控制風險,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很重要,不可孤注一擲,這樣可能什麼也沒有得到,連經驗都沒有。

就像這次節後的行情,面對這種跌停的品種,這就是不確定的風險,不能限定虧損額度的風險,因為市場還會繼續下跌,這是不爭的事實,虧損還會繼續擴大化,面對未來,我們不可知才真的可怕。

雞蛋期貨當天開盤直接跌停,第二個交易日再度下跌,幸好是低開高走,即使這樣,也有很多的交易者,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爆倉,尤其是節前持有多單的投資者。

交易所之所以過節期間提高保證金,不是沒有原因,是因為要控制風險。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職業交易員


現代漢語對消息一詞的解釋是:

以簡要的形式,及時地反映國內外新近發生的重要事情。

可見消息是一箇中性詞,顯然消息本身不存在“好”與“壞”之區分。之所以人們常說好消息、壞消息,實則是接受消息的人對消息加工後的認知。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就好消息,反之則是壞消息,但是每一個投資者對消息的解讀能力千差萬別,於是人們就簡化為利空或者利好。那就資本市場而言,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什麼是市場?

“市場不喜歡壞消息,但更不喜歡不確定性”,這話沒錯,但是前後的邏輯值得商榷。壞消息對應著好消息,確定性對應著不確定性。這是對同一事實或資訊的不同維度定義。

資本市場究竟是什麼?

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知曉這個名詞,但是究竟什麼是資本市場,可就不那麼容易解釋清楚了。有人認為股票市場就是資本市場,還有人認為資本市場是指進行中長期(一年以上)資金(或資產)借貸融通活動的市場。

很明顯,不管那種解釋,都強調的是資金或者資產,即交易的標的,但是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參與者本身問題。在我看來資本市場是理性經濟人思維和決策並付諸行動的場所,重點應該是人,而不是交易對象、標的。

比如股票市場,它就是人們對股票分析判斷、做出決策,然後行動的場所,其中對人的分析才是分析資本市場的關鍵。資本市場是人綜合資訊判斷決策的綜合反應。這是一個生態鏈或者系統過程。

何為好消息?何為壞消息?

1、探究一下人類對消息的思考加工過程

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我們平時是如何加工思考各種消息。首先消息會以文字、圖片或者音頻等形式傳導至消息接收者,緊接著我們開始直觀認識這些資訊,在直觀閱讀的同時我們的大腦會調動我們的存貨認識,從而對相關資訊做出定性或者定量,進而我們思考這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當我們覺得消息對我們有利時,我們就會採取相應的對策,然後行動坐等結果,反之我們就會避開觀望。

比如:我們看到貴州茅臺上漲這一消息,我們第一反應它的白馬股、消費類板塊,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小,我們複雜的大腦會條件反射相當五糧液,隨後翻看五糧液股票基本面,做出該股票的結論,接著就會買入持有。

2、好消息、壞消息

開篇我們明確了消息沒有好壞,關鍵是解讀消息的人,由於人的認知能力有高低才造成了消息有好壞。

例如:我們經常遇到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提及業績預增,簡單理解業績預增這四個字就是好消息,但不見得股票就會上漲。老闆電器2017年業績預增,但是2018年股價反而下跌,因為市場解讀為預增不達預期。再比如,同樣是上影線這一消息和資訊,有的分析師會解讀為上方有壓力,股價會跌,有的則相反,認為這是仙人指路。

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對於市場的各種消息,要辯證看待,要綜合分析,要將其視為一個系統,而不是孤立的好消息壞消息這樣粗淺的分析。

消息如何影響資本市場?

1、資本市場的漲跌,其實質是參與者對未來預期的鏡像,換言之,已經出現了、已經公佈了的消息不會對市場市場產生太多的影響,反而是為公佈的消息才是影響資本市場的漲跌的關鍵因素。當參與者對未來樂觀,預期經濟繁榮,資本市場相關標的就會上漲,如果預期經濟下滑,就會做出拋售決策,從而導致市場下跌。


2、好與壞、確定於不確定是兩個不同的維度。

從上面第一點分析,我們可以輕易的得出這一結論。好與壞是針對的已經出現的消息,而確定與不確定的針對的是未知。很明顯是好壞是對既成事實的描述,確定與不確定是對未來的表達。

市場當然不喜歡壞消息

壞消息是既成事實,人們根據既成事實對未來進行推演、分析,認為該事實會對未來產生更進一步的、更壞的影響,投資者從而形成更悲觀的預期,為了規避未來的不利影響,會拋售相關資產,市場下跌。

反之,好消息是投資者預期該好消息會帶來更好的未來,提前搶佔先機而買入,資本市場相關標的就會上漲。

從這個角度上說,市場當然不喜歡壞消息。

但是好消息和壞消息會相互轉化,即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利空出盡是利好利好,利好出盡是利空。

例如:目前處於年報公佈密集期,很多上市公司鉅額計提減值準備,但是公司股價不跌反漲,其落在的邏輯就是好與壞的轉化。上漲的理由的今年財務大洗澡,甩掉包袱明年業績更亮麗。但有些公司則無底線下跌,其邏輯是這不是最壞的情況,也許明年更糟。

所以:好壞的定義不在於事實本身,而是事實在投資內心產生的影響,從而影響決策。一句話這是一個預期問題。

市場為什麼更不喜歡不確定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那就必須定義風險什麼?風險就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就這麼廢話,但是這是事實。

所以很多人就將投資表述成: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1、從上面的表述中,很顯然好與壞和風險關聯度不高,不確定才是投資資本市場最大的風險。

2、沒有確定性,投資者就沒有預期,沒有預期,投資者就會不知所措。這是人的本輪,確定性於投資者而言,就像人於希望一樣、人沒有希望和目標,就無法展開行動,同樣道理,沒有明確的預期時,投資者只能追漲殺跌被行情愚弄。

在投資中,不管消息是好是壞,但是投資預期會有某某消息,投資者就會採取明確的行動,要麼觀望,要麼武斷的賭其漲跌,總之其預期有一定的指向,而不確定恰好讓投資者沒有指向。

3、不確定無法預期管理,無法管理就導致無法規避不確定性,無法管理不確定就是帶來潛在風險,投資者當然更不喜歡。例如:我們知道每月固定的時間公佈經濟數據,這一消息不存在好壞,但是它是確定的,不確定只是數據本身,那投資者就會有相應的決斷。要麼等等,要麼主觀判斷。假設由於外力因素不知道何時公佈,投資者這是一定無所適從。

4、不確定帶來的殺傷力超預期。無數次的歷史事實證明,在資本市場上不確定的殺傷力遠遠大於確定,同時不確定可以理解為隨機事件,在隨機事件面前,投資者的反應幾乎都是一致的恐慌,一群烏合之眾導致資本市場非理性的下跌和上漲。換言之,不確定具有放大利空或者利好的作用。只有極少數投資者才能逆勢而為,事實也證明他們往往是正確的。

例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就是不確定性,在該事件的發展中,全球投資者拋售,對未來悲觀,只有巴菲特逆勢買入,結果證明那是一個絕佳的入場點,再比如茅臺塑化劑,伊利三聚氰胺等等。

總之,消息本身沒有好壞,好壞是投資者解讀消息後的讀後感,確定與不確定是對未來的預期,兩者描述消息的維度和角度不一樣。就資本市場而言,壞消息固然不好,但是更不好的顯然是不確定性。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對於樂觀、理性的投資確實如此,就像這次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導致的期貨市場、股票市場春節過後的行情走勢,最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投資市場,交易者喜歡是穩健的,持續的,平滑的走勢,這樣意味著風險可控,行情可以預測,分析,也是能夠找到確定性,雖然這種確定性只是相對的。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事件發生在過節期間,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確定性,無法確定能夠給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利空,能帶來多大的利空因素,這些都是過節期間還有持倉的交易者惴惴不安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因為一切都未可知。

樂觀的投資者不喜歡聽到壞消息

投資者的天性都是喜歡低價買入,等到價格漲上去,賣掉,賺取穩定的價差收益。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股票市場的很多交易者來到期貨市場上,不能理解做空這一機制的根本原因。

壞的消息,對市場帶來的是恐慌性、不可預測的下跌,就像是踐踏式的人流一樣,可能連命都沒了。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節後的期貨和股票市場的開盤情況:

1、國內商品期貨指數開盤

2、國內股票市場大盤指數節後開盤

巨幅下跌,當日國內市場25個品種直接跌停,股票市場3000多隻股票,直接跌停,這就是壞消息來帶來的市場恐慌性,對商品期貨,股票市場帶來的影響都是摧古拉朽式的影響。

如果你持有多頭,這種大幅下跌的行情中,最好的可能性只是虧損,如果再壞點,倉位沒有控制好,爆倉只是開盤一瞬間的事情,所以沒人喜歡這樣的消息。

市場的不確定性等同於“風險”的不確定性

投資追求的從不確定性中追求“相對”的確定性,這裡所講的是指交易的機會。

除了交易機會,還有一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的失控,甚至連止損都來不及,不給你機會的止損,做期貨交易的都知道,止損是交易者的保險繩,再次回到市場上的籌碼,如果連籌碼都沒有了,即使再好的機會,也沒有博回來的可能。

所以控制風險,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很重要,不可孤注一擲,這樣可能什麼也沒有得到,連經驗都沒有。

就像這次節後的行情,面對這種跌停的品種,這就是不確定的風險,不能限定虧損額度的風險,因為市場還會繼續下跌,這是不爭的事實,虧損還會繼續擴大化,面對未來,我們不可知才真的可怕。

雞蛋期貨當天開盤直接跌停,第二個交易日再度下跌,幸好是低開高走,即使這樣,也有很多的交易者,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爆倉,尤其是節前持有多單的投資者。

交易所之所以過節期間提高保證金,不是沒有原因,是因為要控制風險。


中外文化


我認為非常正確,投資領域無外乎是好消息,壞消息,和不確定好消息和壞消息。咱們把不確定性歸納到一個單元進來,世間萬事萬物之變化,隨時隨刻都存在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是造成投資勝率不確定的重大誘因。對於市場來說,好消息意味著價格上漲。決定著對市場價格未來走勢的判讀,增加了確定性,讓投資者對持有更堅定信心,這個當然是好事。

而另外一個壞消息呢?對於市場來說,壞消息也就代表著資產價格的下跌。但再壞能壞到哪去那?壞消息一旦確認,投資者對未來大方向有了判斷,要麼空倉要麼做空。而對於商品期貨市場,有的時候壞消息反而是好事,因為壞消息有的時候造成商品上漲,比如有些地區限制、罷工導致產量下降等等,反而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

總結一句話,就是無論是壞消息也好,好消息也好,投資者無論投資什麼領域,都可以因為消息的確定性對相關消息做出判斷,有一個理性合理的抉擇,這樣就方便投資,也就是說投資的確定性增加。

而不確定性最麻煩,尤其市場對於關鍵時刻猜測,猶豫,疑慮的時候,這時候是最容易虧錢的,因為不知道該漲還是該跌,不確定性甚至還可能造成虧損加大!比如前一段時間的英國脫歐就由於不確定性的原因,以及消息滿天飛,導致了英鎊大幅的上漲下跌,使得投資者無所適從。所以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確定性才是最為重要的。


老陳講盤


資本市場這句老話:市場不喜歡壞消息,但更不喜歡不確定性。的確說得非常好,道出了投資的核心思想。

這就是有關投資的論述,已經把投資理論拔高到哲學思考層次了,投資領域最需要什麼?

無論是看宏觀經濟、還是看行業分析、還是個股分析,那怕是黃金、期貨、原油、外匯等等,各種領域投資,如果用不確定性這個思維邏輯來論述的話,重要就是投資方向。

無論是任何領域投資,投資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投資領域無外乎是好消息,壞消息,和不確定好消息和壞消息。咱們把不確定性歸納到一個單元進來,世間萬事萬物之變化,隨時隨刻都存在不確定性,反而別看這個不確定性,是造成投資勝算不確定性的重大誘因。

當然了,多數人都喜歡好消息。

對於證券市場來說,好消息意味著股票上漲,股指上漲,這個無可厚非。好消息決定著對市場未來的判讀,增加了確定性,讓投資者對持有股票更堅定信心,這個當然是好事。

而另外一個壞消息呢?

對於股票市場來說,壞消息其實真正落實了也不壞了。

或者壞消息一旦確認,投資者對未來大方向有了判斷,要麼空倉,甚至可以藉助手段進行做空。

而對於商品期貨市場,有的時候壞消息反而是好事,因為壞消息有的時候造成商品上漲,比如有些地區限制“出口金屬礦”等,反而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

總結一句話,就是無論是壞消息也好,好消息也好,投資者無論投資什麼領域,都可以對相關消息做出判斷,有一個理性合理的抉擇,這樣就方便投資,也就是說投資的確定性增加。

投資確定性增加,就是投資方向可能會正確,投資者能夠做出正確判斷。

而不確定性最麻煩,尤其市場對於關鍵時刻猜測,猶豫,疑慮的時候,這時候是最容易虧錢的,因為不知道該漲還是該跌,不確定性甚至還可能造成虧損加大!


閒閒財經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僅僅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首先呢,我是同意市場不喜歡壞消息,更不喜歡不確定性這個觀點的,我現在就用交易者的心裡變化和列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的例子來分析一下這個觀點。

股市的漲跌其實是由千千萬萬個交易者買入賣出構成的。一個人之所以賣出,是因為心裡發生了已經不能再持有這個股的心裡變化,原因可能是已經漲得太厲害,太瘋狂,需要回避;有可能是已經跌破壓力位,已經跌破自己所能承受的損失,所以必須賣出;可能是這隻股一直沒有什麼表現,但是自己又發現更好的了,所以需要換股;也有可能這個股突發利空消息,對自己非常不利,必須儘快脫手。當然,持有人想賣出這個股票,還有其它很多種可能。同樣的,一個人想買一隻股,必然是他自己看好了,或者是趨勢向上,或者是波段底部,或者突發利好刺激。他們的心中都有共同性,那就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買或者賣。

你有沒有發現,當一個人決定買還是賣的時候,他自己都已經做到心中有數,自己要做出決定買或者賣了。這其實就是一種確定因素,這和市場不喜歡不確定性是一樣的。因為一個真正的交易員,不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或者賣這個股的,除非是一些新手,或者根本就不懂股市的韭菜。

我們再來看看,不確定性為什麼會遭遇投資者的擔憂。我們中國只允許做多,不允許做空,但是呢,不管是做多還是做空,都是會對不確定性存在著擔心。做多和最空,本是一對互斥體,在消息沒有確定之前,如果入市交易,哪和賭博沒有任何區別,完全靠的是運氣,這也是很多散戶虧錢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買入或者賣出。我們舉兩個例子。

2019年,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和美國的經貿談判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一個很不確定的人,一次說已經和中國達成了共識,一次又說要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我們會發現,這期間的中國股市總是一上一下的。當正在談判,還沒結果之前,市場成就量其實是很低的,當已經談成共識,取消加大關稅的時候,早上開盤往往是大漲。當已經談判失敗,特朗普堅決要加大關稅,早盤或者午盤開盤往往突然大跌,利空來了啊。但是呢,利空出盡是利好,為啥呢,是因為鞋子落地了,也就是消息確定下來了,投資者懸在心中的石頭也下來了,那麼往下拉的股票就會出現逆轉,開始往上了。

再舉一個例子,今年過年正好放假,中國發生了比2003年的非典還嚴重的病毒性感染,出現了一種叫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性病毒,全國各大城市封城,每年都會探親的活動都被取消,全國人民待在家裡,哪都不能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空消息啊,因為疫情,過年期間的經濟基本都是靜止的,各種活動取消,消費跟不上,加上開工延時,都會對公司有損失,甚至會直接擊垮公司。美股在這期間還老跌。出現這種消息,為了穩定股市,中國政府出臺了不少措施,甚至延遲開市。不確定性消息已經明確,明確地變成利空,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A股大盤下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是會跌多少呢?誰也說不清,但是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利空啊,大家都知道,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哪就是賣出。好了,就這樣,開盤所有股集體跌停,幾乎只有出來沒有進去的。第二天繼續大幅下挫,但是呢,重要的來了,居然利空都出盡了,還下跌這麼厲害,政府又很給力的出臺措施維護,哪大家的心裡都想著買進了,於是股市連續上漲。

說了兩個例子,我還想再拿一些我們平常生活中對不確定性事件的擔憂。平時我們開車的時候,如果馬路很寬,並且一望無際都沒有人,我們心裡就會踏實很多,敢開快一點。但是如果你是在學校或者集市或者居民區開車,那麼面臨的不確定性就很大,比如 ,你會擔心什麼時候串出一個人來,什麼時候遇上學校學生在馬路上打鬧,什麼時候來了一個剛剛會走路的頑皮小孩,這些你會很擔心,充滿著不確定性,所以你會把車開的很慢,甚至把車停下,因為你心中不確定,害怕會出現什麼突發事件。再比如,我們生活中總有這樣一類男生,在追求女生的時候,往往是很急躁的想知道別人喜不喜歡他,對他有沒有想法,能不能結婚等等,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成本太大,也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總是很急切的追問女生喜不喜歡自己,一旦女生表明了態度,那麼他們就會心裡有數了,如果女生拒絕了,哪就不會再花費時間精力等在上面,如果女生說喜歡,那麼他們會特別興奮,懸在心裡的石頭總於落下,終於有女朋友了。再比如,你昨晚看了天氣預報說有雨下,但是呢,你女朋友說要今天出去逛街買衣服,那麼你會很糾結,要不要去呢,萬一下大雨呢,到了明天早上,你看天氣還好,只是有點黑,所以你們去逛街了,到了中途,突然間下起了暴雨,你和女朋友的鞋子褲子都溼了,你女朋友很生氣,說你做的決定不對,你心裡也很委屈,明明出門天氣還很好,為啥突然下雨,以前天氣預報也經常不準,這次怎麼就準了呢,你會覺得很對不起女友,於是乎,你們是折返回家還是繼續去逛街,這確實很煩人。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什麼也不喜歡不確定性的原因,不確定性會帶給我們不便,帶給我們擔心,讓我們不能明確的做出計劃。

所以說,市場害怕壞消息,但更害怕不確定性消息。壞消息出盡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數了,股市也因為利空消息回調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買入,害怕踏空,就形成了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現象,市場開始上揚。如果消息一直無法確定下來,交易者的心也是一直懸著,他們都在估量著,要不要買呢,或者要不要賣呢,怎麼這樣折騰人,人們給不出明確的答案,於是買和賣就會變少,成交量就會很低,這對想交易的人來說是很痛苦的,因為流動性太差了。但是呢,一旦消息確定,不管利好還是利空,但終究鞋子落地,心裡踏實了,放心了,於是大家的心裡都有了明確的想法,成交量就上來了,市場又活躍起來了。


平頭哥愛股市


不確定性對投資者來說是好事嗎?

其實無需投資多長時間你就會認識到,正如專業人士所言,市場痛恨不確定性(uncertainty)。 因此,人們對不確定性或者人們通常所說的波動性的普遍看法是,那是個壞東西,沒什麼可說的。投資者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

無需投資多長時間你就會認識到,正如專業人士所言,市場痛恨不確定性(uncertainty)。

理解市場為什麼會被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倒閉這類災變事件攪亂的原因並不困難,該公司的崩潰標誌著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開始。在這種情景中,股票價格會下跌,投資者會匆忙跑進避風港,債券收益率也會被壓低,通常情況下,實體經濟也會風雨飄搖。

因此,人們對不確定性或者人們通常所說的波動性的普遍看法是,那是個壞東西,沒什麼可說的。投資者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阿米爾·亞隆(Amir Yaron)談到。

但是,亞隆與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伊凡·沙里亞斯多維奇(Ivan Shaliastovich)和博士生吉爾·西格爾(Gill Segal)在最近對這一過程進行的研究中發現,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不確定性的淨效應比人們以前想象得更大,另外,它們並不總是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與好事相關的不確定性,通常會帶來更快的經濟增長、更高的投資率以及更高的資產價格等令人滿意的結果。這項研究的成果記述在一篇題為《好的和壞的不確定性及其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意義》(Good and Bad Uncertainty: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Market Implications)的心論文中。

亞隆談到,以前,人們的研究通常不會將好的意外(good surprises)與壞的意外(bad surprises)區別開來。傳統觀點一直將不確定性視為單一的力量,是一股脫離規範的力量,會打擊所有人的期望。當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革 命這類好的意外,與雷曼兄弟公司的崩潰這類壞的意外相伴而來時,負面事件和正面事件的影響大都會隨著時間的延續相互抵消,從而從總體上緩和不確定性帶來的顯著影響。

你看到的是平緩的反應。亞隆談到。你不會看到不確定性帶來的所有影響。其結果是,投資者可能會低估一場意外的影響,從而,可能沒有逃離壞消息造成的影響,或者在一場正面意外發生後,未能增加籌碼。

被掩蓋的效應

為了評估正面意外和負面意外的效應,研究者採用了一種名為半方差(semi-variances)(一個測評風險的統計學指標)的新方法,根據1930年到2012年的工業生產增長數據,來判斷好的不確定性和壞的不確定性及其波動性帶來的衝擊。他們發現,這些波動性衝擊對消費、產出、投資、研發、投資回報和股息具有顯著而且相反的影響。

舉例來說,他們在論文中寫道,一個不包括政府採購的私營部門GDP指標,在好的不確定性帶來一個標準差的衝擊1年後,增長了大約2.5%,而且這種正面影響會延續3年的時間。另一方面,壞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會使1年後的產出增長降低大約1.3%,而且這種負面效應會延續幾年的時間。

從傳統觀點開看,所有這些不確定性混在一起,會掩蓋它們產生的影響,因為好結果和壞結果大都會相互抵消,這表明,不確定性只能將GDP增長減少區區0.25%。經濟對全部不確定性的反應,明顯弱於對壞的不確定性的反應,這種結果削弱了將不確定性分解為好壞兩部分的潛在重要性。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

本篇論文談到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是:總體而言,負面衝擊帶來的損害確實比正面衝擊帶來的好處更大。

當好的不確定性的平均值加倍時,第二年的預期總消費量會增長0.2%。沙里亞斯多維奇談到。而當壞的不確定性加倍時,第二年的預期總消費量會降低近0.7%。

這些衝擊產生的效應在公司戰略中也有反映。好的不確定性會使公司的投資和研發投入顯著增長,這種積極影響會保持5年之久,而壞的不確定性的衝擊則會使公司的投資和研發投入顯著減少。

正如人們所料,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也會影響股票和債券等資產的價格。舉例來說,好的不確定性會使價格股利比率(price-dividend ratio)這個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估價比率上升,其影響可以持續10年之久。而壞的不確定性的衝擊效果正好相反,其影響也會持續10年之久。因為它們會相互抵消,所以,當好的和壞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同時出現時,這些效應表現得就不那麼顯著了。

兩個視角

研究者通過對各種投資組合的研究發現,雖然好的衝擊會提升投資表現,壞的衝擊會使投資表現變糟,但兩種衝擊都會提高風險溢價,或者說,當投資者認為風險更高時,他們需要獲得額外的補償。

亞隆解釋說,認清不確定性有好壞兩種形式,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確定一筆潛在投資是否會帶來足以補償風險的高回報。論文的作者認為,人們必須將好的意外和壞的意外的潛在影響區別開來。

當投資者"下注",並認為一筆投資會帶來額外回報時,那些額外回報總是與某些可感知的基準風險(benchmark of risk)有關。亞隆談到。我們想說明的是,必須以兩個視角來判斷基準風險。


CEO第一站


資本市場有句老話:市場不喜歡壞消息,但更不喜歡不確定性。

我認為,恰恰相反,但就市場而言,越是有不好的消息,越有進入的機會,危中有機,甚至有抄底的衝動。

對於不確定性,到是謹慎一下好,但是,並不是沒有機會,總有幾款適合你。

如果一片大好,收點小利,反而無滋無味,形同嚼焟。

說實話,本人對資本市場持排斥態度,那是有錢人玩的遊戲。

沒有一個賭的心理,還是不要玩。

幹就幹點實業,幹賠了不丟人,幹賠了全當為社會做貢獻了,等於財產第二次分配。


許其波


在這我覺得大家都應該首先知道什麼叫市場?我相信參加討論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應該是很明確,“市場”就是商品交易的場所,也就是市場價值規律的指導下,人們進行公平的商品交易。在現價段情況下,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國家有關法令及政策指導下,進行合理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