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此前聯合國警告稱,起源於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這些東非國家的蝗災可能引發人道主義危機。3600億隻蝗蟲帶來的農田荒蕪將對糧食安全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已有多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人類與蝗蟲的鬥爭歷史由來已久,《中國昆蟲學史》附錄歷代蝗蟲災害登記表的統計結果從公元前707年至1907年為止的2614年共發生538次,平均5年一次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元史·順帝本紀》、《元史·五行志》)

根據我國幾千年來史籍的記載, 造成農業上毀滅性災害的蝗蟲, 主要就是飛蝗, 並認為乾旱與飛蝗同年發生的機遇率或相關性最大, 其次為前一年乾旱以及先澇後旱, 蝗蟲成片。

是什麼原因讓飛蝗這麼“牛”!?

第一章、超級大胃王+重口味

根據《室外罩籠條件下幾種草原蝗蟲的食量測定》蝗蟲的食量與其體型大小存在一定的關係,其日食量隨著體型的增大而增加,

一般日食量為體重的1/5一1/3。能吃這麼多的生物在自然界確實不多,可謂真正的“大胃王”。

食性雜。青稞、麥子、水稻、牧草、樹葉、禾本科植物、都不放過,飛蝗,只要是能吃的,統統吃完再走。可見其“重口味”

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超級大胃王+重口味

第二章、飛蝗“團結就是力量”

新疆的塔城地區1983~1984年和1986年均發生群居型飛蝗危害,1987年在阿勒泰地區發生群居型飛蝗46群,平均密度1000~2000頭/m2。199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阿爾泰、昌吉、巴里坤等地區上報的蝗蟲發生面積約4000萬畝,發生蝗蟲種類主要為意大利蝗、戟紋蝗、西伯利亞蝗、黑條小車蝗等,發生密度600~8000頭/m2,個別地區可高達10000頭/m2。密度之大,令人咂舌,在天空飛越的時候,遮天蔽日,非常恐怖。飛蝗的群聚性也是造成可怕危害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可怕的“閃電戰”

飛蝗成蟲均可做長距離的遷飛。飛蝗遷飛可達1500~5100km,其飛翔實驗表明,它可連續飛翔17h。1985 年秋, 天津北大港東亞飛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將 10 多萬畝葦葉和幾百畝玉米穗葉吃光後, 於 9 月 20 日中午起飛南遷, 蝗群東西寬約30 餘公里, 降落到河北省的滄縣、黃驊、海興、鹽山和孟村 5 個縣和中捷、大港兩個農場, 波及面積達 250 萬畝。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群居型東亞飛蝗第一次跨省遷飛。

飛蝗恐怖的遷飛的習性也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可怕的遷徙能力,閃電戰

第四章、瘋狂而可怕生育能力

飛蝗1年可發生2~4代、雌蟲一生可交配20~25次,交配後4~7天即可產卵、雌雄飛蝗交配後的雌性成蟲每代可產卵多次,一般一生可產卵4~5塊,最多可產12塊,每塊一般含50~80粒卵,一生平均產卵總數在300~400粒,群居型雌蟲成群產卵可達1000塊/m2

。也就是說一隻蝗蟲一年大約可以繁殖6002-1004個蝗蟲,生育能力可怕。

飛蝗憑什麼這麼“牛”

可拍的生殖方式

還應指出,東亞飛蝗和沙漠蝗均能孤雌生殖,即雌蝗不經交配亦能產卵,孵化的後代均為雌性,其成蟲可交配產卵或繼續進行孤雌生殖。這麼能生的同時,還具備孤雌生殖。

參考:

《蝗蟲災害的特點、成因和生態學治理》

《室外罩籠條件下幾種草原蝗蟲的食量測定》

《中國蝗災歷史和治蝗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