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數居湖北省內第四 荊州期待早日“破局”十萬火急!廣東海南強力支援

病例數居湖北省內第四 荊州期待早日“破局”十萬火急!廣東海南強力支援

在丈夫陪同下,冷小姐抱著懷裡的兒子,離開待了兩週的荊州市婦幼保健院。近日,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荊州首例治癒的新冠肺炎產婦康復出院,新生兒未被感染。

疫情來得猝不及防。

時間倒回1月9日,46歲的王某被確診為荊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患者曾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從事海鮮搬運工作。這很快為荊州敲響警鐘。

同省內多數城市一樣,即便荊州舉全市之力投入防控工作,但不斷上升的病例數據,物資、人員及設備等方面的不足,揭開了城市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短板。

一段時間以來,荊州病例數量居全省前列,壓力巨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月上旬,廣東、海南對口支援醫療隊紛紛抵達荊州。

“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控增量、減存量”——連日來,加強版防治策略迅速鋪開,荊州正重拳出擊、全力破局,加快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荊州疫情“演變史”

荊州當地媒體人黃志剛很早就留意到疫情信息。最讓他和朋友關注的,是“武漢肺炎是否人傳人”的問題。

1月7日,王某因出現胸悶、高燒症狀,從武漢返回老家的荊州胸科醫院就診,兩天後,被確診為荊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黃志剛說,消息慢慢傳開來後,周圍人都很擔心,“市民上街全部都開始戴口罩了”。

1月15日,經過連續搶救,首例患者王某病情逐步緩解,狀況穩定下來。但同一天,荊州胸科醫院接受了第二個病例。

“從那以後,病人越來越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胸科醫院感染科醫生劉昌華說,醫院領導下了命令:只要是懷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不掛號,不交費,直接住院,無條件。

胸科醫院65個隔離床位全滿後,荊州其他醫院也開始收治病人。“我們投入到疫情的報道中,採訪了一些案例。”1月23日,黃志剛拍攝到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張照片。

此外,不少臨床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確診病例在發病前14天有武漢市居住史或旅行史。

荊州之內,洪湖市中心至武漢僅1.5小時車程,最近的新灘鎮,離武漢不到半個小時車程,兩地流動居民數以萬計。

疫情來勢洶洶,荊州全市發熱門診接診數呈上升趨勢,到1月23日達到高峰,發病數在1月24日和1月26日達到高峰。

與此同時,防控也逐漸升級。1月22日,荊州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響應。兩天後,升級到I級響應,城市區域公共交通停運,各地取消一切群體性集會,開始嚴防死守模式。

三地攜手共戰

位於長江中游的荊州,總人口660萬,城市中心城區地處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城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挑戰。

隨著確診數字不斷上升,醫療物資短缺問題很快凸顯。在疫情發生後,湖北各地都面臨著這一情況,大量的患者很快耗光了荊州全市的應急儲備。

“即便有部分捐贈,還有政府採購,但符合一線醫用標準的物資都很少。”有醫務人員告訴記者,艱難的時候,有的一線醫護人員甚至用的是工業口罩,“拿紫外線消下毒又繼續用了”。

除了物資,還有人員及檢測技術層面的不足。在荊州各地醫院,都緊缺重症醫學、感染科、呼吸科等方面的專家及護理人員,此外,由於多地都缺少符合標準的實驗室,無法快速完成疑似病人檢測。

在洪湖,疾控中心所收集到的樣本,需要送往荊州市疾控中心完成檢測,來回就要5個小時車程。

這樣的窘境,隨著各地全力支援湖北得到緩解。2月10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省際對口支援湖北省武漢以外地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方案,正式確定“一省包一市”對口名單,其中針對疫情比較嚴重的黃岡、孝感、荊州採用兩省包一市的方法。

廣東與海南挑起了對口支援荊州的膽子,三地攜手共戰疫情。

2月11日,廣東第一批支援湖北荊州抗擊疫情支援隊抵達。在到達荊州後,支援隊迅速展開工作。“十萬火急!”廣東省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總指揮,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飛表示。

為了集中力量“補短板”,指揮部把人員大多派往了病例數較多的各個縣,其中80人的“南方醫院戰隊”整建制地派往了洪湖,當時那裡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約佔全市1/4。此外,指揮部還調度了很多重症救治的團隊攻克難題,並在短時間內補上缺乏核酸檢測能力的短板。

人員充足了,物資和設備都齊全了。荊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毛安祿以核酸檢測樣本舉例,“現在放開到了縣級以上的人民醫院都可以做檢測了,全市每天共可以完成1200多份的篩查,應檢盡檢”。

近日,由廣東醫療隊和荊州市中心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聯手打造的兩個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已逐步啟用,將盡一切可能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多縣市宣佈“戰時封閉管理”

截至2月16日24時,荊州確診病例數量超過了1500例,在湖北17個地市州中排名第四。經過一段時間與病毒的搏鬥,荊州疫情仍十分嚴峻。全市下轄8個縣市區和3個功能區,疫情整體防控壓力比較大。

2月15日零時起,洪湖進入“戰時封閉管理”,區內所有樓棟一律全封閉管理,居民不得外出,物資由政府定時定價配送,為期14天。

同日,監利、公安、石首、松滋等多個縣市宣佈進入了“戰時封閉管理”狀態。

在廣東、海南支援醫療隊的支持下,荊州進一步發起了戰“疫”總攻。

“荊州早期疫情與廣東有一定相似性。”廣東省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分析:前期荊州全市疫情以輸入性為主,武漢封城後,第一批輸入性病例潛伏期已經過去。

荊州市聚集性病例和本地感染比例隨後明顯增多,已進入二代病例發病階段。1月24日以來,聚集性疫情報告起數逐漸增加,全市累計報告數十起聚集性疫情,多數為家庭性聚集性疫情。

洪湖同樣存在類似情況。從目前病例的居住地和病因上來看,本地居民感染的病例已有上升趨勢,之所以在此時提出“戰時封閉管理”,是希望頂住二代、三代傳染壓力,加快戰勝疫情的步伐。

“如果14天管制下來,能夠把病人全部找出來,病情就能夠得到控制。”林立豐說。

黃志剛和林立豐有同樣的觀點。他每天在朋友圈裡更新著荊州病例數據,在他看來,眼下的舉措可以讓形勢往好的方向發展。

“你好,我們是廣東醫療隊!上門給您量測體溫!”2月17日,林立豐化身“病毒偵探”,帶隊到洪湖鄉鎮,篩查社區居民的身體狀況。

林立豐表示,目前的重點任務是讓老百姓及時發現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避免因遲診斷或遲治療導致輕症轉為重症。

荊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廖強對疫情作出分析:如果對“四類人員”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就失去對這一波本地感染病例的篩查時間,將失去圍堵輸入性疫情的黃金窗口。

在黃飛看來,荊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隔離措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創造出有利條件,各地隔離工作成效在發熱門診、疑似病例等數據動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座魚米之鄉,正期待著春日的暖陽。2月17日中午,一輛貨車停靠在荊北新區思源小區門口,居民排隊等候購買社區封閉管理後第一次送到的鮮魚。“今年還是第一次吃,開心得很。”居民王先生說。輪到他時,他朝工作人員喊道:“來條最大的胖頭魚!最大的!”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曹嬡嬡 黃錦輝 後方聯動記者 胡良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