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構築防疫“銅牆鐵壁”

商丘:構築防疫“銅牆鐵壁”


2月17日,商丘市第八批16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該市91名確診患者中,已有46人治癒出院。自2月11日以來,商丘市新增確診病例較前期有明顯下降,治癒出院人數穩步上升。

這一降一升,亮出了商丘在抗擊新冠肺炎大考中的表現。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勞務輸出大市,面對人口密集流動帶來的疫情管控壓力,商丘市不斷織密“六位一體”防控網絡,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將關口前移,全力打造防疫“銅牆鐵壁”。

關口前移,編織精密“防控網”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切斷傳播源、阻斷傳播途徑是防控疫情的首要任務。

商丘市利用在“兩城”聯創和脫貧攻堅中建立的工作機制,從城市到農村,密織了一張以“行政村、自然村、村小組,社區、小區、樓院”為基礎單位的“六位一體”聯防聯控防護網。

“王阿姨,我把菜放門口了。今天體溫正常嗎?”2月16日上午,睢陽區宋城街道辦事處24歲的網格員張士超出現在迎賓社區王女士的家門口。

王女士的母親被確診新冠肺炎送醫治療,她和家人被隔離家中。每天張士超至少與王女士聯繫兩次,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在各個小區,如張士超這樣的基層網格員不分晝夜地忙碌著,成為抗擊疫情最基礎的防禦力量。

社區聯防聯控,農村群防群治。一張密織的大網,在武漢“封城”的第二天,就在商丘大地上鋪開。

防控關口沉到底、全覆蓋,救治關口也在與病魔搶時間、拼速度。

穿上連體隔離服、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經過“全副武裝”,商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陳穎和同事們開始了新一天的核酸標本檢測工作。

這裡是商丘市唯一核酸檢測單位,承擔了商丘市新冠肺炎的所有核酸檢測任務。

2月1日,商丘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就作出了“對所有疑似病例、所有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全面進行核酸檢測,所有確診病例都在市立醫院集中救治,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部署要求。

大量的標本需要檢測,為了及時出具結果,商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實行了“三班倒”制度,每班連續工作24個小時,三天一個循環。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月16日,已經完成核酸檢測4600餘人次,並對檢查出核酸陽性的患者,全部實行了隔離醫學觀察,有效防止了疫情的交叉傳播。

黨員爭先,勇當一線“排頭兵”

在抗擊疫情最危險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最勞累的地方,高高飄揚的黨旗和黨旗下共產黨員的身影總會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1月25日、1月28日、2月2日,商丘市委組織部分別下發了《致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封倡議書》《關於充分發揮全市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尖兵作用的通知》,動員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自己的先鋒形象和模範行動,影響帶動廣大群眾增強信心、眾志成城,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閨女的寒假作業,要求爸爸媽媽每天抽出一個小時一起完成,你說你走了咋辦?”

“現在情況特殊,顧不得這麼多了。有時間了再好好陪你們。”春節放假在家的寧陵縣張弓鎮魯莊村第一書記楊寧不顧妻子的埋怨,返回村委會,迅速進入“戰時”狀態。

召集村“兩委”幹部開會,制定村裡防控方案,挨家挨戶摸排情況……魯莊村轄8個村民小組416戶1468人,其中有2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楊寧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摸得一清二楚。

村疫情防控卡點是一個臨時搭建的棚子,近日大雪突襲,氣溫很低,楊寧與村幹部24小時在此值守。

在商丘,4000多名像楊寧這樣的駐村第一書記,風雨無阻地堅守在一線。他們的主要任務由脫貧攻堅暫時轉移到疫情防控上來,和當地鄉村黨員幹部一起,帶領群眾同抗疫情。

當問起他們為什麼選擇“逆流而上”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是黨員。”

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是一座堡壘。從大年初一起,商丘市12612個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作表率、當先鋒;1000多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以“三五”基層工作日為依託,各牽頭聯繫1個基層黨支部,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332693名黨員主動請纓,組建臨時黨支部、黨員突擊隊。

“我先上!”“我先來!”“我請戰!”一個個鏗鏘有力的聲音仍在豫東大地迴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