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恆大疫情期間“線上賣房”的奇招?

這只是價格戰的啟幕,後續更精彩。有算成本的的算價格的,還有說銷售套路的,其實連地產中營銷和定價流程都不知道,瞎騙贊。地產中營銷中最大的威脅是時間。

再重申一遍,地產最大的成本是融資財務成本。好像說的不一樣,做地產的都知道融資時間成本。給大家舉個粟子吧。我原來在的一個地產公司融資成本大約是1.75分月息,不管太高。就是1億每月支付175萬,一年支付2100萬。也就是說地產 公司有一億房子1年沒有賣出去淨減少2100萬,這還不包括其它營銷等費用,純融資成本。加上其它我們一般按2.5分算,也就是每年減少3000萬。相當於1億房產就成了7000萬了。這都在財務控制裡,利用定價機制的紅線。更可怕是這是流動資金的截流,融資財務成本會幾何增長。

這就是你看見城市裡爛尾樓十年了,房價翻了兩翻還要爛的原因,因為他是-2億了。

疫情為什麼降價,我下文中寫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建築,地產項目因為這資疫情推遲了至少3-4個月的入市節點。意味著計劃內的現金流要斷流3-4個月,沒有幾個地產抗的住。

對,就是上面的節點,地產定價、營銷等所有政策都是根據節點定的。最重要的是根據節點推進工程進度和簽約、回款指標。現在節點沒有,你慌不慌。

那恆大怎麼看,不用看,恆大這次活動有完成目標金額的,各區域一直到置業顧問。主要有小定、大定、簽約、回款四大指標。沒完成實質優惠繼續加力。其他地產有點慌,要跟進,可等待更好的位置等因素的物業。

………………

更一下:

關於本次恆大降價熱點,對於我而言,恆大降價真不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提前開打,搞的其它地產商無路可走,真是牛逼。本來地產市場因為疫情就攪的客戶人心焦慮,而恆大這次出招,直接站客戶更加持幣觀望。本次營銷一是擠了別人客戶,二是攪了其它開發商客戶。

從銷售上來講,他們也非常成功,一從廣告角度,全國熱議,二是圈客角度,真接降低了客戶訂房源的資金成本,大規模圈客,為後續營銷打下堅實客源。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他把日期定在了5.10日,預示疫情將在5.10日前結束。

房地產行業影響及對策

中長期沒有什麼變化,短期影響很大,現在基本判斷至少90天的冰凍期,關鍵節點在5.1。上半年價格戰肯定會打起來,從所有地產企業的現金流和債務情況來看,剛兌壓力非常大,2月基本沒有任何動作的可能,期望3月份了,如果疫情影響,營銷還沒有辦法展開做動作,3月份勢必大規模的降價促俏。

為什麼說會降價銷呢?目前線上銷售不現實,消費者大宗交易沒有線上成交的可能性,所以營銷的重點在尋求線上蓄客,等到疫情解封后的集中爆發,線上的客戶蓄集由於房產的特殊性,缺乏產品力的直觀體驗,所以價格是唯一的突破口,以團購為噱頭的線上集中召集會再出現,實質是降價促銷。至於消費的報復性反彈要取決於市面上的資金流動性,看商業銀行的槓桿和央行是否有放水政策,但不容樂觀,如果外儲受疫情影響在實質下降,基礎貨幣勢必萎縮,通縮還是實質發生,商業銀行越加槓桿,流動性越緊張。

目前營銷建議:目前地產交易沒有產品體驗形成不了交易,疫情解除前沒有機會,如果線上能解決海外物業銷售早就實現了。但可以降價逼定和線上蓄客,主要是老客戶的點對點再維繫,還有新客戶的尋找溝通。線上蓄客的核心,一銷售員全力上線,二是營銷拓客重建立。第一部分就不在多言。第二部分是原來線下可以拓客,線上一樣可以拓客,只是溝通的場景不太一樣。

拓客佔地產銷售比重一直很大,現在很多人把線下的拓客方式拿到線上用,效果肯定很差,這是疫情的場景造成的。我的建議是:研發品牌與營銷的聯動,推出基於品牌溫度關於人居生活方式的再思考出發,基於疫情期間封城和禁足的政府管理,從項目角度重新連接,對於試項目的規劃、健康、戶型等方面做出解讀(如《A戶型的7日談》等生活場景解讀),然後用抽獎、問卷等互動的模式回收客戶反饋,置業顧問線上追蹤,新媒體平臺回收客戶,形成蓄客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