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陽區:“5+3+N”網格化治理機制 織密“三無”小區疫情“防控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2月18日訊(付代俊 文/圖)“現在好了,實行封閉式管理後,人員隨意進出的現象沒有了。”完成社區所有“三無”小區“打圍”後,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凱江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斌終於鬆了一口氣,“把疫情防控與基層治理同步推進,嚴守社區防控第一道防線。”

“三無”小區阻斷疫情,是目前城市防控疫情的重中之重。如何織密城市“三無”小區疫情防控網?旌陽區針對城市基層治理和疫情聯防聯控實際,全域推行“5+3+N”網格化治理機制,破解治理難題,確保“三無”小區防疫無死角。

旌陽區:“5+3+N”網格化治理機制 織密“三無”小區疫情“防控網”

“打圍”讓“三無”小區管理有序

建立5級防控單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該區建立“社區—片區一網格一樓棟一住戶”5級防控單元,按照“社區分片、片內劃格、格里有樓、樓內到戶”的思路,將全區73個城市社區分片劃格,以“成熟小區700—1000戶+‘三無’小區200—300戶”為標準,按照地域就近原則,共劃分149個片區281個網格。社區幹部、物業人員、小區熱心黨員等分別擔任片區長和網格員,片區長7項職責、網格員10項職責愈加清晰,入網入格入戶全面覆蓋。

據楊斌介紹,近段時間,下沉社區幹部每天到網格收集群眾意見,及時會商解決,快速回應群眾期盼,“多人多線、層層負責的工作模式轉變為專人負責、一杆到底。”

旌陽區:“5+3+N”網格化治理機制 織密“三無”小區疫情“防控網”

網格員瞭解“三無”小區防控情況

打造3方攻堅隊伍

“李大爺,儘量少出門,有啥需要給我們說,我們幫你搞定哈。”東湖街道凱江社區第4網格社區網格員與公安民警、志願者在巡查摸排過程中給李大爺吃了顆定心丸。

如何整合“部門、社區、社會”資源,打造3方攻堅隊伍,以實現“群眾有需求、網格立響應,社區一吹哨、部門齊報到”目標?該區通過整合市、區兩級黨員幹部隊伍和社區幹部隊伍基礎上,將社區民警、基幹民兵、醫護人員、文明勸導員、衛生保潔員、治安巡邏員等社會力量全部整合進網格,扎牢疫情防控網。“部門下沉、居民參與、社會支持的網格化管理,讓我們防疫工作更有底氣了。”楊斌說。

目前,市、區兩級黨員幹部2400餘人下沉到網格,組建起300餘個“先鋒隊”,示範引導8000餘名黨員群眾志願者,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這段時間,我們宅在家裡,網格員、志願者和公安民警、醫護人員忙前忙後,給我們提供代購代辦等貼心服務,讓我們感到很溫暖。”旌陽街道米市壩社區居民周紅說。

旌陽區:“5+3+N”網格化治理機制 織密“三無”小區疫情“防控網”

巡查“三無”小區

配套“N”項防控措施

“原來我們小區有五個出口,外人隨便進出,住在裡面缺乏安全感。”東湖街道金蘭巷自建小區居民黃棟清說,“現在好了,打起了圍,只有一個出入口,還安裝了監控,簡直巴適哦。”

疫情下,該區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N”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措施,惠及了廣大居民。由社區黨組織主導、網格黨支部主抓,網格員、退休黨員、樓棟長、居民代表和志願者共同參與,採取建一個業委會,自主選擇一個物業公司、門衛,排一張住戶值班表的“三個一”方式,引導‘三無’小區居民參與自治,讓小區治理更有效。

該區通過建立“5+3+N”網格化治理機制,所有“三無”小區全部完成“打圍”,小區居民憑卡出入。同時,2000餘套“智能慧眼”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和應急視聽平臺盡顯“科技範”, 各網格通過新媒體推送轉發權威防疫信息萬餘條,通過街道、社區流動宣傳車、“小喇叭”等高密度播報疫情防控知識,創作錄製防疫知識快板書、剪紙、歌曲等作品廣泛傳播,“心理關護”“安安熱線”疏導居民心理,為小區管理升級、疫情防控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