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三大產業及地產信託行業的影響之觀點彙總

以下彙總整理部分研究機構關於新冠病毒肺炎對三大產業及地產信託行業影響的研究結論。

01 疫情對三大產業的影響

GDP核算有兩種常用方法,一是生產法,即基於供給端視角來看經濟。在這種統計方法下我們可以把GDP理解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二是支出法,即基於需求端視角來看經濟,這種統計方法下可以把GDP理解為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淨出口。部分研究機構分別從生產法和支出法角度,分析了疫情對三大產業的影響。

1.廣發證券研究所:疫情對於第三產業(交通、餐飲、旅遊、零售、娛樂、房地產)影響廣泛,對第二產業(企業復工延遲、投資延遲、出口報關延後、物流約束)亦會有一定程度擾動。首先,疫情對春節假期和假期後一段時期的第三產業(特別是交通運輸、餐飲、旅遊、零售、娛樂、房地產)產生廣泛影響。其次,基於疫情防控需要,多數省市都推出了延遲復工的舉措,開工時間拖後對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產值有一定影響。再次,由於延遲復工及部分區域物流不暢,不排除出口節奏短期亦會受到一定影響,並通過出口產業鏈影響第二產業(工業)。最後,疫情防控是當前階段社會各界共同的主要任務,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基建、地產、製造業)可能會一定程度延遲,需求收縮也會影響投資預期,這會進一步對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產生一定影響。

2.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需求端:消費回落,投資對沖。消費方面,預計疫情對消費負面衝擊的持續性較長,消費受疫情衝擊的時間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期間,如果本次疫情能相比非典更快撲滅,那麼社零增速可能在Q2獲得修復。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受疫情影響較弱。疫情可能造成Q1產能利用率回落,對製造業投資的波動產生暫時的節奏性影響。考慮到專項債與項目對應,不可挪用於防疫,疫情對基建投資的負面影響可能較弱。預計出口、進口增速當月回落。全年看,由於同比基數抬高,2020年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或相比上年收窄。

3.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以目前確診人數最多的四個大省(佔全國確診總人數75%)——湖北(64%)、浙江(4%)、廣東(4%)、河南(3%)為窗口,來觀察疫情衝擊下,產業結構上哪些產業鏈和行業受到的衝擊更大。武漢2019年上半年GDP約7479億,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9,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和其他城市相比,武漢的第二產業佔比更高,境內水網、鐵路、公路穿過,東西溝通、南北鏈接,是中國經濟地理的交通心臟,大量的物資在這裡交易並運往全國各地。和服務性的第三產業不同,工業經濟一旦受到衝擊,其影響的輻射範圍會更大。如果武漢的生產停滯,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化工品製造直接受到影響,其下游需求較大的行業集中在橡膠塑料、造紙及加工,木材及加工行業,紡織業,這些行業由於自身需求衝擊疊加化工品需求依賴,影響或更大。計算機、電子與光學設備、電氣機械、通用設備整個鏈條均受到一定影響。產業升級的儀器儀表行業由於對計算機、電子、電氣機械需求較高,或受到一定影響。由於復工推遲,建築活動的延後,疊加汽車鏈條影響,將對黑色、有色冶煉、金屬製品需求短期存在一定抑制。

02 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招商證券研究所回顧了非典時期的地產:短期下跌、迅速企穩、全年“過熱”。房地產銷售在2003年3月、4月急劇下跌,跌幅約30%;新開工與銷售同步變化,跌幅約20%;投資數據滯後前兩者1個月,低點位於5月,跌幅約5%。也就是說,雖然“非典”本身持續6-8個月,但對地產的擾動只有2-3個月,之後地產迅速企穩。地產擁有如此“韌性”的背景,是2003年地產行業處於“過熱”進程中。200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34%,商品銷售增速29%,均是2000-2008年之間最好的一年,“非典”疫情不改變全年趨勢。

1.中信建投證券房地產團隊:疫情或將短期影響資產價格,但不改長期趨勢。從當前的情況看,2020年的政策基調仍是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房地產行業的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方針也沒有發生變化,考慮到2003年主導房地產板塊表現仍是房地產市場基本面因素,認為2020年房地產板塊仍值得看好,需要高度關注政策及銷售數據的變化。從短期衝擊的影響看,企業之間的分化會更為明顯,融資能力、回款能力是考驗開發商的核心因素。

2.國泰君安房地產團隊:本次疫情簡單來看,改變的是現金流曲線,讓經營現金流系統性後移。按照現金流量表拆分,經營性現金流流入後移,體現為銷售回款的大幅下降,與此相對應的,就是經營現金流流出也大幅下降,體現為減少施工和減少拿地。本次疫情所帶來的直接風險,就是在於現金流重新再匹配風險。3月份即將進入復工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房企能夠重歸於疫情前的環境,由於經濟短暫性下行帶來的樓市買方市場,將進一步帶來房企經營決策分化,對管理和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3.中信證券研究部:本次疫情對地產行業乃至經濟生活的影響料將超過非典,地產企業和工地開工的延後將導致銷售和投資在短期將受到一定衝擊。儘管疫情高峰期正值地產行業淡季,一季度地產投資仍然不免有所下滑。預計1-2月地產投資的降幅大概率超過25%,一季度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下滑至12%以上,但疫情過後積極因素將會不斷增多,地產投資前低後高的趨勢基本確立。地產銷售可能受疫情發展的影響更大,一季度面臨的壓力較為確定,但前期銷售疲軟並不意味著供給和需求的消失,在疫情趨於緩後,房企可能加速推盤,疊加屆時相對寬鬆的政策和流動性環境,銷售回補的彈性大概率在二季度體現。疫情因素預計對全年的地產銷售影響有限,增速表現上也會是前低後高的節奏。參考非典時期的經驗,樂觀估計疫情對於全國地產銷售和投資的衝擊可能持續2-3個月,負面影響或將持續到4月份。區域層面,武漢和湖北地區的地產行業將受到更長時間的衝擊,可能持續半年左右。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疫情對地產行業的短期衝擊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

4.平安證券研究所:當前大環境不同於非典,投資開工銷售將階段性承壓:當前經濟大環境、政策環境及行業規模均不同於2003年,且各地政府更快採取延期開工、暫停線下售樓等措施,對行業及開發商的考驗將更大。若疫情短期得到控制,考慮2月佔全年開工銷售比例較小,加上後續趕工加推等措施,對全年地產建材衝擊仍相對可控。若疫情短期未受到明顯控制,各地停工、停線下售樓管制延續,將對節後房企推盤銷售持續產生衝擊,同時中期還將通過影響資金及開工制約可售貨值,影響全年銷售、拿地及投資表現。中性判斷下,微幅下調全年投資、開工及銷售預測,預計2020年投資、開工及銷售增速分別在5%、0%及-5%左右。

5、招商證券研究所:一方面,短期衝擊更大。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房地產行業處於相對低位,加之疫情影響範圍更廣。將省份按確診病例數劃分為五類,本次疫情在短期內或導致施工投資停滯大約30%,而前次不足20%。另一方面,全年地產穩態或有“動搖”。1-2月是房地產行業的傳統淡季,對全年影響不大,關鍵在於後續兩個月,考慮兩種情形:第一,疫情在春節返程高峰過後得到有效控制,2月底之前基本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在2月底之前恢復,此前的影響可以彌補;被抑制的購房需求在3-5月也得到釋放,形成一波“小陽春”。加之疫情過後,行業政策不太可能加碼,部分地區適度寬鬆,再加之4-5月低點過後,土地購置費將見底回升,全年地產投資的穩態不變。第二,疫情在“第一個潛伏期”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通過“非一次傳播”繼續蔓延,最終在4月底天氣轉暖時出現轉機,5月底之前基本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上半年的銷售與施工進度都會受到影響,全年增速不確定性加大。

6.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房地產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顧孟迪:疫情對未來住房市場的影響2003年SARS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的住房價格經歷了大幅上漲。這種狀況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後,必然會再次出現。首先是大災過後,一線城市發達的醫療水平和充足的醫療資源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其次,一線城市和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管理能力較強,對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這些地區成為國人心目中較為安全的地區。儘管許多地區都有限購措施,但蜂擁而至的外來人口還是會對房價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三,此次疫情,給廣大中小企業的業主造成了重創,許多中小企業的業主將會退出所經營的領域,進而進入炒房隊伍。由於近日專家對於病毒糞口傳播的風險作出了肯定的判斷,加上SARS疫情期間香港淘大花園廢水管對上下樓居民傳播病毒導致多人感染和死亡的悲劇,因此很多人會對別墅類住房產品(包括獨棟、雙拼和聯排)產生興趣。

7.光大證券研究所:在銷售房地產銷售方面,樂觀假設下,新冠疫情在2020Q1得到控制,4月撤銷管控恢復正常經營,假設一季度損失程度(-15%),忽略後續其他月份的疫情影響,則2020全年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同比下降5.4%左右,約為13.2億元。悲觀假設下,根據2003年SARS經驗,新冠疫情延續到5月底,6月份疫情解除,恢復正常經營,假設1-5月份損失程度(-25%),忽略其他影響,則2020全年商品住宅銷售金額同比下降10.7%左右,約為12.5億元。在房屋開工方面,樂觀假設下,新冠疫情在2020Q1得到控制,4月撤銷管控,務工人員陸續返工,房企恢復正常新開工,均衡假設一季度新開工面積損失程度(-15%),忽略後續月份的疫情影響,則預測2020全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為-9.4%左右,約為20.6億方。悲觀假設下,根據2003年SARS經驗,新冠疫情延續到5月底,6月份疫情解除,恢復正常經營,假設1-5月份損失程度(-25%),忽略其他影響,則預測2020全年新開工面積增速為-15%左右,約為19.3億方。

8.銀河證券:預計 1-2 月地產開發投資大概率同比下滑 10%左右,一季度下滑 5%左右,下調對 2020 年銷售金 額增速的判斷至-2%—-1%。雖然本次疫情短期內會帶來一系列下行壓力,但影響相對有限,房地產行業的需求具有特 殊性,可能延後但不會消失,對長期趨勢的影響較小。

9.天風證券:下調房價降至2%,銷售額漲幅預測至-0.82%。住房需求並不是普通的消費需求,不大會因為短期的疫情影響而需求消失,更多是遞延了。因此不排除 3-4 月或許會出現小陽春,房價漲幅或將不及預期,導致商品發銷售額增速不及預期。下調房價預測從3%降至2%,2020銷售額漲幅從0.15%下調至-0.82%。下調竣工增速至16.5%但依舊高增長。中性假設,由於2020年竣工體量較大,工期難趕,半個月的竣工將無法完成,會導致竣工量由原來預測的 11.67 億平米下降至11.18 億平米,竣工增速從21.6%下降至 16.3%。

10.外貿信託產業金融事業部對重點進行了分析。恆大集團:公司淨負債率仍難大幅下降,短期償債指標難改善。融創集團:公司佈局聚焦於一二線城市及環一線熱點城市,銷售受到影響可控。從現金流上看,融創的淨負債率有望出現改善,世茂集團:公司2020年財務利息壓力較小,償債能力較好,但需要關注公司2020年的擴張動向及槓桿變動情況。

03 疫情對信託行業的影響

1.中誠信託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是全面的,尤其是給房地產、政信、小微金融等信託業務重點領域帶來較大影響,可能會提升存續信託項目的潛在風險。對比2003年非典疫情對資本市場造成的影響,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給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帶來的波動更加明顯。

從業務開展方面,信託公司房地產、政信等項目短期內可能面臨停擺的風險。由於全國各個省市均已發現確診病例,部分地區暫停公共交通運輸。信託公司開展新業務過程中,難以完成現場盡調等業務環節,不能充分履行《信託公司受託責任盡職指引》中規定的相關職責。短期內,新業務開展較為困難,這也將影響到整體的經營業績。此外,即使疫情結束後,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仍需一定的時間。

疫情對信託公司流動性提出更高要求。受負債渠道約束,信託公司補充流動性的渠道較少。目前,受疫情嚴重的主要地區也是信託公司重要的業務區域,若疫情衝擊較大,短期風險項目攀升,可能會對信託公司流動性提出更高要求,進而影響經營業績。

2.信而託研究:房地產、政信業務受衝擊較大。此次疫情影響,首當其衝便是房地產信託業務。受疫情影響,文件明確指出推遲在建、在售房地產項目開工、開售時間,這樣導致房企從買地、開發、竣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都出現短期停滯,直接影響回款速度,從而造成企業違約風險及所涉信託項目逾期風險上升。除房地產業務外,2018年漸進起色的政信信託業務也將受到較大沖擊。隨著疫情深入,一方面所設政信項目,或因政府工作重心向防疫傾斜,造成時滯,從而影響按期兌付;另一方面,因地方財政需要支付部分確診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和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經費,對於疫情較重的趨區域財政產生較大的壓力,從而造成地方政無力兌付情況。

此次疫情除對信託公司主要業務造成衝擊外,還對直接影響到信託公司日常經營。一方面,延長假期、延期復工、外地返城人員隔離觀察等,同樣也對信託公司正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兩一方面,儘管信託行業早就推行普及電子合同,但由於信託主要是針對高淨值客戶,也為了加強與客戶的聯繫、保證客戶隱私等,業務人員仍多采取上門面籤形式,受疫情影響此種工作方式短期之內或難以執行。

3.中融財富:疫情對於信託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項目各異。相對而言,信託管理資產期限相對較長,一旦疫情防治工作出現拐點,憑藉中國市場的強大韌性,多數信託資產將快速得到修復,預計不會產生系統影響。疫情對房地產肯定會有影響,但對具體企業和區位影響不一,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或將呈現先抑後揚的趨勢。從需求端來看,近期有市場相關統計結果顯示,若沒有疫情,有49%的受訪人士在春節期間及接下來的一個月有購房計劃,因為疫情而推遲購房計劃的比例達到70%,短期需求有延遲的傾向。綜合來看,疫情對於房地產項目的建設和銷售工作在短期內會產生較大影響,其中,資金鍊緊張、靠高速週轉的地產商壓力更大。行業因為疫情產生振盪調整的過程中,現金流好、債務結構合理、融資能力強的頭部房企將更具優勢。預計,一二季度新增房地產信託會有明顯萎縮。隨著市場信心的增強,下半年需求會有所回暖。

本文源自山東國信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