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戰場”援建武漢醫院“守後方”保障復工復產

戰“疫”打響,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企業家第一時間動了起來。在他們的帶動下,有的企業捐款捐物捐人馳援前線,有的企業守好物資保障“最後一線”,還有的企業向供應商提供合作資金保復產……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疫情“寒冬”之中,這些實業家正用迎難而上的堅持、復工復產的火熱、轉型創新的靈活,讓粵港澳大灣區早日重現“春光明媚”。

“第一時間到前線去”

疫情來襲,恍若寒冬。千里之外,多位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企業家在不同城市、不同時間邁開步伐,方向卻一致:第一時間到前線去!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裡吹的“風”,來自格力電器。“疫情一定能夠被戰勝,春天一定會來到。我們期待著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之日。”2月12日致武漢員工的公開信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這樣說。她還宣佈,除武漢基地以外,格力已加快復工,加緊生產溫度計、口罩生產設備、護目鏡、殺病毒空氣淨化器、新風空調等產品,為疫情而戰。

千里馳援,TCL成為第一家進駐雷神山醫院安裝設備的企業。“防控疫情,企業義不容辭!”面對洶洶疫情,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號召下,集團多線條、全方位動了起來:宣佈建設雷神山醫院當天,設備安裝突擊隊成立並迅速“出征”;1月29日、31日,TCL駐武漢一線安裝工程師分別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實地考察,確保設備安裝一次到位;2月1日,兩支物資運裝隊也相繼出發。

到不了前方戰線,就守好後方。

除夕夜,廣州香雪製藥廠副總裁劉豔退了回湖南老家的機票,在外提貨工作到晚上9點多才回家;大年初一早晨8點,她又匆匆回到公司上班。父母所住的湖南農村發生疫情卻無法趕回照顧、公司要緊急復工生產口罩卻找不到原料供應商……這些天,劉豔不斷來回於車間、倉庫和家中,電話響個不停。

這些天,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威同樣緊盯著公司生產和員工返崗,還忙著為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復工奔走。“國際訂單不斷增加,前景是好的。我們正在‘搶修’,想辦法把供應鏈恢復起來。”

抗“疫”一戰,廣東企業身影頻現,僅直接參與援建武漢醫院的廣東企業就有數十家。

“隔離病毒,不隔離人心”

2月10日,廣東企業正式復工復產。一面是“嚴防死守”的隔離,另一面卻是亟待安撫的人心。

“隔離病毒,不能隔離人心,更要溫暖人心。我們決不放棄任何一個湖北人、武漢人!”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的話擲地有聲,公司不僅保留所有在湖北、武漢過年的員工幹部崗位、福利、待遇,而且今年該加的工資和待遇堅決要加。“員工義無反顧地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更要以員工為中心,要讓他們各方面都有保障。”梁昭賢說。

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發問:作為企業,我們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全民抗疫之戰中能盡什麼綿薄之力?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綿薄之力”,不僅化作物資送給了疫區人民,更從保障員工的每一個細微處著手:保證員工工作期間的口罩供應、國內員工暫停國內外出差、錯峰上下班、訂餐配送到座位。“只要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迅速回歸崗位,專注投入工作,眾志成城,一定能安然度過這場疫情。”方洪波堅信。

“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正如佛山順德20個非公企業黨委書記聯合發出《齊心戰“疫”,我們是責任共同體》倡議書中所說的,廣東製造業企業家不畏困難、愈挫愈勇,新冠肺炎的“難”將更加激發“興”的士氣。

廣東格蘭仕集團黨委書記梁慶德是倡議人之一。他向外界傳遞出強有力的信號:格蘭仕投資的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項目和公司科技轉型的戰略進度未受疫情影響,今年將“再造一個格蘭仕”,再招聘1萬人,謀求大發展!

歷經風浪又轉型蝶變的廣東製造業企業家,從無畏懼。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彭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