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一家人攜手“逆行”

本報記者李虎成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李亞偉

2月16日,早上7時30分,張依凡在家庭微信群問候幾句,爸爸張長興依舊沒有回覆。這會兒,他應該正在穿防護服,準備進隔離病區。

張依凡家中多人從事醫療工作。今年76歲的爺爺張洪傑是延津縣石婆固鄉里士村的“老村醫”,爸爸張長興、叔叔張長勝、嬸嬸樊玉芹、姑姑張長霞、姑父刁修田都是醫生。受家庭影響,張依凡大學報了護理專業,畢業後到延津縣人民醫院工作。

疫情防控開始,張依凡和幾位親人都“奔赴前線”。爸爸是延津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隔離病房工作。叔叔、嬸嬸在裡士村衛生室,姑姑、姑父在通郭村衛生室,他們除了日常接診還負責環境消毒、卡點執勤。張依凡在延津縣人民醫院負責後勤保障。

“要說最辛苦的,還是我爸。”張依凡說,“老爸23歲起就在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今年54歲了,仍堅守在一線。2003年‘非典’時,我正值中考,老爸奔赴一線,為方便穿防護服,還剃了個光頭。那時候我想他了,只能隔著病區的圍欄,對著病房的門窗喊話。”

2月1日,延津有3人被送至縣人民醫院進行隔離治療,2月2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早已簽下“軍令狀”的張長興與14名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區,投入“戰鬥”。自2月1日起,張長興就沒回過家,白天在隔離病區工作,晚上在指定賓館隔離、休息。

張依凡說:“6歲的兒子總是問我,姥爺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告訴他,等打敗病毒,姥爺就能回家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張某體溫已經正常,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田某和趙某的肺部陰影已經明顯吸收,就等核酸檢測結果了。”2月15日晚7時,剛從隔離病區回到指定賓館的張長興對記者說,延津已確診的4例均為輸入性病例,目前沒有出現二代病例。但患者全部出院後,醫護人員還要再隔離14天。

同為醫務工作者,張依凡理解父親,可眼淚總是“不聽話”。張依凡在朋友圈寫下對父親的思念:“睡不著覺,想想忙碌的工作,想想一線的老爸;您總說您做的都是日常工作,可您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沒想到,竟引發廣泛轉載。

得知記者採訪,爺爺張洪傑說:“我在農村行醫一輩子,深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沒啥可說的,俺家能為抗擊疫情作點貢獻,是我最驕傲的事。”

“對,沒啥可說的,我跟依凡的嬸子,還有她姑姑、姑父都是鄉村醫生,認真做好村裡的防疫工作是我們的職責。”叔叔張長勝說。

得知女兒想他“哭鼻子”,張長興給女兒打去電話,“依凡,此時全國醫護人員與我們一同戰鬥呢,大家眾志成城定能戰勝疫情,到那時,老爸帶你去吃涮羊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