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時,演奏者都不看指揮者,指揮者有什麼作用呢?

葉姐42


大家把指揮的作用理解得太狹隘了。

不管是樂隊的指揮還是歌唱隊的指揮,他們很重要的作用是在排練之中。

指揮必須掌握全曲的旋律、節奏、強弱、速度、各個聲部的配合、各個樂器的配合……,哪裡有不足必須及時糾正,麻煩得很、辛苦得很。

等到了舞臺演出時,觀眾看到的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了,基本不需要指揮再去糾正、修改了(極其特殊的情況也許會有)。所以大家看起來似乎指揮不起什麼作用了。

那麼為什麼指揮指揮還要上去呢?因為為了防止萬一呀。剛才不是說了嗎,極其特殊情況下,也許樂隊、歌唱隊會出現錯誤或混亂,這時就需要指揮發揮掌控全局的作用了。

另外,由於排練時指揮建立起的威信,在演出時他出現在舞臺上,全體演員也會感到心裡有底,演出就會更加順暢。這時指揮就在起一個“壓艙石”的作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每次演出,對於作品理解、掌握得最深刻的就是指揮(演員們對作品的理解與發揮大多是局部的)。他出現在舞臺上,利用他的肢體語言能夠更深刻地表現作品的內涵與美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可欣賞度。每當我們觀賞音樂會時,很大一部分享受都來自於指揮的表現,不是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指揮的心血大都拋灑在排練之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心血結出來的果實。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指揮家們!


草根蟻民


對這個問題也說說我的理解!

小時候和年輕時,我對指揮的感覺跟下面各位朋友回答的差不多,

改變我對指揮認識的是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虎口脫險》,

看到電影裡,人家指揮能把在樂隊裡濫竽充數的人都能給找出來,並且哪個音節不對都能聽出來,

真的是服了!

由此個人覺得,樂隊指揮是神一般的存在。

是整個樂隊,是這首音樂的靈魂人物。

如果少了指揮,可想而知這個樂隊是什麼樣子,演奏出來的音樂又是什麼樣子了!

一個優秀的指揮家,能把每部(全場)的音譜樂譜全部記在腦海,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雖然國際上一些指揮家很有名氣,比如~卡拉揚,小擇徵爾……!

但我最喜歡我們中國的指揮家~

嚴良堃(指揮音樂舞蹈詩史東方紅)

李德倫,

牛萬里,

陳傳熙,

長春電影製片廠指揮家,名字忘了!

還有好多記不起來了!


猛禽950


指揮和樂隊的關係可以理解為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主導作用,對學生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指揮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樂隊的靈魂,一名優秀的指揮站在臺上絕不僅僅發揮節拍器的作用。

演出僅僅是呈現在舞臺上的最終結果,但是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指揮看似在臺上揮一揮拍子,事實上,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指揮一直是整個樂隊的靈魂,排練開始之前,指揮就要開始研讀總譜,將每一個聲部的穿插和樂曲整體的架構瞭然於胸;排練過程中,統一整個樂隊的聲響,處理樂曲的強弱、呼吸、銜接、聲部間的平衡等,啟發樂手對整部作品的理解能力,使得樂手能夠按照指揮對於作品的解讀,按照指揮的意思完成作品,並將作品呈現於舞臺上。

所以,不要小看指揮哦,他們可是樂隊中至關重要的存在,我碰到很多厲害的指揮,熟悉樂隊的每一件樂器,熟悉到什麼程度呢?每一件樂器的指法,音域,最佳共鳴點等等,簡直比樂手自己還要了解手裡的樂器!指揮的耳朵都是超乎常人的,在一個大型樂隊演奏中,準確的聽出音不準的聲部和不協和的聲響,這是音樂素養的高度表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題主,也幫助大家對指揮這個職業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



鳴心國樂坊


指揮是一個樂隊的靈魂。我做過指揮,也被指揮過,作為一個樂手或者是歌手,不是不看指揮,他在演奏或者演唱過程中用眼睛餘光注意著指揮的手勢,雖說平時已經排練熟悉,但是還是會注意指揮的手勢,防止演出過程中有什麼意外而臨時變化。而作為指揮來說,排練時他要根據對作品的理解儘可能將自己的意圖貫徹到演員演奏(唱)中去,在演出時,他要運用自己的手勢、身姿、眼神等激發演奏(唱)者的情緒,使整個演出圓滿,還要協調樂隊與演唱人員之間一致,有時還要協調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交流。這麼說吧,一個指揮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個節目的成敗。


邢濤


樂隊指揮的作用80%發揮在了排練,現場演奏時只佔20%。樂隊指揮的主要精力全都用在了幕後樂隊的排練中。這一幕,平常人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的。所以,就看不見指揮的作用。這是不瞭解。看似演出時樂手與指揮好像不搭界似的。其實,在幕後排練時已經做到了“心心相印”,互有默契了。當樂隊演奏成功了,就是指揮作用的成功。


簡直簡直


這麼說吧,指揮者才是一個樂隊靈魂。這麼說有的人可能不淡定了,“你懂音樂嗎?在這信口開河?”。誠然本人對音樂一竅不懂,至於交響樂更是處於一種最最初級的欣賞者,和門外漢沒啥區別。但是本人舉一個例子估計大家就明白了,我們所有人應該都有過上學期間參加大合唱的經歷吧?哪個部分男生唱,哪個部分女生唱,哪個部分合唱不都是在看指揮者的手勢嗎?同樣,樂器之間的演奏和配合必須由指揮家來協調也是一樣的道理。指揮家對於一個樂團來說就相當於司令官!你能說我會開槍就行了,不用指揮官也能打好仗嗎?





我不是一百分1203


樂器演奏者雖然不看指揮,但指揮還會對演奏者有著巨大的影響。缺了指揮不行。指揮還會通過身形影響演奏著,最重要的就是心靈感應。指揮是樂隊的靈魂,是對樂曲理解最深的人,有著極高的音樂修養。指揮的一切表演,舞蹈、都是音樂信號,是對樂曲情感的高深理解,會感染整個樂隊。指揮看起來手拿一根小棒亂舞,實則高深莫測,龐然大物也!!!


朝聞道xszy


在悟空問答裡看到這樣一個音樂方面的提問,覺得有意思。雖非專業人士,也試作回答。

指揮,詞典這樣解釋:1.發令調度。2.發令調度的人,也指在樂隊或合唱隊前面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這就是說,指揮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發令,即指示開始和結束。二是調度,即指示如何演奏(樂隊)和演唱(合唱隊)。第一個任務簡單,吹衝鋒號,或者鳴鑼收兵,都會。第二個任務就需要音樂素養。

都說指揮是樂隊的靈魂,怎麼叫靈魂?那就是樂隊對樂曲的表現必須體現指揮對樂曲的理解。一支樂曲,寫在譜上,那是死的。通過指揮對樂曲的理解,然後利用樂器的演奏,成為活體。或激烈,或熱烈,或舒展,或婉轉,或淒涼,或悲傷。樂曲的內涵,指揮家的理解不一樣,因而表現就會有差異。這就是指揮家的作用。而這作用,主要還是體現在排練中。正式演出時,指揮在臺上一站,就向觀眾表明,這支樂隊表現的是這位指揮對樂曲的理解。指揮手裡的指揮棒及指揮面部表情,時刻都在每個演奏者的眼中,心中。


直心1


不是不看指揮,是偷看指揮,因為還要看譜子。只有參加過樂隊,演奏過肖邦第一鋼琴協奏的才知道。


阿肯之花


我是外行,有時覺得指揮就是擺設。比如獨唱配樂,搞的臺上兩個人,是看歌唱演員還是指揮呢?當然啦,交響樂看指揮像個滑稽演員一個人神之舞之手舞足蹈也很有趣。民樂合奏就尷尬了,因為民樂有時節奏變化大,如何手舞足滔得有水平,我有一個同學,指揮唱樣板戲那真是神來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