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以怎樣的生活方式安穩的過好這一生?


我們當以怎樣的生活方式安穩的過好這一生?

圖/來自網絡


自全民戰疫以來,迄今已近一月,現在進入關鍵時期,但拐點還沒出現。有多少人宅家已被憋得快出不了氣來;有多少人或已經習慣了宅家的樂趣;有多少人或已經警醒或沉思;有多少仍然無良無知無畏。

2020年,全世界的災難似乎不約而同的到來。

你看,這才到2月份,竟然有這麼多的災難登上熱搜:澳洲的山火、洪災,巴西的神秘病毒,美國的流感,東非的蝗蟲,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遠的不說,就看這次新冠肺炎,一個看都看不見的微小病毒短時間秋風掃落葉席捲全國,影響世界。整個社會彷彿被暫停,人們恍若被封印,多少人惶恐無助、多少人茫然不知所措,多少人仍嬉笑怒罵,多少人已家破人亡。這一切似乎來的太突然,人們原本繁忙而焦慮的生活突然被掐斷,無法適應也是自然而然。

世界已改變,自然也已改變,但無論如何,歷史的車輪只會永遠向前,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仍將轟轟烈烈的繼往開來!只是,

我們該怎樣去避免悲劇的重演?我們該怎樣去和大自然握手言和?我們當以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安穩的過好這一生?

正如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所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時代,也是一個愚蠢的時代;

這是一個信仰時期,也是一個懷疑時期;

這是一個希望之春,也是一個失望之冬;

……

這個矛盾對立統一的思維邏輯不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嗎?


怎樣才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呢?應該是這次疫情帶給世人的思考……

加措仁波切說:“你失去的一切只是無知”。這句飽含哲學思想的感悟更恰當地昭示了人們對世界、自然、生活、乃至於自身還有太多太多的無知!在我們一味的追求名利,追求成功,渴望更多物質財富的當下,是時候學會提高自己的認知了,是時候該更多瞭解自己、認清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本身。

當然,提高認知的前提是需要學會獨立思考,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才不會人云亦云,才不會無所適從,盲目跟風。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才能更容易認知更多的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的本質,才能更容易認清生活的真相。才能懂得有敬畏之心,才能有原則和底線。 人們不斷在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卻忽略了美好精神生活的核心價值,當部分人開始追尋物質和精神並存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卻忽略了低俗和高雅的區別,甚至遺忘了藏在我們基因中的東方美學生活方式。

正如許倬雲先生在《中國文化的精神》這本書中說到:現在的中國人幾乎都忘記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回首歷史,唐宋時期的美學生活迄今是歷史的一座高峰,迄今深刻影響著亞洲唯一發達國家——日本。而我們中國人卻漸行漸遠,過著不中不西,混沌焦慮的生活方式。

現在,中國人是時候過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了,是時候警醒還沒有認知生活的意義,是時候回到中國文化的母體,是時候重拾“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的華夏文明,更是時候重塑中國文化的自信。

網上很多人說希望這次疫情會改變中國人的集體性格,我倒是真希望是對中國人集體人格的改變。衷心祈願:山河無恙,人間溫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我們當以怎樣的生活方式安穩的過好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