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志願者疫區逆行:不問生死,不計報酬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熊先武的身份還只是武昌區社區教育學院中華路街分校校長。作為社區學校的校長,其實是一種志願服務。由於學校放寒假,他和一家人早早回到位於黃陂區的新房準備過年。

大年三十下午五點多,吃完晚飯的熊先武,正準備和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手機上刷到一條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通告,“1月25日0時起,過江隧道關閉,三環內(含三環)過江橋樑通行實施體溫檢測管控。”

熊先武預感到事態嚴重,據他了解,疫情發生後,平時生活的武昌區戶部巷社區工作本來就吃緊。趁封路前連夜趕回武昌的想法剛說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大過年的往外跑,妻子更是罵他有毛病。

67岁志愿者疫区逆行:不问生死,不计报酬

2月14日情人節,是熊先武和社區群幹並肩作戰的第21天。由於經常轉運病人,為了消毒方便,他乾脆理了個光頭。-陳紅霞 攝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在戶部巷住,也是戶部巷第一批個體戶,在這裡我們家淘到了第一桶金,過上了小康的日子,這個時候社區缺人,我一定要上。”經過兩個小時的思想工作,他說服妻子,讓女兒連夜把他送回戶部巷。“怕歸怕,做好防護也沒什麼”,他這樣安慰妻子。

在車上他就給戶部巷社區居委會主任沈小妹打電話:“這次疫情社區有困難缺人手,明天初一起我就到你這報到,不問生死,不計報酬。”

沒想到從初一開始,一干就是20多天。

剛開始熊先武在社區的任務就是救火隊員的角色,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當“採購員”為鄰居買菜買藥;擔任“安全員”為社區搞消殺;負責“防護員”在司門口一帶卡口蹲守。這一切在大年初三發生了改變。

社區來了一個緊急任務。家住戶部巷社區的胡婆婆,她的老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住院後去世,胡婆婆自己也感染了,被社區安置在自由路的酒店隔離,她的兩個女兒此前也被感染,在家裡做隔離。胡婆婆一個人被隔離,社區也不敢告訴她老伴去世的消息。

胡婆婆因為對房間不滿意要換房間,因為她是疑似病人,熊先武穿上防護服立刻趕往酒店隔離點協調,把胡婆婆從三樓房間調到了五樓,然後把行李收拾好提上來。

胡婆婆的女兒聽說媽媽換房後特意打電話來表示感謝,同時表達她媽媽胃不好,讓幫忙買點蘇打餅乾。這時已經接近下午五點,臨近超市停業的時間,熊先武馬不停蹄趕到超市買了餅乾,再把胡婆婆安頓好。

2月14日晚上,之前調房間的胡婆婆病危,已經有三天沒怎麼吃飯,經醫生確認後,需要馬上轉院,熊先武和一位城管隊員穿上防護服,把胡婆婆從房間裡抬到車上,送往湖北省中醫院辦理入院,全部安頓好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十點。

“回來我把衣服一脫,消毒好久才吃上飯。這邊家裡沒有其他人,中午社區有工作餐,晚上在家裡泡一碗方便麵,就這樣應付一下,一直是這樣。”熊先武說,而胡婆婆病危的事情他沒敢和她兩個女兒講,本來她們的父親就因為新冠肺炎去世了,她們自己也在隔離中,只能和她的兩個女兒說:“你媽媽挺好,都安頓好了。”

“我那天在醫院辦理住院手續,醫生問病人有沒有親人,我說她的親人都在隔離,我就全當是她的家人,我把我的聯繫方式告訴你,胡婆婆有任何問題你給我打電話,我對她負責到底。到今天是第三天了,醫院沒給我打電話,我估計這婆婆是不是好轉了,至少生命還在延續。”2月16日,熊先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熊先武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時而轉發疫情動態,時而發自己的動態照片。

2月16日早上七點,熊先武在朋友圈轉發了俞敏洪疫情日記的一段文字並點贊:“我們都是俗人,所有的立場都源於自己仍然可以置身事外,沒有被感染或者直接衝擊。而真正的勇士,是那些衝鋒在這場抗疫戰爭前線的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