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沂南縣岸堤的歷史啊?

盤紹東


沂南縣岸堤鎮位於縣城西北部,鎮駐地距縣城31公里,東鄰馬牧池,西與蒙陰縣舊寨鄉、界牌鎮相鄰,北鄰沂水縣高莊鎮,南鄰孫祖鎮及蒙陰縣垛莊鎮。總面積 14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5萬畝,林地面積6.13萬畝,淡水養殖水面220畝,全鎮轄35個行政村,5.6萬口人,皆為漢族。

該鎮地處山區,境內山巒重重,溝壑縱橫,汶河岸邊有小片平原,城南部砂石山、北部青石山、中部小平原的格局。主要山峰有艾山、格拉山、水塘崮、爬山子、西樓頂、馬子山等,其中艾山屬孟良崮山脈,海拔470.2米,水塘崮屬北大山脈,海拔519.8米。境內有沂(南)蒙(陰)公路經過。山東省第二大水庫岸堤水庫位於該鎮上游,汶河自興旺莊以西入境,東流至艾山東村出境,屬常流河。全縣最大的水庫高湖水庫位於該鎮西北5公里處。該鎮土壤主要有褐土、棕壤、潮土三類,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崗石、鐵礦、砂、雲母等。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黃煙,林業以經濟林為主,是著名的將軍煙生產基地和萬畝花生生產基地,是全縣最大的鏡面柿和香椿生產基地,2005年人均純收入3473元,企業主要有塑料、造紙、麻紡、建築材料、玻璃製造、保健口品加工等。該鎮有中學2處,小學12處,衛生院2處。

岸堤,唐代就有其名,因殷雷、殷電二軍官守此地,取名雙鳳鎮,後因南臨汶河,河堤甚高,故自明代改稱為岸堤。

建國初期為岸堤區,1951年5月改稱為四區,1956年2月改稱岸堤鄉,同年10月成立岸堤人民公社,11月劃歸蒙陰縣;1961年8月劃歸沂南縣;1983年5月改稱岸堤區,1988年9月改設岸堤鎮。該鎮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舊址所在地(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蘇魯豫皖邊區和省委山東分局曾駐紮此地,素有“小延安”之美譽。

鎮政府駐地岸堤位鎮境中部偏東,境內有汶河大橋,艾山東電視差轉檯,新興蝙蝠洞和新興康熙(1666)地震碑等自然人文景觀。農曆一、六為集日,三月十六和十一月十六逢山會,鎮駐地交通便利、配套調入齊全、商貿發達,為縣境枉西北部邊陲重鎮。


岸堤鎮


大山頭村村


中高湖前村村 暖泉村村 姚家峪村 張林村


泉水莊村 佛山村 佛山前村 佛子萬村


明峪莊村 黃山坡村 岸堤一村村 岸堤二村村


岸堤三村村 岸堤四村村 岸堤五村村 岸堤六村村


局埠村 小峪莊村 西波池村 艾山後村


格拉山後村村 王山村 趙家莊村 四新村


盤山莊村 大頭莊村 波子峪村 安子溝村


大峪莊村 柿子嶺村 朱家林村 田家北村村


梁家北村村 東北村村 紅光村 新興村


新村村 李家莊子村 塘子村 雋家莊子村


唐家峪子村 五石垛子村 幸福官莊村 劈片石子村


胡家溝村 艾山前村村 艾山東村村 南巖路村


邵家巖路村 魏家巖路村 仁和莊村 河子溝村


石旺崖村 前董家峪子村 後董家峪子村 馮家莊村


柳行岔村 巖山莊村 興旺莊村 西巖路村


花嶺坡村 三合峪村 二社莊村


東蔡家峪子村 西蔡家峪子村 面梨溝村 中高湖後村村


馬頭村村 大萬村村 上高湖村 杏山子村


羅圈峪村 黃泥溝村 池畔村 東山村


孟家場村 徐家峪村 長嶺村 下高湖村


石旺莊村


小小學霸


局埠地區有雨,岸堤著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