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我們不辱使命——資中縣人民醫院專家組的故事


振奮人心!2月7日,資中縣、也是內江地區的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魏某痊癒出院!捷報傳來,資中縣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奔走相告,欣喜萬分。


抗擊疫情,我們不辱使命——資中縣人民醫院專家組的故事


1月23日,為了儘可能的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勢頭,武漢最終選擇了封城!就在同一天,資中縣發現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人,宣告全縣疫情防控戰正式打響。

資中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醫療衛生單位的龍頭和定點診療醫院,疫情診療防控責任重大而艱鉅。醫院黨委、行政迅速反應,向全院職工吹響了集結號,在大年三十,調集整合全部的力量,投入緊張而繁忙的疫情抗擊戰。

為了打贏這場硬仗,醫院成立了“新冠”肺炎的診治和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院長雙掛帥。醫療救治組有副院長、主任醫師尹智、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德華等十多名多學科專家。專家組工作量特別大,每天不僅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須24小時隨時到崗。在這個本該和家人團聚的節日,他們已連續一個多星期沒能與家人見面了。

“新冠”肺炎診治專家組組長陳德華,是一位有著30年豐富臨床經驗的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自我縣收到疫情預警以來,他便開始忙著收集各種有關“新冠”疫情的報道,分析疫情的發展趨勢。他說:“我縣的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人魏某,也是內江地區的首例病人,是在臘月二十九發現的。我們從收到的隔離發熱就診人員的信息中發現,該患者的症狀與本次疫情的通報情況高度相似,所以我和副組長林敏帶上防護裝備立即前往會診。”發現病人呼吸很困難,陳德華和林敏心裡基本有了答案,立刻安排咽拭子採集。採集咽拭子時,必須面對患者的呼吸來操作,有較大被感染的風險。雖然當時有很多醫務人員在場,因為是第一例,以防萬一,他們決定親自採集。作為組長,陳德華這個平時在大家眼中沉穩儒雅的人,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就上。林敏考慮到陳德華年齡較大,不由分說,一把搶過器具衝在了前頭。

談起這件事,感染科負責人林敏有點羞澀:“當時陳主任已經連續工作了四十多個小時,我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作為後輩,理應我上。再說了,我是感染科醫生,由我來做咽拭子採集,是職責內的事。”林敏的丈夫也是醫院的一名醫生,深知她的工作面臨的風險。當被問及家人對此事的看法時,她說:“家裡人都很擔心我,其實你看,我們的防護還是做得很好的嘛,沒什麼好怕的!其他都沒什麼,我只是特別掛念兩個娃娃,畢竟他們還小。從大年初一忙到現在,這麼久沒見,還是挺想的。沒辦法,實在很想了,只能跟孩子們視頻一下,畢竟這裡才是我應該堅守的崗位!”

經過核酸咽拭子檢測,魏某被確診為我市首例輸入性“新冠”病人。

在陳德華和林敏趕去為患者會診的同時,重症“新冠” 肺炎救治組副組長、ICU負責人王文虎,正對ICU負壓隔離病房進行最後的檢查確認。王文虎回憶:“為了應對如2003年‘非典’那樣的疫情,醫院在ICU修建了負壓隔離病房。因為資中縣未發生過此類疫情,所以隔離病房自建成以來,從未被使用過。”聽聞本次“新冠”疫情爆發,王文虎立即著手隔離病房設備的檢查、調試、物資準備、人員安排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他常常為此忙到深夜,終於趕在疫情到來之前,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雖然可以借鑑當年“非典”疫情的一些做法,但大家並沒有應對大型爆發性傳染病的實戰經驗。魏某剛入病房,專家組就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對其病情進行了集體會診和客觀評估,將其確定為重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醫院對魏某的治療高度重視,根據國家衛健委下發的最新診療方案和內江市專家的指導意見,結合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專家組制定了周密細緻的治療方案並予以實施,同時配合專家組成員、副院長、主任中醫師陳麒的中藥湯劑,對其進行了“多對一”精心治療。


魏某被送進ICU後,王文虎顧不上勞累,立馬穿上厚重的隔離服衝進ICU隔離病房,帶領醫護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程監控和治療。為了和死神賽跑,他連水都不敢喝一口,忙碌幾個小時下來,隔離服下的衣服早被汗水溼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有些顫抖。

終於,所有為此辛勤付出的醫務人員迎來了回報,該患者在ICU治療了三天後,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徵和各項指標都很平穩,被轉入普通隔離病房治療。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院又收治了三名確診患者。結合首例患者的治療經驗,專家組根據新收病人各自的具體臨床表現,按照精準施策、“一人一方案”的原則,為三名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由於三人都是輕症,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各項指標都很穩定。

治療期間,專家組不僅關注患者的身體健康,也很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每天查房時,專家組成員張勇軍都會為患者加油鼓勁:“我們現在的醫療手段已經遠勝以往,科技也相當發達,恐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你們好好配合治療,相信我們!”為了安撫患者的焦慮,張勇軍還運用了“互聯網+醫療”的模式,主動與患者加微信好友,適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同時,叮囑24小時值守的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對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及時報告和反饋。張勇軍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給予患者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之前疫情的變化、救治的效果都無法預測,每天我們的心理壓力都特別大。當我們救治的第一例患者病情好轉並平穩下來時,專家組每個人都十分的欣慰,因為我們的努力,讓同事們看到了曙光,也讓百姓心裡不再那麼恐慌,增強了大家抗‘疫’的信心!”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2月2日,按照內江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安排,資中縣人民醫院將4名確診病人轉到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集中治療。漫長而短暫的十天裡,由於醫護人員對患者如親人般無微不至的照護,已經和患者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轉運前,患者對醫護人員依依不捨,家屬也對專家組表達了由衷的謝意。

2月5日,我們從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瞭解到,魏某的CT檢查結果,比離開資中縣人民醫院時又好了很多,另外三個確診患者的症狀已經全部消失。醫院已經為他們進行了核酸檢測,如果連續兩次呈陰性,就可以出院了。

經過這段時間與疫情的抗戰,專家組不斷從中總結經驗,林敏說:“因為我們以前沒有這種大型流行病的實戰經驗,就是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也只是做了預案,疫情並沒有在我們身邊爆發,所以我們前期的流程、預案、治療方案還不夠完美。經過這次實踐的檢驗,事實證明,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陳德華還向公眾建議:“如果身體不適,請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拖!要正確認識這次疫情,從官方渠道瞭解疫情的情況,不要聽信小道消息,不作無謂的恐慌。”

“可能大家不知道,對患者的病痛,我們醫生最能夠感同身受,因為我們的專業讓我們能夠深切體會到患者的隱憂和痛苦,同時也深深明白患者對醫生的那份信任和期望。”王文虎頓了頓,目光中透出堅毅,“所以,只要我在這個崗位一天,我就一定會對得起醫生這個稱號!”這句發自肺腑的語言,代表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心聲。

“我們是醫者,護佑人民健康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將不辱使命!”這是資中縣人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