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怎樣吃米飯才能升糖慢?

連城152847766


糖尿病患者對主食的選擇,決定著生糖的快慢。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精白米麵的攝入,如,白米飯,白饅頭,白麵包,白麵條。這些經過精細加工的主食,升糖速度非常快,對患者的病情是不利的。取而代之的是,要多攝入全穀物和雜糧雜豆,因為與精白米麵相比含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吃米飯的時候,要多吃雜糧飯、雜豆飯,在白米里放一定量的雜糧雜豆,這樣既增加了營養還避免了血糖的快速升高。

另外,吃的時候要注意米飯的量。糖尿病患者每餐要多攝入新鮮蔬菜、魚肉蛋奶豆等蛋白質食物,而且儘可能和米飯搭配著吃,以降低血糖水平。我們推薦糖尿病患者要倒序進餐,就是吃飯的時候,上來吃些蔬菜,然後吃蛋白質食物,最後再開始搭配著吃主食。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血糖反應速度。

最後,要注意米飯的狀態,越軟爛,好消化升糖速度越快。所以我們不推薦糖尿病患者喝粥,加入粗雜糧也可以加大米飯的咀嚼力度,讓它在身體內沒那麼容易消化,飽腹感時間延長。從而降低米飯的升血糖速度。

劉慧霞

(教師、註冊營養技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健康宣教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營養學會食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營養海賊團


糖尿病人怎樣吃米飯才能升糖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改變米飯的種類。一說到米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米飯,特別是精白米飯。精白米飯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主食。但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精白米飯屬於高GI的食物,它的GI值在85左右。升糖速度是非常快的。為了降低升糖速度,可以把單純的精白米飯改成雜糧飯。舉例來說,如果在單純白米飯的基礎之上,添加1/4的扁豆做成扁豆米飯。它的GI值就降到了70以下,成為中GI食物了。所以改變米飯的種類,將白米飯換成雜糧飯,是降低升糖速度的有效辦法之一。



第二,改變進餐順序,也有助於降低升糖速度。很多人吃飯的順序都是先吃一口主食,再吃蛋白質食物,然後再吃蔬菜。糖尿病人建議調整進餐順序,先吃蔬菜,然後吃蛋白質食物,最後再吃主食。



第三米飯搭配蛋白質食物,也能夠降低整餐的升糖速度。比如單純米飯的GI值在85左右,米飯搭配魚GI值就降到了37,成為低GI食物,對糖尿病人是非常有利的。常見的可以和米飯搭配的蛋白質食物有牛奶雞蛋,肉類,魚蝦和豆製品。



總之只要做到了,改變米飯的種類,調整進餐的順序,搭配蛋白質食物。是可以有效降低升糖速度的。

回答者:孫繼紅,執業藥師,註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頭條號:註冊營養師孫繼紅。


營養百事通


東方飲食結構中米麵的比例過多,是升糖的主要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時米飯吃得很多的話,講究米飯怎麼吃對於控制血糖很有幫助。

首先,也是最關鍵的,要少吃米飯,必須少吃米飯。

家裡的吃米飯的碗要換小,越小越好,沒有太小隻有更小。

換成小碗後,每次吃米飯最多吃一碗,然後逐漸到每頓吃半碗。

其次,要把白米飯換成糙米,不要迷信紅米或黑米,要選擇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糙米。糙米可能一開始吃不慣,時間長了就愛吃了。做糙米要多放水,可以買專門有做糙米那一檔的電飯鍋。

如果不習慣的話,可以從摻和著吃開始,一半白米一半糙米,習慣了之後再逐漸過渡到全糙米。

粥可以吃,也要過渡到喝糙米粥,而且每頓也不要多喝,一小碗為好。

最後,不要頓頓不離米飯,可以有一頓不吃主食,只吃蔬菜和水果,甚至每天只有一頓吃主食,這樣保證米飯和其他主食的總攝入量少,血糖才能夠得到控制。

米飯並非唯一升糖的食物,蔬菜水果中也有碳水化合物,此外還有糖,無論是做飯做菜中添加的糖、還是甜食和含糖飲料,都要全力避免,這些糖比米飯還可怕。


京虎子


問題一:很多人說得了糖尿病,最好就不要吃米飯了,這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雖然米飯的升糖指數比較高,但是人體能量來自於食物碳水的消化作用。如果長期不攝入主食,身體會逐漸消瘦,人也會沒精神。還是需要保證一定的主食量攝入的。

問題二:那怎麼吃米飯,血糖可以不超標呢?

白米飯的GI值為83.2,屬於高GI食物。

那什麼是GI值呢?

GI值就是血糖生成指數,指含等量(50g)碳水化合物食物與等量葡萄糖在2小時內血糖反應水平的百分比值,它反映食物升高餐後血糖的能力和速度,食物GI值越大,升高餐後血糖的能力越強、速度越快。

GI<55為低GI食物

55-70為中等GI食物

GI>70為高GI食物

白米飯的GI值83.2,大於70,升糖能力很強。

問題三:那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手段來降低白米飯的GI值呢?

1、大米選擇秈米

秈米和粳米相比,支鏈澱粉含量相對較低,升糖速度相對較慢。秈米是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的米粒,口感偏硬,粘性較差,一般多見於南方兩湖、江浙等地區。

2、 簡單就好

我們可以選擇加工較少的大米,升糖較慢。根據加工後米胚殘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溝殘留皮層的程度,可將大米分為一、二、三、四級,級別數字越小,大米的加工精度越高,升糖越快。此外,市面上還有糙米,這是一種只脫去穀殼,保留了穀皮、糊粉層等其他部分的大米,有效減少了精製加工時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損失,這種大米升糖最慢。

3、搭配粗雜糧、雜豆

雜糧、雜豆與大米比例建議1:2-1:3之間。雜糧、雜豆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有效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比如燕麥、薏仁、紅豆、綠豆等。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質

可以用豆漿蒸米飯。既可以降低米飯的GI 值,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又可以彌補大米營養中的不足,豐富米飯的營養價值。

5、適當少加點水

米飯做的稍微硬一點,不要太爛。如果水加的太多,容易讓大米糊化,加快升糖速度。

6、高低GI值搭配

配合蔬菜、葷菜一起吃。先吃蔬菜再吃葷菜最後吃米飯,可以有效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以上六點供糖友參考,讓我們的米飯成為米飯中的“戰鬥機”!


如果您贊同我的回答,請動動手指為我點贊!

想要了解更多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請持續關注微糖。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米飯天天吃,吃不對很要命”,這句話對於糖友是再適合不過的了,與其只是單一限制自己少吃、少吃、再少吃,不如掌握以下4個技巧,更能對平穩血糖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

1.飯里加點“料”

建議糖友在蒸米飯時加點燕麥、小米、紅豆等粗糧,或者將白米飯和玉米、糙米、紫薯等粗糧一起吃,它們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餐後血糖。

2.冷藏

冷藏後的米飯咀嚼起來硬硬的,這種變化稱為“回生”或“老化”,這是因為米飯經過冷藏後產生“抗性澱粉”,這種物質在體內可以抵抗澱粉酶的消化,吸收和進入血液都較緩慢,因此更利於平穩血糖,但是這類米飯質地較硬,對於消化功能不好的糖友不建議經常食用。

3.用小碗

用小碗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控制米飯的量,避免吃的過多,記得小時候家裡吃飯,都用的大大的碗,用大碗稍不留神飯就盛多了,米飯被剩下怕浪費,吃下又怕“受罪”,陷入兩難的境界,而對於需要嚴格控制米飯攝入量的糖友,更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碗,最好選擇正好能盛一拳頭飯量的小碗,可以防止吃的過多升高血糖。

4.吃飯順序

吃飯的順序真有那麼重要麼?日本一項大型實驗證明,先吃菜後吃飯的人普遍比先吃飯後吃菜的人降糖幅度要大,所以糖友正確的吃飯順序應在餐前半小時飲一杯水,吃飯時應先喝250毫升一杯的綠葉蔬菜打成的汁或蔬菜湯(喝不下也可以把綠葉菜焯水後拌著吃),然後把其他菜餚拿到面前,一大口菜,一小口飯,輪換著吃,這樣做的好處是,蔬菜攝入充足,飽腹感強烈,避免了過多主食及大量油脂攝入。

控糖貴在堅持,希望各位糖友都能持之以恆,穩住血糖就從最基本的米飯入手!



趙波營養師


為了降低餐後血糖,不少糖友會減少米飯的食用量。甚至部分糖友完全不吃米飯,因為他們誤認為“米飯等主食是垃圾食品”。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糖尿病人究竟該如何吃主食呢?


大家都知道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有助於血糖的穩定。但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主食不等於碳水化合物,它除了澱粉之外,還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而且,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國推薦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到總能量的50%以上。所以不吃澱粉類主食(碳水化合物)並不合理。


不同的米飯,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多又少,升糖指數(GI)也有高有低。對糖友來說,如何更聰明地選擇高質量的主食呢?


1.品種不同,血糖反應有差異

澱粉其實可以分為兩類: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其中,直鏈澱粉具有抗潤脹性,水溶性較差,糊化溫度較高,也不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又能與脂肪形成複合物,降低消化吸收率。因此高直鏈澱粉食品是糖友的理想食品之一。


一般來說,大米看起來更為細長,它的直鏈澱粉含量相對較高,GI值相對較低。且高直鏈澱粉高的大米,看起來比較散,粘性較小,冷卻後較硬。


也有研究顯示,我國南方秈米的GI預測值低於北方的粳米,而粳米又低於糯米,所以血糖控制得較差時,建議不要或少量食用糯米。


2.加工越精細,血糖反應越大

粗糧,屬於質量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建議糖友烹煮米飯時,加入1/3的粗糧,腸胃功能較好的人,也可以加入1/2的粗糧,但建議混合加入不同的粗糧,如糙米、玉米、燕麥、藜麥等。


因為現在市面上很多大米都屬於精細化穀物,雖然口感好、易消化,看起來又白又亮,但在精磨、拋光等加工過程中會損失人體所需的大量營養素。


也有檢測發現:某些類型的香米,其B族維生素的含量近乎為0,抑制血糖、血脂吸收的物質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被破壞了。因此很多糖友吃完主食後,餐後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就比較猛。



3.煮得太爛,血糖反應大

舉個例子,糖友喝粥後,升糖速度比較快,也可能引起血糖偏高,波動幅度大。所以即便是升糖指數低的大米,經烹調後也未必是低GI值的飲食。


一般來說,煮飯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煮得越爛,其GI值就越高。所以,主食應儘量選GI低一點的品種,在能煮熟的前提下,適當減少烹調時間、用水量,也不宜提前長時間浸泡。



4.適當降溫,輔助降低血糖反應

大米、土豆等食物中含有抗性澱粉,消化吸收速度較慢,所以食用後不會造成血糖過快升高,有助於血糖平衡。而且抗性澱粉有增強飽腹感、減少便秘等作用,可輔助控制食慾、減肥;又能減少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可輔助改善血液環境,預防血管病變。


但高溫會破壞抗性澱粉,尤其是溫度高於130℃時,所以有些高壓鍋不是特別適合糖友煮飯。


另外,大米等食物冷卻或風乾後,抗性澱粉含量會明顯增高,且更穩定,所以建議糖友不要趁熱吃,適當放溫,可以輔助降低餐後血糖的反應程度。但也不要放得太冷,米飯過於乾硬會影響腸胃功能。



BTV養生堂


用下面3個方法,給米飯加點兒“ 料”,讓米飯變得升糖慢。

第一、給米飯加點豆

黑豆、青豆、黃豆等各種豆類富含膳食纖維,同時還能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能提高飽腹感。人體對豆類的消化速度大大低於米飯或米粥,用大米和豆子1:1 配合烹製,能使米飯或米粥的飽腹感明顯增強。

第二、給米飯加點菜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加米飯的體積,其中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釋能量, 還能延緩胃排空,所以蒸米飯時不妨加一些蘑菇、筍丁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同吃,既能豐富營養,又能提高飽腹感。

第三、給米飯加點色

黑米、紫米等有色米的GI 較低。另外,黑米、紫米等有色米富含膳食纖維,其外層的有色物質可以延緩消化速度,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糖尿病患者預防心血管病。

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關注頭條號:“健康圈內人”,讓您瞭解健康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健康圈內人




有很多患者得了糖尿病就會問,我還能正常的吃白米飯嗎?其實得了糖尿病,吃白米飯的確血糖升高是很快的,所以如果想讓餐後血糖升得慢一些的話,儘量推薦吃雜糧雜豆飯。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推薦二: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那什麼都是雜糧呢?比如說糙米,燕麥米,小米,黑米,薏米,高粱米,大碴子,小碴子…… 雜豆包括,紅豆,綠豆,扁豆,鷹嘴豆,飯豆,腰豆……

在做飯之前可以將豆類或者是雜糧先提前浸泡,特別是豆類,可以先煮一下,然後再放到大米里和米一起煮成飯。

這樣不但能增加了米飯的營養,還能夠降低血糖的升糖指數。 每餐的雜糧雜豆不用添加得過多,是整個主食量的1/3就可以,也就是說兩份白米,一份雜糧或雜豆加在一起煮飯。

光靠雜糧飯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搭配上兩倍的蔬菜的量。先吃菜,再吃肉,再吃主食,才能夠使餐後血糖更好。

作者簡介: 李實 國家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五期學員 糖尿病教育專員 高級育嬰師 護師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吃大米飯是中國人的傳統,我們從小就是吃著白米飯長大的,然而長期以精白米麵為食,卻是我國糖尿病高發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這是因為米類在精製過程中,會流失最重要的營養、胚芽、纖維來源麩層。同時,精加工也升高了米飯的升糖指數。那我們在吃米飯的時候,要怎樣降低米飯的升糖指數呢?下面就來教大家三招。

1.把米飯冷藏一下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只需把煮好的米飯放進冰箱冷藏一下,一碗簡單的控糖飯就做好了。因為經過冷藏之後,米飯的澱粉結構發生了改變,提高了抗性澱粉的含量。抗性澱粉是一類難消化的澱粉,能夠減緩消化吸收速度,還容易讓人產生飽腹感,從而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2.讓米飯更粗更亂

在煮飯的時不妨加部分粗糧,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最好的搭配是,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一來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二來還能使蛋白質營養互補。關鍵是,這樣搭配還能有效降低米飯的升糖指數!注意煮飯時不要煮太軟,豆類和米粒都保持完整的,才是最合適的。

3.給米飯更多色彩

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紅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有助於預防眼底病變。又比如,選擇紫薯、黑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能預防神經病變和心血管疾病。

糖友們除了適量吃白米飯,也可以多加選擇糙米和全穀物。糙米富含優質蛋白質,糙米所含的鋅、鉻、錳、釩等微量元素,有利於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糖耐量受損的人很有幫助。研究發現,吃糙米對於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別有益,因為其中的澱粉物質被粗纖維組織所包裹,人體消化吸收速度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其實,白米飯“被黑”已不是頭一遭,主要是因為它的升糖指數比較高,所以很多人認為,吃它就跟吃糖沒兩樣,可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人員曾經就對米飯對血糖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發現白米飯吃得越多,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越高。因此,有人得出結論:吃白米飯一定會加重糖尿病病情。

然而,營養學專家並不認同此說法,他們認為,白米飯是我們中國人的主要糧食,如果它真的能升血糖,那大家都會得糖尿病,所以這個結論太過斷章取義。

其實,米飯只要吃得適量,是不會得糖尿病的,比如放慢吃飯速度,每餐只吃七分飽,這些都能減少白米飯的攝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