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如何撫平父母情緒?

我是大魔王020


第一、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所以你需要改變的是父母對於疫情的認知態度。

第二、認知決定心情,若要改變心情,就請先改變認知。當發現父母情緒波動起伏時,告訴父母,是父母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事情本身。這樣的暗示會讓我們重新以一種客觀的態度是面對現狀,認真的審視自己的態度。

第三、“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你父母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來自於你父母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父母本身創造出來的,是你父母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所以改變他們認知態度才是根本,如果改變不了就很難撫平情緒。

我是青山飛鳥藝術,希望可以幫到你。


青山飛鳥藝術


一行禪師在這裡面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他說他有一間很好的禪房在法國。有一天刮颱風,後來他跑回那個禪房的時候,那個禪房已經完全變成了不同的樣子。雨水打進來了,整個禪房都溼了,風把窗戶全部打開,裡邊東西都溼漉漉的,很糟糕,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不好。然後怎麼辦呢?他的辦法就是趕緊把窗戶都關起來,收拾柴火,燒火。等他把火燒旺了以後,那個屋子開始冒出熱熱的蒸汽的時候,那個禪房又回到了過去溫暖的樣子。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當我們在遇到憤怒、恐懼的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儘快地迴歸自己的島嶼。什麼叫作儘快地迴歸自己的島嶼?就是你要有一個療傷的地方,這個療傷的地方就在你的心裡面。

所以,就像照顧自己的禪房一樣,照顧自己的情緒。所謂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孩子、父母,你應該照顧你的恐懼、憤怒、絕望這些孩子和父母,然後它們才能夠變得更好,他們好了你就得到了安慰。








京都雅士


這個問題沒有統一標準,因父母的年齡、閱歷、接受事物能力等等諸多因素,使說服工作說易也易,說難也難!

根據自家的情況而進行,我老媽82歲,小學三年文化,但老人家很聽話。老媽說我不重要,不要傳染我女兒,因此就宅在家裡不出去,原來是每天必出去運動逛街買菜,現我都是網購,每天陪其追劇,《遠方的山楂樹》《紅鯊突擊》。

我的一位同事說,你老媽真理得請,說他老爸老媽就是不信!難啊!因人而異吧!


對抑鬱說不


其實現如今疫情問題已是家家戶戶都比較瞭解的問題了,為了抵抗疫情,我們一定要團結在一塊,眾志成城共同抵抗,像我們還比較年輕點的還好點,平時沒事就刷刷手機玩玩電腦遊戲,可父母這輩人他們是沒有什麼玩的來轉移注意力的,忙活習慣了,這一呆一個來月,很不習慣,平時父母就給我說,在樓上呆不住了,等過段時間一定會老家呆兩天,在樓上太悶了,最關鍵那也去不了,在家一呆就是好幾天,足不出戶。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嘛,每天基本上都和父母交流做什麼飯,一塊研究做做飯,沒事了在電視上找一些他們比較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在家動作輕微的鍛鍊一下,養養花草、金魚,沒事了和父母一塊打打撲克,儘量多的轉移一下他們的注意力,雖然徹底解決不了煩惱,但從根本上可以緩解一下情緒的壓力。等這個疫情徹底過去了,開車帶著父母好好轉一下。

為了抵抗疫情,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雖然我們幫不上什麼大忙,但力所能及的我們一定要做,呆在家了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不出去,不給國家添亂子。


快樂的小阿琪1234


個人覺得如果子女在父母身邊的話可能會好很多,尤其是有孫子孫女的話那更好了,老人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兒女和子孫上,這樣都在家其實及時看到新聞也好至少內心的擔憂和焦慮會少很多,一家人在一起不會有太大變動

子女不在身邊的話不管是有疫情還是沒有,父母想念子女也好,擔心也好都會有一定的焦慮性,所以如果平時一週一個電話或者視頻那麼現在最好能做到每天一個電話一個視頻,多聊聊家常少談及疫情,做好自我隔離告訴父母馬上就過去了,其實只要每天都和家裡人溝通告訴父母你的情況那麼自然而然父母也不會有多大的情緒變動。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笑口常在,也希望天下的子女多關心關心父母,哪怕有父母對子女一半的關心都好!


同世不同人


老人看新聞和手機,看到每天都有人死去,內心有悲傷惶恐。醫護人員身穿那麼多層防護服,忍受工作的種種不變,疲勞作業還依然被感染,也很心疼他們。還對我說了1960那個庚子年,全國人民捱餓的歷史情景。可見庚子年於家於國都是坎啊。

為了讓老人以平常心渡過疫情期間。就要恰當的分散她的注意力。每天陪她聊天。在此期間,本不該娛樂,但是看著她每天擔憂國事,盼著疫情早日平息。為了緩解他的心境,也會建議她看頭條及各種小視頻。昨天給她推薦了頭條的美食欄目,有個炸麻花的視頻。因為他經常給我們炸麻花,這次我還親自做了,但是媽媽說油麵都擀破了,容易炸壞。結果千層麻花哪裡都好,就是入鍋時油麵滲入油鍋,品相不好看了。

因為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為了不讓她擔心,我們很少對老人講過於具體的本地新聞情況。

平時工作忙,也很少在家陪伴老人,現在家人每天都在一起,在這個“難得的假期”裡能承歡於膝下,讓老人享天倫之樂,也是孝敬父母的好時節。

下面請大家看看我下的麻花,第一次做,品相不好,朋友圈都沒敢發。[捂臉][捂臉][捂臉]








天人之學


不少年輕人與老人打交道時,覺得老人比較固執,有時容易極端化。這是因為老人認為自己擁有相當長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的經驗,不太願意聽取別人的建議,更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同時,老人感覺到了自己的衰老,他們更在意別人的評價等,內心變得敏感。更多的老人恐懼孤獨、怕被拋棄,尤其是在一些喪偶的老人或者空巢的老人中,表現就更為突出。大多老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太容易適應變化,所以,就看到了疫情下,一些老人出門不戴口罩等情況。這些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老人有渴望被關愛、被傾聽、喜歡敘舊、被接受。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當我們瞭解老人的心理特點及需要後,我們應給予老人賦予正面的意義,同時,理解老人的動機,比如老人希望見到老友敘舊等,既然不能相見,子女們可以幫助或教會老人通過視頻、語音的方式,與老朋友溝通聯絡。 

  同時,老人需要尊重,讓老人亦師亦友,可能是子女要做的事,需要子女真正的把父母當家長、當老師、當朋友對待,這需要我們換位思考,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係好,不是因為一方善於忍耐,而是善於理解,多傾聽老人的需求及表達,情緒得到安撫,更好溝通。此外,還要注意非言語溝通,包括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


網約車媒體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疫情期間,如何撫平父母的情緒?首先告訴二老新冠可以防禦,並告知具體防禦措施,多跟他們聊天開導,轉移注意力。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興趣,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發展他們的愛好。比如,我父親是教師,退休在家身體不太好,他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加上他比較在乎自己身體,我就推薦他下載聽中醫課堂,報名參加線上艾灸班,每天忙的很。這樣自然就轉移了他的注意力。還有多跟他們聊天交流,多瞭解他們心裡變化,不是常說人老了如同孩子一樣,多鼓勵,多誇獎,多順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7200006a0ec82aeaef\

曉宇姐姐


在家待著吧,我經常給父母打電話,不愁吃不愁穿,在家待著,安全


青島宋曉東


【主動發現父母的情感需求】

父母其實只要能看到子女陪在身邊,就已經非常欣慰了,如果我們空的時間能陪他聊聊天的話,他的心情可能會更好。

有些父母可能比較安靜,不太愛說話,那我們可以陪著他們看看電視。

喜歡說話聊天的父母,我們可以抽出一點時間與他聊聊他過去年代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父母過去認為非常珍貴的記憶,以及那些曾經讓他們感到驕傲的事情——讓父母得到一種被認可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我前幾天就是這麼做的,媽媽很高興。

然後也可以跟他們詢問一下,我們不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有沒有什麼困難和需求,以便我們在之後孝順父母的過程中能更有針對性。

對於八零後的我們這一代來講,我們本身身上也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如果能讓我們自己的生活質量持續提升,把事業做的更好,相信父母也會更加欣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