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已經深刻改變我們生活,表現之一就會電影網上網播

數字科技已經深刻改變我們生活,表現之一就會電影網上網播

分享經濟的數字決定因素

上面的例子說明,儘管分享經濟的產生可以追溯到20年前,而且一些先驅者,比如eBay和Craigslist仍然存在,但在經濟足夠數字化之前分享經濟的美好前景並不能完全實現。

我們今天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數字化經濟的基礎是什麼?它和分享經濟的爆發有什麼關係?2007年,我和我的同事瓦森特·達哈(Vasant Dhar)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試圖解釋什麼才是促進數字經濟進化的根本力量、這些力量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商業預期和信息科技的社會影響的什麼樣的情況。我們認為,在它們的核心,將數字科技與過去革命性的通用技術區別開的是三個不變的因素,這些因素在過去的40年裡決定了科技的進化並解釋了它帶來結果的千差萬別;這些力量成為了我們思考未來數字科技的基礎,同樣也闡明瞭部分分享經濟的可預見的數字決定因素。

三個基本力量

我們從三個基本力量開始,這三個力量將數字科技與之前的其他影響經濟的“通用”技術區別開來。

第一種力量是事物的信息呈現方式,特別是以數字形式來傳達信息。越來越多的重要的經濟、社會事物“被數字化”。比如,你的錢是關於財富的信息,它儲存於銀行電腦中、PayPal(全球最大的電子即時支付工具,美國eBay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服務器中,或是比特幣區塊鏈中,偶爾也會變成真實的貨幣——紙幣和硬幣。音樂、聲音和錄像在今天都表現為數字信息,體現在頻率、音高、顏色以及它們的變化。今天的貿易策略是一系列基於信息的原則和算法。一個商用藥品最開始是一段信息,然後才變成膠囊裡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的真實物品最開始只是數字化的設計,這些設計通過製造工藝變成實物——一張椅子、一個電話機、一件珠寶或是一架飛機——供人們消費。這些信息都可以數字化,並且在今天已經實現了。一旦數字化,這些信息就可以適應各種形式的加工和移動。

第二種力量是硬件能力、帶寬、硬盤以及伴隨著的數字設備微型化的持續指數級增長。20世紀60年代,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預測,芯片上的晶體管的數量大約每兩年就會翻一番。如今,這個預測經常被引申為電腦價格每兩年減一半的“摩爾定律”,就是第二種力量的經驗體現。儘管幾年前有證據表示摩爾定律開始變慢,但大規模並行處理以及軟件功能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在基礎的數字運算能力上繼續維持了這個指數級增長。集中表現在谷歌公司在此方面領軍式的推動,同時這些做法也被包括Facebook在內的公司廣泛接受,建立了大規模計算使用的硬件以及類似Hadoop和 Hive等軟件。

最後一個力量很小,卻是前兩個的增強和補充力量。這就是持續增長的模塊化編程能力,它使不斷增加的複雜性得到聚合、編纂,最終整合成標準化的軟件平臺。換句話說,數字“機器”與之前的其他所有機器有根本不同,因為你可以讓這些“機器”做全新的事情而不需要重新造一個,只需要簡單地告訴它一個新的編輯好的指令。你要給一個現有的數字設備增加新功能,只需要增加一個軟件即可。比如,你的智能手機每下載一個應用,它的功能就增強一點,而它的物理設備還是原來的樣子。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等硬件的不斷增長的編程能力和模塊化能力已經對商業和社會起到了強大的變革作用。添加和改進的模塊化層能帶來原本不存在的功能和商業模式。

我們已經能夠觀察到大量關於這三個因素直接帶來的影響:信息從其物理構件中分離出來,比如音樂、視頻以及出版業推出的純電子出版物,可以通過 iTunes(蘋果公司最熱門音樂軟件)、Netflix(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平臺)和亞馬遜的Kindle來呈現;強大的分享數字平臺的創建,從谷歌地圖到亞馬遜;以及越來越豐富的數字空間的出現,比如Facebook、Snapchat(提供“閱後即焚”功能的社交平臺)和微信帶來的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複雜性增加。[32]

我列出了這三種力量帶來的四種額外的影響結果,這四種結果對分享經濟的出現和不斷進化起著關鍵作用。它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