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漲嗨了,背後的邏輯有哪些?

今天,市場漲嗨了,背後的邏輯有哪些?

扯淡集 No.16

截止今天收盤,中國股市走出大幅收高行情,三大指數集體大漲,且伴隨著成交量放大,特別是創業板漲幅高達3.72%。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於是某些段子手又開始大呼: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哈哈哈,開個玩笑,即使今天手上的股票沒漲的童鞋也千萬不要這樣想,畢竟大家都是堅持核心價值觀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嘛。

而春節開盤就一頓操作猛如虎賣出股票的老鐵,是不是有點懷疑人生?還有些等著指數跌到2600再抄底的,現在也被市場搞得心癢癢。

怎麼說呢,只能說人性這個東西真是不好控制,我也反覆強調很多次了,財富是認知的變現,要在市場上賺錢,賺更多的錢,長期賺錢,必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投資邏輯,凡事跟著感覺走,必然會左右被打臉。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理解今天的大漲,以及後市如何?市場對一季度經濟的衰退完全不擔心了?A股徹底走牛了嗎?

要回答以上這幾個問題,上週有兩個BigNews是不得不提的。

1

第一個是在2月12日最高領導層召開了政治局會議。

政治局會議是中央定調經濟的頂級會議,通常是放在4、7、10月、12月,四季度的會議更是為給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在金融市場上的老司機,要是沒聽過這個會議,顯然是不合格的)。很顯然,這次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個會議被往前挪了。

先說政治局會議傳遞的信息,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大家應該主意:

(1)“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著力解決床位和醫務人員等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加快改造擴容定點醫院,增加重症床位供給,暢通收治轉診通道,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武漢以外地市要責任包乾、落細落實。”

解讀:這次會議沒有再把往年的一些套話,如"穩中向好"放在嘴邊、甚至連“三大攻堅戰”都沒有提,而是把防疫工作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說明當前的形式由於疫情的到來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解讀:這是整個會議中內涵最豐富的一段話,首先,最後一句“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是對應了前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而言的,按照當時規劃的目標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原來的測算要完成這一目標,2020年的GDP增速需要達到6%以上。而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社會停工,市場普遍預期一季度的GDP增速在5%以下,那麼如果仍然維持這個目標不變,後面單季度需要實現7%增速。

講到這裡,政治覺悟高的童鞋已經能領會到了,其他童鞋根據下面這張圖自己體會: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3)會議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房地產,說明目前對房地產的調控態度沒有進一步趨嚴的可能,因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變化,想要完成目標,必須有房地產來託底。對此我的判斷是,2020年房地產調控放鬆的概率較大。

事實上,在會議結束後,一堆地方馬上就出臺了各種地產扶持政策。

2

第二件事是週末發佈了新版《再融資規則》,不管是從發行門檻、發行定價、發行對象、發行規模還是鎖定期等方面來看,此次新版再融資政策毫無疑問是全面放開。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具體細則我這裡就不提了。

其實也有很多讀者在微信公眾號後臺、1.0專欄、雪球上問我對此次新規的看法,市場上很多人的解讀都是認為市場擴容了,機構進來割韭菜了,所以是利空。

但我的觀點與很多人不同,我認為放開再融資屬於實質性的利好。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大家回憶一下2014-2015年這輪牛市是如何演繹的?

在當時已經走了4年熊市的2012年,還留在市場裡玩的都是職業投資者,抱住業績好的少部分股票做價值投資

到了2013-2014年隨著貨幣政策不斷寬鬆,一波又一波的資金進入股市,開始炒概念、炒消息了。

直到2014-2015年,所有的資本開始往股市大搬家,三大指數暴漲,你回過頭來想想會出現這一盛況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它必須滿足:

(1)充足的流動性,錢無處可去,股市成了所有大類資產配置當中預期回報最高的一類資產。

(2)監管政策很寬鬆,大量的公司通過再融資吸收流動性,然後用於體外併購、產能擴張,來增厚業績,而利潤的高速增長又進一步推高市值。(儘管是虛假的繁榮)

國家放水的初衷當然是要拉動經濟,穩定就業。但問題是放出來的水要傳導到企業是非常不容易的。

從歷史經驗來看,放出來的水會往哪裡流?最終大部分都流向了理財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當然還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正兒八經的信貸,因為從央媽到實體經濟的貨幣傳導機制常常會在商業銀行這些基層受阻。

上市公司是國家經濟機器中的中堅力量,那麼上市公司是向銀行借貸來融資容易,還是發股票融資容易?當然是發股票。

而作為市場上的各路機構,手握巨資(這些錢當然是老鐵們你們買的基金、信託、銀行理財產品啊等等),它們不可能都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幫別人抬轎子,如果碰到正好有很多上市公司願意折價賣股份(定向增發),是不是一拍即合?原來打9折,現在大8折,原來鎖住1年,現在鎖住半年。

機構當然會踴躍參加增發啊。所以在當下的經濟形勢下,打通上市公司的股權再融資幾乎是疏通貨幣傳導機制的關鍵一環。

至於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對於公司“圈錢”的恐慌,就更好解決了,客觀來說,再融資這個事情既不屬於利好,也不屬於利空,它本身應該是一箇中性的信息。但俗話說三根陽線改變信念。

如果一家公司宣佈增發過後來三個漲停,反覆幾次,必然會有更多的公司、機構、散戶參與進來,市場在賺錢效應的共識之下,幾乎一瞬間,2015年時候的景象就會全面開花。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這,就是人性。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流動性氾濫一定會為資本市場留下另一個高高的“山峰”,但很顯然,當前的我們還處於山腳下。

分享生叔最喜歡的兩句話

1.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2.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理解以上這幾點,不僅有助於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去思考問題,更有助於你更快的在這波牛市中賺錢。

3

此前在2月2日,我們明確提出對股市不宜過度悲觀,恐慌性下跌大概率會在開盤前幾天一步到位,要敢於進去買買買。(關於最新疫情數據的分析及下週開市極端行情的操作指南)

在2月9日的推文(A股暴力反彈後,接下來怎麼走?)中,我說未來A股市場的演繹,取決於以下三點:

1)經濟的基本面(宏觀經濟受疫情的影響程度)

2)市場的情緒(疫情人數的拐點)

3)市場的流動性(貨幣政策能否意外邊際進一步放鬆)

並在結論中強調:

由於疫情過後大概率會繼續”放水“,所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你手裡面必須要拿住資產,而不是現金。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是A股交易,結構性調倉換股比較好的窗口期。

如今看來,市場正在對第三點進行演繹。

包括今天我們親愛的央媽又在盤中宣佈下調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麻辣粉)利率10個基點,從3.25%下調至3.15%。

MLF利率的下調可以被看做是LPR利率下降的前兆,所以,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老鐵們熟悉的“降息。”

現在的情況是:2020年的翻倍任務必須完成,而一季度由於疫情的影響企業大面積停工,由於大量小企業扛不住,不排除隨後會迎來一波失業潮。

然而這種經濟賬上的損失,光靠消費是撐不起來的,有人說等把我放出去後,一定會把少喝的酒加倍喝出來,少買的包加倍買回來,少捏的腳加倍捏回來,但是很可惜,就算有千千萬萬和你一樣的老鐵,你們報復性消費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來說,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後面一定還會持續通過財政政策(基建、減稅)和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兩條腿雙管齊下地進行強刺激來對沖。

肯定有很多老鐵說,幹嘛非要刺激?甚至不惜走老路,今年GDP增長5%還是6%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想法都是非常樸素的。建議你搜索學習一下奧肯定律。

電影《大空頭》裡當兩個小年輕傑米和查理做空AA級房貸債券的時候興奮的跳起了舞,Ben很生氣,他很討厭銀行業把人簡化成數字,失業率每上升一個點就意味著4萬人死亡。

今天,市场涨嗨了,背后的逻辑有哪些?

宏觀上的一個微小變動,放到微觀上可能就是哀鴻遍野。

底層那些佔據了國民人口80%的服務員、外賣小哥、工地工人、農民正是被你所忽視的,被平均的那些人。

4

大家都知道,我之前對於A股的看法一直都是

在未來2-3年將持續慢牛的走勢,如果遇到調整,價值投資者可以採取越跌越買的策略。

而我現在相比之前要更加樂觀了,我對於市場的觀點從本週開始正式轉變為:

我們正站在又一場流動性驅動的大牛市的起點上。

因為,我彷彿聽見洶湧而來的錢海了。

生叔出品,必屬精品。

--------------------我是底線-----------------------

把我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就是最高的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