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到4月份開工的話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住經濟的壓力?

帥帥得


很多企業遲遲沒有開工,如果一直到4月份,沒有存款的上班族是很苦惱的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企業在停工期間不發放工資了。我們可以先看看關於這種情況下企業發放工資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對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經工會或職代會協商確定職工領取的生活費標準。

二、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可以對職工實行有限期的放假,職工放假期間,由企業發給生活費(最低工資標準的70%)。生活費標準由企業自主確定,但應經一定的民主管理程序。

這裡的工資支付週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每個月的月薪發放,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到4月份才開工,很可能多數人領到了2月份的工資,之後的兩個月裡處於無收入狀態。這時候就徹底展現有儲蓄的好處了。尤其是有房貸車貸信用卡等要還的上班族,在常規狀態下,在償還這些欠款之後,他們很多時候就已經處於經濟很緊張的狀態。如果接連兩個月沒有收入來源,又沒有儲蓄,要是再加上養兒養老等壓力,最難的應該就是這批人了。

很多人也提到了超前消費的90後,但事實上當代90後,家庭條件都相對不錯,多數需要償還信用卡或花唄,個別也有房貸壓力,但是他們實在撐不住的時候,還有父母這座靠山。最難的其實依然還是上述的卡在30多歲,父母一直沒有穩定收入或者早已退休的這批中年人了。

當然這些說的還是個人,但這波疫情中最難熬的其實應該是小企業或是私營業主。房租成本、貸款成本、員工成本一直在支出,更難的是他們的供應鏈甚至都已經中斷,復工之後依然很可能受疫情衝擊難以盈利到企業正常發展所需。

所以這次疫情不論給個人還是企業都敲響了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