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引 言

紋章起源於西歐中世紀戰場,最早是一種身份識別符號後來逐漸演化為具有統一的規則和表達形式的文化體系,成為世襲罔替的身份和地位的標誌。啟蒙運動後尤其是十九世紀前半葉,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的濫觴和騎士制度的繁盛紋章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紋章最早由貴族騎士使用,隨著威廉建立了諾曼王朝,英格蘭王室紋章的雛形也由此形成

紋章大致起源於第一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在十三、十四世紀時趨於繁盛。紋章與歐洲封建社會的變革和軍事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而紋章之所以繁榮發展則是因為它的世襲性和獨佔性。最早的紋章由貴族騎士使用,騎士在自己的盾面上繪製特定的圖案其目的在於在戰場上區分敵我,此時的紋章風格簡約圖案也偏象徵性。到了十三世紀時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紋章以此來作為家族傳承和社會地位的象徵標誌。

公元1066年威廉侵入英格蘭建立了諾曼王朝,由於他在戰場上所使用的盾牌以獅子作為圖記,英格蘭王室紋章的雛形便由此而來。此時的盾徽非常簡單,紅色鳶盾面上繪有上下兩隻頭朝正面的金色行走狀獅子,獅尾拉長呈S型。它表明了諾曼人的來源地,也就是諾曼公爵的來源地—北歐的丹麥和挪威地區。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諾曼王朝國王亨利一世的紋章

最早出現的是英格蘭王室三獅紋章,這也是最終英格蘭三獅成為英格蘭王室標誌的原因。從12世紀末開始至14世紀中期,英格蘭王室的紋章一直是固定的紅底三金獅,甚至在今天英國的紋章中仍然留存。與丹麥的黃底三藍獅紋章相比,英格蘭的獅子頭部轉向正面,這也是後來英格蘭紋章最大的特點。在紋章學中,盾面上的圖記不同顏色和不同姿勢的各種組合都代表著特定的涵義。

12世紀的後半葉是英格蘭王室紋章正式形成的時期。文藝復興後紋章逐漸發展出由盾面、圖記、冠冕、頂飾、盔飾、扶盾獸、勵章、底座、銘言等一系列元素構成的完整紋章。由於原始盾徽向戰場以外擴散,紋章也開始向教會、市民甚等不同人群延伸,擴展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逐步成為了家族和世系等級的特殊象徵得到歐洲各國家社會的認可。到了十六世紀法國大革命前夕歐洲範圍內公佈或發現的紋章就多達千萬之多。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亨利二世結束了近二十年的內亂,在開創新朝後對紋章內容進行修改,形成了紅底三金獅紋章

王室紋章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選擇獅子作為愛爾蘭王室紋章的圖記絕非是偶然的歷史現象。

《紋章手冊》中記載:“從紋章誕生那一刻起,獅子就出現在上 面——它們有可能是最早的圖記。”

中世紀歐洲的紋章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採用了獅子圖案。除了獅形圖記流行的因素以外,英格蘭王室尤其是安茹王室選擇三獅紋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內涵文化。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安茹伯爵傑弗裡的紋章

在紋章廣泛形成的十二世紀,獅子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逐漸取代了熊而成為百獸之王。獅子在走獸類動物中具有尊貴的王者威嚴,相應地它在紋章語言表達系統中也佔據了顯赫的地位。獅子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為西北歐許多封建王國、諸侯領地的紋章圖記,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在紋章時代來臨之時,獅子天然地成為君王、大公和貴族的盾上寵物。”

另外,在基督教文化傳統中,獅子象徵著力量和莊嚴,甚至被認為是耶穌的象徵。很快各階層之間也紛紛效仿,不僅是英格蘭王室其他西北歐國家和地區也將獅子作為自己的圖記。

《啟示錄》記載:“不要哭,看那,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安茹伯爵在結束了近二十年的王位紛爭和封建內亂後開創新朝。在紋章上他沒有繼續沿用其父具有濃厚法蘭西色彩的安茹藍底盾面六金獅紋章,而是繼承了諾曼諸王的獅形紋章。這也體現了亨利二世高明的政治眼光和執政手腕,這一做法不僅加強了其王位的正統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英格蘭貴族的牴觸情緒,對安茹王權的穩固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安茹時代的英格蘭許多政治性的歌謠中都出現了把國王比作英格蘭獅的詩句。在這樣的氛圍中,Leopard甚至成為了安茹諸王獨有的代稱,飽含了民眾對理想中英武國王的期盼和愛戴。民眾的這種期待是英王治政的精神手段之一。這對王權自身有一定的督促和說教意味,但更多的還是加強了王權對民眾的凝聚力和控制力。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安茹王室以諾曼諸王傳統的獅形盾徽為基礎,並因時因勢加以修改而形成了英格蘭紅底三金獅紋章。正因其具有王權的正統性、文化的權威性和治政的說教性等優勢和內涵,才能夠使英格蘭紅底三金獅紋章長期穩定延續下來直至成為今天英格蘭王室的象徵。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百年戰爭時期紋章的發展較為繁榮,紋章告別了早期簡單原始的樣式,開始向近代紋章的發展過渡

百年戰爭時期正是歐洲中世紀紋章發展興盛繁榮之時,由於紋章使用人群的迅速擴大,紋章學的規範化進程也在加快。由於這一時期紋章的適用面大大增加相關的混亂和矛盾也就無法避免,以至於出現了不同個人和家族爭奪同一種紋章所有權的糾紛。

鑑於紋章濫用的現象嚴重亨利五世設立了“嘉德首席紋章官”這一職務,負責英格蘭和威爾士境內的所有紋章相關事務。隨後不久首席紋章官獲得了紋章分派權。自十五世紀開始首席紋章官在就職時就必須宣誓,他們要盡全力去“瞭解所有高貴的紳士們的世系傳承,並對他們所持有的紋章準確登記造冊。”英格蘭紋章的規範化由此大進一步。

公元1340年英王愛德華三世以卡佩王朝末代國王查理四世外甥的名義對法蘭西發出了王位承襲的宣告。他自行對英格蘭傳承了百餘年的紅底三金獅紋章進行首次四分,在盾面四個分區裡將最重要的一、四兩個分區換上了當時的法蘭西王室藍底金色鳶尾花紋章,形成了新型的四分盾面紋章,以顯示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權。

到蘭開斯特王朝亨利四世在位時期,英格蘭又將舊式的卡佩式鳶尾花圖記改為瓦盧瓦王朝的新式形成了英格蘭紅底三金獅紋章,減少了盾面上鳶尾花的數量,即藍底盾面上呈倒三角形狀排列的三朵金色鳶尾花。由此開始英格蘭王室的紋章告別了早期簡單原始的紋章樣式,開始了向近代紋章過渡的歷程。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四分盾面紋章

公元1340年四分紋章之後在理查二世統治的最後幾年懺悔者愛德華的盎格魯-撒克遜十字金鳥圖記曇花一現和愛德華三世的四分紋章分別構成左右盾面。但在其他時間內英格蘭王室的紋章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並且始終將法國王室紋章置於一、四兩個盾面。

這表現了英王對法國王位一以貫之的嚴正要求和堅定的決心。而亨利五世所取得的輝煌戰績和公元1420年《特魯瓦條約》的簽訂是百年戰爭時期英格蘭取得的最大戰果。這些政治現實反映在王室紋章上即為法蘭西王室藍底鳶尾花紋章正式成為英格蘭王室四分紋章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佔據了盾面的一半空間。

亨利五世在位僅九年就匆匆辭世其子亨利六世幼年即位,雖身為英法共主但面臨內憂外患紛擾不斷。即使身處窘境甚至被叛亂貴族所廢黜,但亨利六世的紋章仍然多年維持不變,以示他是英法兩國合法的王位擁有者。百年戰爭最終失敗後英格蘭又陷入長期混亂的封建領主內戰。

英格蘭王室紋章盾面的各種變化恰是百年戰爭歷史進程的一種生動反映,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這也體現了英格蘭王室政治心態和政治訴求的演變。

雖然百年戰爭最終以英格蘭的失敗而告終,英王不僅沒有得到法國王位反而連大陸上的領地都丟失殆盡。但從公元1340年愛德華三世“改旗易幟”開始至1800年法國成為共和國,英國王室在近五個世紀中始終不曾放棄對法蘭西王位的宣稱。

從“諾曼征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英國白金漢宮溫莎王朝紋章

代表法國王室的藍底金色鳶尾花也在英格蘭王室紋章中徘徊了近五百年,通過這些金色鳶尾花圖記在王室紋章盾面中位置的變化,我們也能看出不同的時期內英格蘭王權對法國態度的猶疑。王室紋章具有深刻的內涵它昭示了王權正統性、文化權威性和治政說教性的合一是英格蘭中世紀政治社會史的一個縮影。

參考歷史文獻:

《動物志》

《英國史》

《英國王室史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