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疫情爆發高峰時,各平臺出現了無數哀慟的吶喊。


他們希望聲音能夠變成對生命暗夜至關重要的微光,並因此獲救。


然而,讓人心酸的是,那些求助的人再次發聲,帶來的並不全是好消息,而是一句“求求你,別救我”的無奈嘆息。


多少好心的“加油”,重得讓人無法承受

前不久,一個女孩在豆瓣上發出求救信息,稱自己的父母出現了新冠肺炎症狀,幾次求診無門,希望得到有床位、能診療的好心人的幫助。


言畢,她附上了自己的手機號。


隔天,女孩更新豆瓣,表示自己已經把求助信息刪了。


她坦言:“今天我的電話已經被打到沒電,99%的電話都幫不上忙,我很累,一邊照顧父親一邊要接無數個電話,從一開始抱著希望,到最後越來越絕望……”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無獨有偶。不少求助者也在朋友圈無奈地回應:“不用給我鼓勵,也不要給我發鏈接,我沒有力氣填了。”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他們說:“我們不缺錢,請不要給紅包,不要加油,我只想要一個給家人吸氧打針的床位。”

他們說:“請不要跟我說照顧好自己,家人平安,我們才能安心照顧。”

他們說:“請不要讓99條消息淹沒對我們最重要的那條。”

他們說:“請讓電話暢通,求求你們了。”

……

情一事,牽動萬千關注,我們感同身受,恨不能伸手援助。


於是有人選擇了撥通求助電話,想給遠在疫區的陌生人一份力量。


家庭君相信絕大多數夥伴的出發點是好的。


然而,有些人的“善意”開始不分晝夜、咄咄逼人;開始頂著善良的面具,試圖把求助者的心綁架。

當你滿心歡喜與疫區求助者獲得一對一連接;

當你憤慨為什麼對方沒有好言好語地說聲謝謝;

當你扔下電話安心或氣惱地睡去,只有他們還在盯著手機屏幕,幻想下一個電話帶來的就是生的希望。

這種無幫助的鼓勵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與我們而言,是想在幽暗中給他們一絲曙光;於他們來說,是在透支的期待中讓心一次次墮入寒涼。

“鼓勵”,不適用於所有環境,也不是所有情況都消受得起,畢竟,我們的善意有重量。


多少人打著善良的旗號,趁機斂財收名

這兩天,一件極不體面的事流傳在自媒體圈:


某自媒體人將一個武漢女孩的日記組合起來拼湊成一篇文章,厚顏無恥地標註原創。


這位“搬運工”在文中不僅為自己的大小號引流,還在最醒目的位置標註了一句話“若贊同作者,還請支持下”。


短短几小時,他如願拿到了自媒體人心心念唸的閱讀10w+,全屏轉載,“火爆”全網,點贊2w餘,大小號打賞加起來超過千人....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原本女孩在豆瓣上,記錄了疫情萌芽到爆發的五十餘天中,自己的家由美滿轉別離的悲愴:她的父母被相繼感染離世,如今她自己也躺在病床上。


寫下這些,無非是想獨活於世的自己留一份念想與慰藉,在原文下方,她已再三懇求媒體不要轉載。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而這位令行業所不齒的“搬運工”,將這一舉動美化為“讓大家知道一個普通的武漢家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試圖讓人這樣理解:


他頂著被當事人指責的“風險”將所有事實披露出來,多麼“高尚”啊。

原文中,這位兄臺僅僅寫了一句話:


本文記載的是一位豆瓣名為“XH”(此處隱去女孩的用戶名)女生的日記。


已有媒體和當地醫院驗證,其日記裡所述事件均為真實。


沒頭沒尾沒交代,彷彿在表達一種“傷痛文學”,只是這樣的傷痛不是讓我們記住災難,而是將別人的血淚做成商品,通過販售別人的不幸而獲得物質與知名度。

正如官媒所說,自媒體應當擁有更加積極的導向作用,是暗夜裡的燈塔、是鼓舞士氣的號角,但絕不應該是販賣焦慮、暗謀私利的心理“屠刀”。

“吹哨人李文亮”去世十分鐘後,若干自媒體已經發文,用來收割流量;


疫情中最難度過的老人家攜帶畢生積蓄援助疫區,旋即有高清照片配合動情文章出爐,高呼“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幾歲小孩帶著存錢罐去到醫院捐獻,並向醫生敬少先隊禮,馬上有人鼓吹“真情就在下一代”。

然而,請細品,這些真的合理嗎?


最應該受到保護的老人們,捐出零零整整的積蓄,卻不曾想收穫了無數“無用的讚譽”之後,他們還是要日復日地通過掃大街、撿垃圾才能賺取果腹的錢;


最該注意安全的孩子們,在如此可怖的時候,僅以口罩為防護就前往醫院,卻不曾想萬一因此他們被感染了怎麼辦。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是的,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們有報道事件真相的責任,但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維方向,我們應該有所選擇。


請不要貪婪地吮吸人血饅頭;

請不要用所謂的“偉光正”,將弱者架上神壇;

請不要以善良之名,謀利益之實。


哪怕如今新媒體的貢獻不再是衝到一線,我們也有責任保護焦點之外的弱勢群體,而不是把他們看作冰冷的素材,或是吸粉的利器。


多少人坐在鍵盤前,指責別人的善意卻以為在行俠仗義


疫情發生至今,原本光鮮亮麗的明星群體,成了被中傷的重災區。


前不久,演員周杰捐獻兩萬斤大米上了熱搜。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不少人感慨:原來爾康成為了農場主,在關鍵時刻,給了疫區最貼心的安慰。


也有許多人質疑:既然他是貴族農場主,為什麼不捐錢,兩萬斤大米,值幾個錢?怕不是賣不出去的吧。

事實上,各個疫區最需要的還真不是錢,恰恰就是各種物資,而周杰的大米,因為優質,儘管價高卻不影響一上市就脫銷。


再往前推,孫儷鄧超通過壹基金捐款30萬元,旋即被釘在恥辱柱上:“你們那麼有錢,為什麼捐那麼少?”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後來湖北當地醫務人員闢謠:原來孫儷鄧超籌措的物資早已到達一線,依然有網友吐槽“能力那麼大,做到的還太少”。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看到票房“戰狼”吳京的捐款數額,鍵盤俠一擁而上;


藝人新聞一出,鍵盤俠前排留言,他捐錢了嗎?

正如一位作者所說,對起鬨的人而言,比起它背後的善意與真相,他們更願意享受替天行道的快感,更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別人進行審判。

低調許久的郭冬臨因停止直播,差點上熱搜。


原本他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中稱:暫停更新,為疫情報道讓流量。


發出沒多久,他的帳號下湧入大批留言:


“最鄙視蹭疫情熱度的人了。”

“怕是不想捐錢才關的吧?”

“你就說你捐沒捐錢,誰關心你直不直播?”


字字誅心。


他沒有發聲,只是用最短的視頻曬出了自己的回應:我已捐款,但不需要人人都看見。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原本,善意在心,躲在屏幕後面的人,卻以鍵盤為利刃,脅迫所有人拿出自己的善意稱斤論兩,並以此來衡量未來他到底是不是個好人。

能力與社會責任,從來不是別人要求如何,我才如何;而是我想如何,我才做到如何。


當你自以為在對世界釋放最大善意的時候,請捫心自問:苦難之下,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善意,還是為了逃避指責的虛偽作秀。

哪怕有一千個人在拿自己的善意“秀”所有人看;


也不要用辱罵讓那其中一百個低調做事的人灰了心。


釋放善良,也該保護自己


家庭君在後臺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我是在武漢工作的一個普通人,今年提前回家,與新冠病毒擦身而過。


我不知道能為這個可愛的城市做些什麼,就號召募捐,尋找渠道購買了一批口罩。


沒想到我們捐贈的口罩根本不符合醫用要求,我覺得花了錢卻沒辦好事。


現在我很沮喪,我辜負了那些一塊幫忙募捐人的信任,我更沒有幫上一線的忙。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它穿透了醫務人員與志願者純淨的心,照亮了患者的眼睛。


卻也照出了那些躲在暗處的吸血幽靈:

他們或製作假口罩、或哄抬物價大發國難財;


他們或宣傳虛假的預防知識,哄騙老年人購買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的保健品;


甚至,有人不惜盜用別人的身份,編造一個苦難交加的故事,希望大家眾籌救命。


​“求求你,別再救我了!”


可憐的從來不是這些視錢如命的偽善人,而是那些帶著善意前來“赴騙”的老實人。


可憐的不是那些善良的心意送不出去,而是這些利字當頭的投機倒把者永遠活在白夜,心再也白不起來。


災難面前,生存百態。


我們到底還能為這場戰疫做些什麼?

我們可以做到噤聲,把發聲通道留給需要的人;


我們可以溫柔地勸慰與引導這場疫情中尚未波及的老人與小兒;


我們可以放下手裡的鍵盤,腳踏實地地做點實事;


我們普通人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善良真的需要保護,畢竟人的善心從沒有高低貴賤。


哪怕我們無法做得更好了,請至少保證不添亂;


倘若有些人無法給出善意,還請不要糟蹋它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