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過去26天,外賣騎手老計忙碌地穿梭在清冷的武漢街頭。他趕著去藥店和超市,趕著去醫院和社區,幫女孩上門喂貓,幫老人排隊搶肉,為疫情下的普通人奔波。來去往復,這個曾討厭武漢的武漢高校畢業生,對這座城市有了牽掛。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武漢外賣員老計現在每天都忙叨叨的。有讓他幫忙買藥的,有買菜的,有人下單了十幾桶方便麵,還有人找他上門喂貓。還有個訂單,備註裡寫著“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爸爸是前線醫生,辛苦外賣小哥了。”

他看著想擦眼睛。

老計是武漢的外賣騎手。他叫自己“外賣老哥”。這像是一種自嘲,他今年39歲,同事們不少是年輕伢。老計每天在微博上更新封城後的武漢生活,寫日常小事兒,點點滴滴,一下就吸引了很多網友。他筆下的武漢異常冷清,同時也溫暖,有生命力。

武漢按下了暫停鍵,人們的生活陷入困境。在絕大部分人都停工時,老計和其他外賣兄弟,穿著鮮豔的黃,就像擺渡人,在武漢空蕩蕩的大街上疾行,從這兒到那兒,繼續維持著這座城的運轉。

不能出門的武漢人,開始向老計和兄弟們尋求生活援助。一個女孩去了外地,貓在武漢家裡,沒人照看,央求老計幫忙。老計去了,看到老貓生了小貓,小貓死了,躺在地上。他處理了小貓,打掃了貓砂,餵了貓糧,關上門走了。那一單姑娘給了他50塊。

2月1日,武漢陽光明媚。人們仍舊躲在家裡。老計去幫人抓走丟的貓。從一層找到三十三層,從一棟樓找到另一棟,他在微博直播抓貓過程,可最後還是失敗了。

微博上也有不少粉絲私下找他。有個女孩向他求助,說自己咳嗽了,自我隔離,很無助和害怕。老計不曉得怎麼安慰她,就把她的求助信息發上了微博,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網友給女孩發來鼓勵和支持,老計截了圖,轉發給女孩。他還是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於是他出了門,幫女孩買了藥,送到她的小區樓下。

所有任務裡,買藥是第一位的任務。有次他跑了十幾個藥房,幫一個武漢的母親尋找溫度計和消毒水,實在買不到,買了一大包蔬菜安慰她。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老計的訂單裡,買藥第一位

武漢街頭的酒精和84消毒液基本都斷貨。遇到有藥店良心價限量賣口罩,他就排隊買兩包。發現少量藥店還能買到體溫計,老計本來想全買光分給顧客,但一轉念,又只買了四個。

他在微博上實時更新武漢周圍藥店口罩、酒精、消毒水、藥品和蔬菜的情況,告訴大家哪裡有貨了,哪裡買不到。

最早他接到個小超市的訂單,顧客打電話讓他幫忙買點青菜,老計有些為難,怕不好買。對方誤會了,說要再給他打個紅包。老計支吾,告訴他天已經晚了,附近有青菜賣的超市恐怕買不到菜了。好幾天,他一大早跟武漢的大爺大媽一塊兒在超市搶大白菜,動作慢些,就連菜葉子也找不到了。果不其然,他一去沃爾瑪,所有帶葉子的菜都沒了。幸好他知道一個小店,專門賣青蔬菜,趕緊去買了些。但老闆告訴他,明天起不開業了,進不到貨。

有一次,他九點多起床去超市給顧客買肉,一直排到中午才買到。他在微博上寫:“沃爾瑪豬肉檔好可怕,我不敢去,也搶不過,換了個地方去買豬肉。鐵機路一個小區五家人分,不知道能頂幾天,珍惜這些肉吧,小哥我拼了老命才殺出重圍,中間被各種插隊,各種埋怨,還看見一個大爺暴走……”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老計到巷子裡幫顧客找菜


老計說自己很普通,做的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比如幫武漢人買菜買藥送飯。但有時,他也會遇到自己幫不上忙的事。

有一次,他看到有個戴口罩的胖嬢孃在路邊打車,但一直打不到。換做平時,老計肯定要送她,但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只能低頭默默走開。還有一次,一個大叔在路邊問他能不能停一下,帶帶他。老計趕著幫人買藥,也幫不上他。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1月20日,老計從新聞上知道這個肺炎人傳人。他想是不是又要經歷一次非典了。

2003年非典爆發時,老計在武漢讀大學,當時的武漢感受不到什麼可怖。沒人害怕,也沒人防護。他只記得,他有倆同學從廣州回到武漢,被隔離在學校賓館。老計和其他同學偷偷給他們送煙,他們住在樓上,老計們就用東西包著煙,從樓下往樓上的窗戶裡扔。隔離結束了,學校還安排女生給他們送了花

第二天一早,老計趕緊買了口罩戴上。那一天,他送了很多單,都是顧客買口罩。

1月23日凌晨兩點,老計躺在床上刷手機,刷到武漢封城的消息,一下跳了起來。一個千萬人的大城市,竟然要封了。開始他沒覺得事情有多嚴重。除夕那天,老計休息。起床後,他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帶上眼藥水,備足煙,去網吧。這是他平時的主要娛樂活動,每週有一天,在網吧玩射擊遊戲,一待就是一整天。但那天快走到時,他才想起來網吧關了,才下午3點,附近的商場也關了。

中午他下樓去便利店買粥,沒戴口罩,便利店老闆和顧客都說他。老闆強塞給他了一個棉口罩。下午,他去超市買菜,發現所有人都戴口罩,貨架上的蔬菜快賣空了。老計愛吃肉,他買了平時捨不得買的半價三文魚,又買了塊滷豬肉,回家後切了,再煮些餃子,一個人吃起年夜飯來。

老計沒想到要離開武漢。他想,封城後,交通停運,人們也出不來,說不定叫外賣的人要更多。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老計為這一單跑了好幾家藥店


晚上刷手機,他看到前線醫護人員大年夜沒飯吃,只能吃泡麵。老計的臉燒得紅,心想,明天開工,可能的話,多跑幾趟醫院的單子,讓醫生吃上熱飯。

沒想到,一開工,第一單就送去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第二天,他又接到去武昌醫院的訂單。大部分外賣員不敢去醫院,老計其實也怕。但他身上長著一股荊楚人慣有的“匪氣”。“人更多怕的不是那個東西,怕的是未知。”他把醫院見聞發在微博上,告訴網友這兩個醫院已經超負荷運轉很多天,醫生頂不容易。

有一次,老計看到一個到醫院的單子一直沒人接,他就接了。對方特意打來電話感謝他。到了醫院外,老計打電話通知對方。那是武昌醫院東區門口,那人站在門裡,離門十幾米,老計站在門外,也離門十幾米。那人指著兩人中間一塊空地說,你把餐放那。老計把餐拿出來,放過去,走遠。那人這才靠近取了餐。老計知道,對方是想跟他保持距離。

老計後來又送過很多醫院的單,都守著一個鐵規則:什麼東西都不要碰,離任何人都遠遠的。老計送單,口罩戴得嚴實。他時刻提著神,送餐走樓梯,按電梯用車鑰匙。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封城後,武漢像個空城。外賣單並沒有變多。過去,武漢喧鬧得很,車啊人啊,道上常常水洩不通。老計這樣的外賣小哥,一天總是連軸轉。現在的武漢,路上冷清清的,頂多有些醫用車輛和物資運輸的車輛。過去四十分鐘送到的單,老計現在十分鐘就送到了。封城後,車少了,餐館少了,叫單的人也少了。人們寧願躲在家裡自己做飯吃。

老計照常給武漢的普通人送餐。他像個獨行俠一樣,在冷颼颼的城市裡穿梭。他所遇到的一切景觀似乎都和他一樣孤獨。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獨行俠”老計

他每天用自己的舊手機拍下他眼中的武漢。封城第五天,他在微博上寫“乾乾淨淨的大街和商場,疫情中心的武漢,春節的武漢,雨中的武漢,很安靜”。

晚上九點的徐東大街,只有他一個人和一輛車。他騎過往常武漢春節最熱鬧的楚河漢街,現在卻只有他一個人;騎到武漢大學,裡頭空蕩蕩的,了無生氣;漢街上也沒有人煙,大戲臺好像寂寞了許久。

他過去天天在過江隧道旁等單。現在隧道封閉了,對面的漢口,過不去。以前他每天騎著車,風馳電掣,總覺得武昌和漢口很近,現在卻感覺非常遠。路中間停著一輛電動車,車頭倔強地朝著漢口的方向,一動不動,和他一樣孤單。

他路過武漢理工大學,十四棟女生宿舍還亮著很多燈,晾著很多衣服。老計猜這也許是春節期間留校的女生。他又想起夏天送單時,幫過兩個換寢室的女生搬東西。她們說假期要留在武漢打工,不知道她們春節回家了嗎?

在街市上偶爾遇到一兩個人,老計就覺得開心。有天,他碰到兩個人出來找飯吃,老計指給他們現在還能吃飯的地方。還有一次,老計坐在路邊曬太陽,兩個流浪漢和一條流浪狗也坐在路邊,都沒戴口罩,老計就從自己的存貨裡勻出了四個給他們。

這些冷清的時刻經常讓老計覺得不真實,彷彿在做一場無法醒來的夢。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封城後冷清的武漢

有一次,老計送單經過武昌醫院,一輛救護車停在醫院門口,一個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正在對擔架上的人做心臟按壓,離得有點遠,他聽不清周圍的人在說什麼。還有回,醫院門口坐著的阿姨忽然倒向一邊,一個醫護人員和另一個人趕來扶住她,抱著她往醫院裡走。

一切都很平靜。但老計卻覺得,好像一座山向他壓來,他背轉身,離開。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老計本來以為自己不喜歡武漢。他是湖北十堰人,在武漢讀過四年大學,一直對武漢沒什麼好印象。武漢永遠像個建設中的大工地,灰濛濛的,路上坑坑窪窪。武漢的公交車開得飛起,老計有暈車的毛病,每次坐車晃晃悠悠,暈得一塌糊塗;武漢的熱乾麵放的是辣蘿蔔,不是大頭菜;的士司機脾氣也火爆,一言不合就漢罵。

大學一畢業,老計就離開了武漢。他先回了十堰,又去深圳待了幾年,又去廣州,又在重慶住了七八年。折騰一番,又回到了武漢。

這些年,他當過服務員,幹過廣告行業,被騙過,創業也失敗了,欠了大筆債。去年7月,快走到末路的老計想改變狀態,決定回武漢,送外賣。他的親朋好友都在這兒。也不知何時起,他開始熱切地想念熱乾麵和麵窩。

但當他成了一名外賣騎手,重新在武漢生活後,和這個城市卻產生了新的連接。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和老計一起守護武漢的騎手們

夏天他爬七層樓送單,滿頭大汗,樓底擇豆角的阿姨喊他去喝杯涼開水。雨夜路不熟,耽誤了送單,小姐姐說沒關係,還抓給他一把棗子。還有次車子拋錨,急著送單,拎著袋子正想辦法,一個的士司機停下來讓他上車,沒有收錢。

老計開了微博,記錄在這個江城送外賣的生活點滴,好的孬的,想起來就記上一筆。他從小喜歡看書,科幻小說,武俠,歷史,都愛。讀書時,作文寫得好,篇篇都被老師讀。

武漢封了城,老計想,自己得記錄點什麼。他寫微博挺勤快。在他筆下,武漢冷冷清清,門關了,店閉了,但溫度依然不減。常有人下單給醫生送外賣,打來電話麻煩他給醫生“送份海鮮飯”“買點果子”。他騎車路過武漢最繁忙的路口,看見某個集團援助武漢的物資運輸車,佔滿整個路口,兩位交警在路口執勤,提醒他戴好口罩。還有回,他去送藥,後胎跑氣癟了,不知哪裡能修。有其它外賣平臺的人路過,聽說他要送藥,沒說啥就把車借給他了。

有天夜裡,他的電動車壞了,推了三公里走回家。快到小區,停下抽了根菸,突然聽到頭頂很多人一齊喊“武漢加油”。他沒忍住,眼眶溼了。他上微博記了這一筆,不想承認哭了,就寫“麻蛋,煙燻了眼睛!”

老計覺得,武漢沒有超級英雄,更多的是一些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人在挺身而出。有一天,他在藥店排隊買口罩,看到三位穿防護服的哥們在吃麵,他在心裡暗暗祈願他們平安。他看到一群美團騎手給前線的醫護送餐,很羨慕,想“天下騎手是一家,兄弟們真棒!”一個黃陂的騎手兄弟去雷神山幹活了,之前他們吵過架,好久不說話,現在老計希望他加油。

老計說,武漢現在是外人眼中的空城,但每一個房間後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他們都在等著武漢一天天變好。有時他也想,現在街上流動的那些黃色,送什麼都不重要,外賣小哥存在,就是種安慰,因為他們在證明“武漢不是座空城!”

「真實故事」 一個外賣員的武漢直播

圖 | 街頭的外賣小哥在等武漢變好


有一陣,武漢連下好幾天雨。出了太陽,天澄藍,他騎著車在太陽底下繞啊繞,發現了一家可以過早的店,有熱乾麵吃。老計鑽進去,吃了一大碗。回頭就在微博上寫:“武漢人只要能吃上熱乾麵,那就都不是事兒!”

老計看到一個大媽也坐在輪椅上曬太陽。她年齡很大,頭髮全白,聲音洪亮,大聲喊著,沒事多曬太陽,身體更健康,多活動活動啊,有時還夾雜幾句罵人的話。

武漢人身上有股“江湖氣”,喜歡罵人,罵完渾身就通暢了。在老計眼中,街巷中的“漢罵”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他在等待街市恢復喧鬧,武漢人叉著腰,到太陽底下吵大架。

- END -

撰文 | 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