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前腳解“脫”後腳議“擴”

英國離開歐盟的腳步聲尚有餘響,巴爾幹國家申請入盟的敲門聲已變得越來越急迫。然而,長達三年之久的“脫歐”和歐盟擴大帶來的麻煩著實讓歐盟的一些成員對再擴大表現出越來越謹慎的態度。歐盟內部力主“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呼聲高漲。換句話說就是,歐盟不願重蹈盲目擴大的覆轍,接納新成員之前,先理清歐盟自身的需求,且申請方必須滿足入盟條件後才啟動談判。


歐盟:前腳解“脫”後腳議“擴”


歷史上,歐盟進行過多次擴大,從最早的6個成員發展到現在的27個成員。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2004年,是年5月1日,塞浦路斯、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等10國加入歐盟。此次擴大也被視為“冷戰”後最重要事件之一。儘管如此,歐盟並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一方面歐盟出於地緣政治安全考慮,欲將蘇聯時代的所謂中東歐“衛星國”全部挖走,保障東部邊境的安全;另一方面,尚未入盟的歐洲國家也因經濟和社會問題,希望與歐盟抱團取暖,分得利益。目前,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冰島、科索沃、黑山共和國、塞爾維亞、土耳其、摩爾多瓦9個國家正在排隊“叩門”。歐盟委員會負責睦鄰擴大事務的委員歐利維爾·沃爾海伊日前在此間宣佈,歐盟將就接納新成員採取更加迅速、清晰、具有活力、可預見、政治性和可逆的新舉措,以彌合歐盟成員內部的分歧。沃爾海伊表示,此舉將提高巴爾幹國家對歐盟的信任度,也為那些望眼欲穿的申請國帶來一些希望。

近年來,歐盟出現了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難民潮、對俄製裁、民粹主義抬頭、與“脫歐”後的英國談判、長期預算、氣候變化、與“傳統盟友”美國的關係、接納新成員等都難以“用一個聲音說話”,導致進一步擴大的進程遲緩。有些巴爾幹國家申請已經十餘年還“沒動靜”,“要不要擴大和怎麼擴大”成為擺在歐盟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

在接納新成員問題上,以法國、荷蘭和丹麥為主的反對派,主張寧缺毋濫,慎重擴大,德國、意大利和中東歐國家為主則支持開啟與申請國的談判。在去年10月的歐盟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決反對開啟與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的談判,荷蘭、丹麥則附和法國。這些成員認為,經驗表明,一些成員在入盟時“條件不夠”就被匆匆接納,結果不僅沒有給歐盟帶來生機與活力,反而在金融、財政等方面給歐盟製造麻煩。歐盟為了整體利益不得不給一些成員大量“輸血”,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此,在今後的入盟談判中應更多地增加政治因素和可逆性,防止出現僅僅出於地緣政治原因而匆忙擴大的現象。

在擴大問題上,有人批評歐委會每年發表很多正面的評估報告,而實際上卻掩蓋了問題。本屆歐盟機構領導層上臺伊始,強調“地緣政治和共同價值觀”。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歐洲議會主席薩索利,以及沃爾海伊等歐盟高官先後訪問巴爾幹地區,希望早日將該地區“拉到歐盟勢力範圍內”,防止這一地區受到俄羅斯和中東地區強國的影響。據悉,歐盟拿出了一份分成了6組35章的“申請報告”,要求申請方按照順序一項項“照鏡子”,成熟一項談一項,“這樣可以加快談判進程”。沃爾海伊特別強調,涉及申請國基本社會價值觀的談判是開啟談判的第一階段和結束談判的最後階段都需要嚴格審查的,“以確保新成員具有歐洲價值觀”。此次歐盟擴大新方案將決定加強政策引導,讓27個成員充分討論,並促進成員與申請國高層的交流。目前,歐盟的首要工作是開展內部磋商,力爭在今年5月巴爾幹峰會召開之前,27個成員就開啟接納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入盟談判“亮綠燈”。

歐盟擴大“新指針”效果如何?人們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