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在他人眼中十分優秀的孩子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爸媽的肯定,是什麼感受?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看的《少年說》節目中一位名叫鄒厲為的學霸。

剛上6年級的他,成績名列前茅,數學經常滿分,學習勤奮努力。

這樣一個懂事上進的他,卻在節目中哽咽著求媽媽表揚他一次。

只見他走上天台,看著臺下的媽媽,面露猶豫,終於鼓起勇氣,帶著哭腔向媽媽喊出憋了很久的心聲:“媽媽,我明明這麼努力,你為什麼不表揚我呢?”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說完,稚嫩的臉蛋上,流露出難以掩藏的失落。他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來的樣子,滿屏的委屈,令人揪心。

鄒媽媽聽完兒子的話後,尷尬地笑著解釋道:“媽媽是怕你驕傲呀”!

多麼熟悉又無奈的回答,明明孩子很努力卻怕他驕傲,永遠吝嗇那一句走心的表揚。


孩子期待的不僅僅是媽媽的一句表揚,更是來自媽媽的認可。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關注與認可是孩子最渴望的,卻總是被我們忽視。他們努力的樣子,希望被我們看到。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期待來自父母的關注。


無獨有偶,在去年熱播劇《慶餘年》中飾演範思哲而大放異彩的郭麒麟也是個一直渴望被認可的孩子。

在某次接受採訪時,被問到父親郭德綱怎麼看,他回答道:“他都不知道我演了這部戲,他不看電視劇,他都不知道我幹嘛了。”


說著父親不關注自己幹什麼的樣子,彷彿在說別人的事情,努力讓自己表現得輕鬆自在。

後來他出演話劇,有一次謝幕時,沒想到父親郭德綱突然出現在了舞臺上,拍著他的肩膀說:“演得不錯,演得比我強。”


聽到父親這句真誠的讚美,他立馬就抱住父親,趴在父親肩頭哭了起來。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誰不希望,自己能夠讓父母引以為豪呢?


不管長到多大,無論走到哪裡,在每個人的高光時刻,最希望分享喜悅的,永遠是父母;最期待的那句“真棒”,也一定是來自父母的。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每個孩子,都閃著獨特的光

紀伯倫在《先知》一書中這樣說: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做“穩健的弓”一樣的父母,既讓孩子無所顧忌奔向遠方,又在他們一回頭時,便能看到我們篤定讚許的眼神,感受堅毅深沉的愛。


只有每個父母看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才能真正無條件地認可孩子,看到他們身上與眾不同的光。

在《接納力》這本書中,作者海文穎分享了她的孩子龍兒上幼兒園時,與小朋友之間的故事。

龍兒年齡小,不可避免的處於弱勢。零食被搶,玩具被搶,新書包被用來裝石頭和木頭......

得知孩子在幼兒園的遭遇,她沒有急著安慰孩子,也沒有給孩子出主意。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認可與支持的同時,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後來龍兒用自己的方式和同學交朋友,慢慢地融入了幼兒園的生活。

長大後的龍兒屢次得“校級三好學生”“最美少年”等榮譽,跟媽媽對他完全的接納不無關係。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龍兒不僅學會與人相處,還擁有了一種能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當我們面對孩子,不再有作為父母的焦慮,而是相信他的力量,看到他自己獨特的光芒,那我們的孩子,便真正擁有了成長的機會。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家人的認可,是堅強人生的原動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


假若一個人得到了大多數重要親人的愛與認可,他就可能形成陽光燦爛的預言,等長大後,會堅信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贏得別人的愛與認可。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中,阿蒂克斯是一位正義善良的律師。


他的女兒斯庫特,在那樣一個女孩子必須要穿裙子的年代,可以自由地穿揹帶褲;生活每天豐富多彩,跟著哥哥到處瘋跑,成長得暢快淋漓。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在姑媽眼裡,斯庫特就是個打架闖禍的野丫頭,給家族抹黑,甚至要來親自管教她。


然而在阿蒂克斯眼裡,斯庫特是個好孩子,內心善良,只是脾氣有點暴躁而已。

後來,作為律師的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這讓他和他的孩子們飽受非議。

在明白父親為正義而戰時,斯庫特變得更加堅韌,勇敢地面對別人的質疑。在那樣大的社會壓力下,長成了最善良又勇敢的樣子。

如果不是父親阿蒂克斯對她一直以來完全地接納與認可,讓她自由成長,愛她本來的樣子,小小的斯庫特如何能夠懂得,所有人都理應享受公平對待;在面對惡毒的社會輿論時,又如何能夠做到“抬起頭,放下拳頭”,成就一段堅強的經歷。

書中的另一個少年卻遠沒那麼幸運。


少年時的阿瑟·拉德利因四處閒逛、看電影、參加舞會,為社會習俗所不容,被送到學校改造學習,後來又被父親帶回家管教。


說是在家管教,其實是把他禁錮在家,再也不許外出,只因他的父親覺得他給家族丟臉。

這一關就是一輩子。再也沒有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阿瑟的一生,都被“怪人”兩個字籠罩。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對孩子的認可,從來不止表揚那麼簡單,還有尊重作為個體的孩子,讓孩子能夠做自己。

這兩個人,生活在同樣的時代,斯庫特因為父親對自己的認可和愛,變得勇敢、正義,擁有了堅強的人生。


而可憐的阿瑟,在父親眼裡,從來不是一個活生生獨立的人,更沒有起碼的認可與尊重,一生都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中。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用心做父母,給孩子最溫柔的認可


給孩子充分的認可,便是給他們面對世界最堅韌的勇氣,更是我們給孩子最用心的禮物。


作為父母,可以嘗試在生活中這樣做:

>>>>

療愈自己,坦誠做父母


很多人的童年似乎都缺失父母的認可。


童年未感受過肯定的孩子,就像戴著鐐銬在舞蹈,說不定哪一刻,就變回曾經掙扎著擺脫的父母。

一個未曾得到過父母的認可的人,首先要治癒自己,才能擁有無條件認可孩子的能力。

樊登在跟兒子討論漫威故事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超級英雄,都是童年逆境的承受者。

而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像超級英雄一樣,走出逆境。


那些逆境給我們帶來的打擊和挫折,會讓我們變得更厲害,在受傷害的方面,變得比其他人更強。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哪怕很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認可,也要勇敢地,把不懂稱讚和認可這個看不見的鎖鏈,從自己這一代剪斷。


我們可以努力成為小時候憧憬的樣子,完全地認可孩子,慷慨地給予自己的讚美與欣賞,與孩子坦誠相待。


>>>>

認可孩子,就給他信任和空間


在一次對C羅的採訪中,C羅看到父親生前的視頻,忍不住當場流下眼淚。

主持人問:“是什麼讓你如此難過?”


C羅幾度哽咽,他說:“爸爸對我特別好,家人待我像寶石一樣,他們知道我會成為足球運動員。”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當C羅接到去里斯本競技考試邀請的那一刻,他的母親說:“為你的生活而拼搏,去追尋你的目標。”

是父母對他夢想無條件地認可和支持,給予了他前進的無限動力,能夠勇敢堅持下去。

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一書中說:


兒童出生的時候,他雖然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但他是帶著一樣東西來的,這個東西是每個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成長的潛力。


鼓勵孩子勇敢去嘗試自己喜歡的,讓他放手去做,自由完整地展現自己。


>>>>

看見孩子的努力,懂得孩子的感受


吳尊女兒NEINEI認真學舞蹈,吳尊發微博感慨:簡直跟自己以前對籃球的熱愛相比,有過之無不及,起舞蹈來只有興奮,從不喊累。


字裡行間,全是父親對於女兒的讚許和佩服。

孩子走上天台對著媽媽痛哭:不被肯定的孩子,這一生很難幸福

NEINEI有次比賽沒進決賽,吳尊跟著一起難過,發微博為NEINEI加油,說“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安慰孩子,適時送上最貼心的關懷和愛。

這樣的吳尊真是教科書式的爸爸呀!


既能看到孩子的熱愛和努力,明白他為夢想所做的付出;也能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難過的時候跟孩子相擁而泣,做最溫柔的戰友。

孩子經歷過的失敗,終究會變成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而父母的理解與擁抱,才是孩子心底最大的期待。

父母對孩子的認可,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真正的認可,是我們與孩子的惺惺相惜,是看到他的努力,懂得他的悲喜;是給孩子平等的愛,讓他明白自己的獨特——如果是小草,就生生不息春風吹又生;如果是大樹,就在陽光雨露中長成參天大樹。

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耀眼光芒。

願每一個孩子,在父母面前都能暢快做自我;願每一個父母,都能給孩子那一份最真的愛、最暖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